所謂雞眼是生長在足蹠(俗稱腳板)受壓部位,形似雞的眼睛的東西。一般來說,它算不上是什麼病,不過患部的疼痛感也實在使人步履維艱。所以,經常站著工作或走路工作的朋友,常常以此為苦。好些讀者曾寫信問我:為什麼會長雞眼?長了雞眼怎麼辦?能不能預防?這篇手記要談的,就是這些問題。按照一般的說法,雞眼是由於足部受壓部分遭到持續的摩擦、刺激和壓迫,使局部皮膚受到損傷,繼而發生炎症反應,引起皮膚角質層的過度增生而形成的。
所以,經常穿鞋子以及多跑路、多站的人容易長雞眼。這種說法不能說錯。因為摩擦和壓迫,的確是產生雞眼的重要誘因。然而有人會問:為什麼同是經常穿同樣的鞋子,同樣多走路的人,有些會長雞眼,有些又不長雞.眼呢?碰到這樣的一問,上述的理由就很難說得過去了。一些從事足部外科學研究的學者,經過多方探討,發現長雞眼的更主要的原因,原來在骨子裡!
我們知道,足骨的外緣是不整齊的,特別是蹠骨頭。這些骨頭具有許多踝狀突,這些踝狀突還像錐那樣。錐尖往下壓,而鞋底又往上頂,在這「內外夾攻」的情況下,人體只有自然增厚足部的角化上皮來保護受「迫害」的部位。可惜這種出於「自衛」的角化,上皮增厚現像,結果卻使足蹠受壓部位被擠壓得更甚,從而又增加了皮下組織的壓力,久而久之就形成為雞眼了。
所以踝狀突比較突出的人,如果經常穿鞋跑路,就特別容易長雞眼。有些踝狀突不那麼突出的人,若走路時重心不正,也會引起雞眼。雞眼本身是沒有神經組織的。但是增生的角質層向深部伸延以後,壓迫到真皮上神經末梢分布較多的乳頭層,不疼痛便奇怪了。
好了,明白了雞眼的產生原因,一般來說,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不穿過緊、過窄的鞋子,經常跑路或經常站立的時候,先在鞋子裡墊一層海綿鞋墊,就可以避免長雞眼了。尖嘴鞋、辣椒鞋,實非足下之福,是萬萬不宜穿著的。不過,由於足骨的踝狀突非常發達而引起的雞眼就比較難以預防了。國外有人使用手術方法。把過分尖利的踝狀骨突剪除,這看來可能是一種預防與治療雞眼的最徹底的辦法。然而,僅僅因為長了個把雞眼而動手術,又未必是大家都樂意的。
最後,至於雞眼的一般治療方法,可用百分之二十五的柳酸軟膏直接塗在已用溫水泡軟的雞眼上(塗藥前先用消過毒的小刀把雞眼削得薄一些),然後覆以膠布,三五天換一次。如此反覆施治多次,雞眼往往會自行脫落。為了使藥物不致損害雞眼四周的皮膚,用藥之先可以貼上一塊剪有圓孔的膠布,把藥膏塗在圓孔內的雞眼上。此外,雞眼初起時,只要在鞋子裡放上海綿墊,並在長雞眼的相應部位剪-一個小洞,以減少對雞眼的壓力,也往往會使雞眼自行消失。#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