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科學家發現自閉症遺傳基礎,與精神分裂症具有相同規律!

2020-12-23 百家號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自閉症兒童也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然而在這個浪漫名字背後,是一個個傷心欲絕、支離破碎的家庭。研究報告顯示,僅中國自閉症患者數量就達到了1000萬,其中兒童數量可能超過200萬!

目前自閉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根據多年來依賴於西方人口進行的研究證明,導致幼兒自閉症發展的遺傳變化與精神分裂症的原因相同。最近,來自日本的一項新研究支持了這一假設,即這兩種疾病在全球人群中具有遺傳基礎,揭示了其背後生物化學的更多細節,令人興奮。

名古屋大學醫學研究院研究人員對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之間的致病性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copy number variations)和生物學途徑進行了系統的比較,結果顯示這兩種看似不同的疾病在基因組結構中存在相當大的重疊,這種重疊在疾病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事實上,高達10%的基因組在技術上可歸類為CNV。

儘管重疊多寡因人而異,且通常是良性的,但是一些複製可能會增加疾病的風險。例如,位於重複片段之間的重要基因面臨更高的機會被細胞編輯器移除。如當一個名為16p12.1的區域被意外地以這種方式移除時,結合其他突變就可以產生自閉症的特徵。當然,這並不是說僅16p12.1 刪除就會導致自閉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診斷基於許多標準,涉及受阻的社交和溝通能力以及過度刺激的傾向。

與ASD一樣,精神分裂症也與CNV有聯繫,但它往往以妄想思維和幻覺為特徵,而不是過度刺激和社會挑戰。精神分裂症也是一系列疾病,其中一些與自閉症的共同點比我們想像的要多。雖然各種各樣的遺傳和環境影響可以產生一系列特徵,但CNV重疊的存在確實為兩種病症發展的突變奠定了基礎。以前在高加索人群中的研究發現兩種疾病之間的病原性CNV重疊,但分析僅限於少量的基因和CNV位點,且基於西方人口的事實使得這種觀點不被普遍支持。

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日本的1108例ASD和2458例精神分裂症的基因組信息,並與2095例對照組進行比較。在大約8%的ASD或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發現了罕見的CNV病例,其中約29個位置的染色體是相同的。對照組中這一比例顯著降低。

仔細觀察這些CNV帶來的遺傳變化表明,它們影響了與脂質代謝和氧化應激反應相關的生化途徑,這是神經發育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員表示,「共享途徑和疾病相關基因的識別為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提供了生物學見解。」二者間的界限很複雜,基因和環境的微妙區別又是如何產生截然不同的體驗?

參考文獻:Comparative Analyses of Copy-Number Varia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Schizophrenia Reveal Etiological Overlap and Biological Insights,Cell Reports,2018,Volume 24, Issue 11, P2838-2856.

相關焦點

  • 心靈深處的湍流:解讀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
    70年代,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做過一項聯合調查,比較了美國和英國精神分裂症發生的情況。最後他們發現,美國精神分裂症發病率比在歐洲要高几倍。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是因為兩者採用的診斷標準不一樣。到今天為止,沒人敢講精神分裂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只能根據現有的這些信息,大致總結出一個框架。 首先,精神分裂症一定有遺傳基礎,在遺傳的基礎上,環境因素才能起到作用。並且,環境因素不僅指病人發病時受到的刺激,更主要的是先天的環境,包括母體在懷孕時受到的環境影響,以及病人童年成長遇到的壓力等。
  • 中外合作揭示精神分裂症的遺傳結構
    中外合作揭示精神分裂症的遺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4:15:44 近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嶽偉華、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馬現倉,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新加坡上海交通大學新加坡研究生院
  •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頭髮中存在精神分裂症標記物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日本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某種亞型精神分裂症的發病與腦內硫化氫的過量產生有關,負責催化產生硫化氫的一種關鍵蛋白酶是「罪魁禍首」。研究表明,人頭髮發囊中這種酶的水平可以作為檢測該精神分裂症的一種生物標記物。最新研究有助於科學家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為開發治療精神分裂症新藥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智力越高的人越容易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什麼原因導致?
    文/玉濁清 科學家:智力越高的人越容易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什麼原因導致? 雖然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人們的身體健康卻著實讓人擔憂,即便是生活水平漸漸上漲,但是卻有各種疾病影響著人們,而最令人感到崩潰的莫過於精神分裂症,相信很多小夥伴們對於這個詞彙都不會陌生,據相關數據分析,精神分裂症影響至1%的人,也意味著100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曾經患有過精神分裂,這是一種腦部疾病,指的是腦網絡各個部分異常連接所導致各種信息處理異常
  • 多巴胺、穀氨酸與精神分裂症
    近日,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的 McCutcheon 等對多巴胺和穀氨酸系統與精神分裂症的關係進行了綜述,文章發表在 World Psychiatry。文章基於兩系統從間接證據(表 1)、影像學發現(表 2)、生物學影響等方面進行回顧,對遺傳和環境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強調,討論了兩個系統如何相互作用,對精神分裂症的新療法指出了方向。
  • 孟德爾是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1884年1月6日)是「現代遺傳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是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他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孟德爾開始進行豌豆實驗時,達爾文進化論剛剛問世。
  • 九大問題全面解析兒童精神分裂症「專家觀點」
    雖然兒童的診斷標準與成人相同,但在精神病特徵的臨床表現上仍存在一些關鍵的區別。 在本文中,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家Abhijit Ramanujam醫學博士討論了兒童精神分裂症的臨床相關問題。 1、精神分裂症在18歲以下兒童中有多普遍?
  • 自閉症家庭再生會遺傳嗎?(上)
    孩子有自閉症,父母都會積極求診,積極治療,在努力一陣子之後,發現不容易完全治好,這時大部份父母會想有個普通的小孩,希望有普通人和一般小孩子互動的經驗,希望孩子能圓自己的夢,希望孩子能繼承家業,希望孩子能照顧有自閉症的兄姊……,可是又擔心再生下一個自閉症的孩子,因此總是會問:「自閉症會遺傳嗎?」
  • 懷孕時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孩子得自閉症機率比普通孩子高好幾倍
    2019年1月26日,公益科學傳播組織神經現實攜手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姚駿教授在北京舉辦的主題演講——《心靈深處的湍流: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從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發生與發展、科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以及前沿技術的原理和應用中,為我們深度解析了這個疑惑——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神經現實」,已獲授權。)
  • 精神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精神分裂症會不會遺傳?聽聽主任怎麼說吧!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是什麼?1、對患者自身的傷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自傷自殺是對精神病的危害最大的一種行為方式。據臨床調查,自殺率最高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鬱症,其自殺危險高於一般人的50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在死亡的精神分裂患者中約佔13%。
  • 精神分裂症是怎麼引起的?精神分裂原因
    精神分裂症是怎麼引起的?引起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原因有這幾點:遺傳、外部環境壓力及性格問題所引起的。
  • 精神分裂症是多重人格嗎?心理專家揭秘6大真相!搞明白了
    199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精神病學家派屈克(Patrick Mc Gorry)博士開始治療存在精神分裂症風險的年輕患者。 在31例接受低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治療的志願者中,僅有4例患者在其停藥後的6個月內出現了精神病症狀。 相反,在僅接受心理治療的28例患者中,10例患者在相同的6個月內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 自閉症是先天還是後天的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坎納醫生查遍了醫學文獻也找不到這類疾病的記載,孩子們的表現與精神疾病非常相似,但又與典型的精神分裂等疾病不同。於是,坎納醫生將這個疾病單獨分類為「早期嬰兒自閉症」,「早期嬰兒」的意思是指在2~3歲的嬰幼兒身上發現的疾病徵兆。醫生對這個疾病的病因感到疑惑,但在繼續探索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當時的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看法。
  • 深度解讀:自閉症與遺傳的關係
    該項目進展順利,我們在70%的家庭中檢測了與自閉症臨床相關的基因突變,包括點突變和大的結構變異,目前文章在投稿中。在此基礎上,2013年衛生部也啟動了自閉症流行病學調查,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王藝副院長來牽頭,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哈爾濱、長沙等地開展。這個結果一旦出來,相信大家會對自閉症有更深刻的認識,國家也會加大投入。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一些研究表明,攜帶Met型的人群有更高的多巴胺水平,表現出更好的認知能力,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較低及治療效果較好。白介素10(IL-10)是一類抗炎性細胞因子,可以抑制機體的炎症反應,被認為是一類保護性因子。IL-10也具有一個常見的SNP位點-592A/C(rs1800872)。
  • 史丹福大學:精神疾病是人類大腦進化中的BUG
    在對機理探究時,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種神經精神疾病的風險與人類鈣通道基因CACNA1C第三內含子中100KB區間(非編碼DNA中的重複序列)密切相關。該研究發現發表在8月9日的《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研究者認為,這一發現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治療。雖然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根據臨床症狀被歸類為不同的疾病,但它們有一組相似的基因組風險變異體。目前鈣通道藥物的療效好壞參半,而通過DNA重複序列的測定,有助於識別那些最有可能對目前鈣通道藥物產生應答的患者。遺傳因素是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它們擁有共同的基因重疊。
  •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症
    2019年9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儘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症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發育後期期間的病理轉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使用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小鼠模型,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研究所(FMI)的Pico Caroni及其研究團隊發現與人類患者一樣,特徵性的網絡和認知缺陷僅在成年小鼠中出現。他們隨後證實在青春期後期的敏感時間窗口期間,這些缺陷可通過特定治療永久性地加以阻止。
  • 最新發現:遺傳因素佔自閉症患病風險的80%!專家聚焦基因療法
    自閉症成因新研究:遺傳因素佔自閉症患病風險的80%已測出91個與自閉症相關的高風險基因今年7月18日,《美國醫學雜誌》(JAMAPsychiatry)發表了一篇自閉症領域的新研究《遺傳和環境因素與5個國家或地區自閉症的關聯》,該研究成果由美國、瑞典、以色列、丹麥、
  • 主任講解:精神分裂症反覆不愈的幾個誤區?以及它會不會遺傳?
    1、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喪失自知力,不能早發現症狀:多數的患者會出現喪失自知力,患者不會認為自己患有這種疾病,不能早期發現,並且多數的患者拒絕治療。2、病恥感不願意去治療,自我判斷病情程度:現如今還是有很多人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偏見以及歧視,即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屬發現了症狀,也會羞於就醫,而自我判斷病情,沒有及時的得到醫院的檢查明確。
  • 大腦掃描有助於提前診斷自閉症?美國科學家的結論是肯定的
    中南大學教授夏昆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郵件採訪時表示,自閉症在兒童疾病中的致殘率最高。現階段,自閉症要2歲之後才能逐漸被甄別。在2歲或3歲之前,這些嬰幼兒和正常的嬰幼兒一樣。那麼能否提前發現並診斷出自閉症呢?美國的科學家Piven和他的同事Hazlett組建的團隊研究發現大腦掃描可能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