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間其實距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因此很多東西其實都已經漸漸地被埋沒了,但是還有一些東西卻被保留了下來,可能是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也有可能是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東西,還有可能就是一些非常藝術的東西。
當然也有很多東西在時代的進步過程中,被一點點的淘汰了,因為這些曾經最實用的東西,如今已然變成了累贅。為啥古代床尾的凳子叫「春凳」?是用來幹啥的?和你想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現在很少見床尾還有凳子的,在歐洲國家其實還比較常見,不過在歐洲就叫床尾凳,他的作用就是方便換鞋之類的,因為歐美國家的人其實習慣把鞋穿進臥室,而且也可以放置衣服,而在中國就比較少見了。
但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是有的,只不過在中國古代,這個凳子被叫做「春凳」,其實本來它的名字是「椿凳」,是因為凳子的材料而取名的,而後來因為春凳常常被用來帶到外面院子去欣賞景色,所以漸漸地被換了前面那個字。
當然它不僅僅是用來搬出去的,否則只要放在院子裡就好了,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坐,因為古代人其實相當講究禮儀端莊,所以是不能隨意躺到床上的,因此這個就會比較方便,如果是有友人也方便一些。特別是女子,就適合閨蜜二人坐這閒聊。
所以其實對於古人來說,是相當有用的一個存在,不過對於現代人來說,就顯然不是那麼有用了,因為現在人也不是那麼講究,反正就往床上坐唄,再不行臥室也還有沙發或者是椅子。一個東西其實就是有它所適應的時代,不能適應時代了,就會被淘汰,不僅物是如此,人其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