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戰略實施以來,到現在已經有六年時間。無論從異地就醫、交通出行還是就業創業,極大地改善了三地一億多民眾的日常生活。
北京的教育資源一直是非常優越,985、211高校質量數量都是全國數一,吸引落戶的外來高水平人才全國第一,人均教育經費也是全國第一。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南開、天大、天財幾所優秀院校坐落於此。
河北是一個高考大省,高校資源一直比較尷尬。唯一的211院校位於天津,全省沒有985高校,沒有雙一流大學。
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教育資源上三地有沒有齊駕並驅呢?
從校友會公布的2020年京津冀城市圈最好大學排行榜中,我看到了十分明顯的差距。
當看到這個排行榜時,我是五味雜陳。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三所頂尖學府雄踞排行榜三甲,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緊隨其後。
燕山大學全國排名76,京津冀排名19;河北大學全國排名87,京津冀排名22;河北工業大學全國排名100,京津冀排名26。
河北的教育資源為什麼這麼差呢?
有人說,河北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好大學,避免不了人才流失。
有人說,河北窮,各個高校沒有多少的教育經費扶持。
有人說,京津冀的發展束縛了河北的腳步。
也有人說是因為衡水中學造就了高分分數線居高不下,考個好大學比較難。
其實,我倒是慶幸河北能有衡水中學這樣的模式,哪怕是一座高考工廠。
河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考大省,每年有六十萬學生要參加高考。像河北、山東、安徽這樣的「寒門學子」只能死命學習才有一絲機會擠進985、211大學的校門。
所以也不要說衡水模式坑了多少河北考生,破害了整個中國的教育風氣。安徽不是也有毛坦廠中學,這不都是被逼的嗎?
但凡河北的經濟、考生數量、人口綜合素質、教育水平等各因素能稍微好一點,哪個孩子不願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興趣愛好和成績比翼齊飛呢?
曙光尚在映照,吾輩仍需努力。希望河北會越來越好。能有一個讓幾十萬高考生滿意的家門口的大學。
也希望,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河北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