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花
李玫瑾教授曾公開表示,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為什麼呢?
因為聰明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強的學習欲望和創造力,他們一般不會按大人的意志辦事,有很更強的主動性。
一般聰明的孩子在成長中會有以下4個表現:
01.愛笑的孩子
如果你的寶寶總是笑口常開,那麼他很可能是個聰明的寶寶。
哭是與生俱來的,但笑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與精神高度結合的結果,是逐漸發展起來的。
寶寶的微笑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出生後2周左右會出現自發性微笑;出生3周後會出現外界刺激引發的誘發性微笑;到了3個月後,寶寶也越來越可愛,當他看到喜歡的人,會展現自己的社會性微笑,而社會性微笑的出現,表明寶寶的大腦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具備了初步識別能力。
孩子笑得越早,越可能聰明。有研究發現,聰明的兒童對外界事物發笑的年齡也比一般兒童要早,笑的次數也更多。笑,有利於大腦發育,孩子在笑時,愉悅的情緒有利於他們接收新鮮事物。
愛笑的孩子一般性格開朗,情緒穩定,能較輕鬆地融入群體生活,孩子具有更多模仿、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有助孩子大腦發育,成就更聰明的孩子。
02.好奇心強的孩子
幼教之父陳鶴琴曾說過:「好奇心是孩子獲得知識最重要的門徑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的動手能力會很強,最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喜歡拆東西,搞「破壞」。
但家長們要知道,孩子將自己感興趣的玩具或者物件拆除,是他們學習和探索的一個過程,也是他們在用雙手去尋找答案。
我家大寶4歲多時,爸爸買了個番茄鍾回來,過了一會兒她就把番茄鍾拆了,只因為她想看看裡面「噠噠的」聲音是怎麼回事。這是孩子求知慾和探索欲的一種表現,也是它們學習和提高的重要階段。
如果你家也有個喜歡拆玩具的孩子,千萬不要斥責孩子,要保護孩子的探索欲望。新加坡教育研究院心理研究部蘇博士表示,適當地鼓勵孩子破壞玩具,將其中的零部件拼裝成為新的東西,教育意義要好過,讓他們按照玩具設定的方法來玩。
03.愛表達的孩子
3歲前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孩子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容易接受外界的訊息,常常表現為特別愛說話,而愛說的孩子,表達能力也不會差,他們對世界的求知慾好奇心也會隨著表達能力的發展越發旺盛,他們常常喜歡問一些問題,喜歡對別人發號施令。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的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由觀察細節到探索原因,再到模仿與表達,再到有自己的觀點和思維,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多陪孩子說說話,正確引導啟發孩子,能讓孩子更聰明。
04.愛運動的孩子
柏拉圖說:神給人進化的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教育,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而運動,是人走向平庸走向強大、突破自我的管道。
有媽媽說,孩子會走以後,真的是精力充沛啊,其實這是好事情。
哈佛大學的「腦計劃」研究發現,在兒童成長過程中,運動可以明顯增加大腦神經纖維、樹突、突觸的數量,促進大腦的發育。
除此之外,東芬蘭大學曾經追蹤一群學齡前小朋友至8歲,發現那些學前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入學後閱讀能力進步更快,數學也往往更好。
因為運動刺激所帶來的腦細胞的「生長」和「擴容」,會讓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靈敏力,反應力都會越來越好。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其實,人天生就是愛運動的,喜歡宅的人,是後天養成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幫助孩子養成並保持運動習慣。
學齡前的孩子,每天根據體質和實際情況,運動2-3個小時,比較合適。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孩子聰明的表現也有自己的特點,聰明只是寶寶先天的一個遺傳條件。而孩子未來的發展,除了遺傳條件,跟後天的培養,跟他們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但孩子如果有以上四種表現,說明先天條件好,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好好培養,孩子的未來更可期。
高級育兒師,一手養娃,一手寫作,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