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部門:歷代長城總長21196千米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2012年6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工作的基本情況,經調查認定,中國境內歷代長城的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

  歷代長城分布於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3個縣域內,包括牆體10053段,壕塹1762段,單體建築29507座,關堡2210座,相關設施189處,共計43721處。

  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全國範圍系統進行的長城資源調查,第一次較為全面、準確地回答了「長城到底有多長」的問題,也掌握了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

  2006年,國家文物局啟動長城保護工程。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下發《關於合作開展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共同設立了長城資源調查的工作機構,正式啟動了長城資源調查工作。

  「長城資源調查是長城保護工程啟動以後首要的工作任務。」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說,「只有回答好『長城是什麼』和『長城的保護狀況如何』這些問題,才能進一步思考和回答『如何保護長城』的問題。通過長城資源調查,我們全面、準確地掌握了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為編制長城保護規劃、開展長城保護維修、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為了摸清長城的「家底」,從2007年到2010年,北京、天津、河北、陝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95名專業技術人員,投入到這次史無前例的長城資源調查工作中。

  「家底不清楚,別的無從談起」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柴曉明上世紀90年代末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調至國家文物局工作,開始接觸並處理各地長城保護中出現的問題。「在各地建設、發展中,不斷出現破壞文物的現象,不僅長城有,其他文物也有。處理這些破壞文物的事件,就像救火一樣。」柴曉明對本刊記者說,「我們感覺到,長城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很嚴重,例如有的地方把戰國長城翻修成明長城的樣子,還安裝了鋁合金窗戶,很不像話。我們需要系統研究長城的保護、管理、研究的情況。國務院領導明確要求文物局對長城保護拿出方案。」

  經過幾年的準備,2005年11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長城保護工程(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確定了長城保護工程的初步工作方案和目標:「爭取用較短的時間摸清長城家底、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制,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科學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合理利用等工作,並依法加強監管,從根本上遏制對長城的破壞,為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長城保護工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開展長城資源調查,建立長城文物記錄檔案。通過科學調查,全面準確掌握長城現存狀況」。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地在文物普查中曾對長城做過不同程度的調查,初步掌握了長城的基本情況。限於當時的條件和認識水平,有相當部分長城的情況沒有搞清楚,調查資料也很分散,沒有匯總。柴曉明說:「以北京為例,有的資料說北京境內的長城有180多千米,有的說有500多千米,數據出入很大。這次長城資源調查的結果超過了600千米。」

  柴曉明介紹,在長城資源調查啟動前,各級文物部門對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段落的情況比較了解,對長城整體保存狀況了解並不準確;對破壞長城的各種因素,如地震、洪水、鼠害等自然破壞因素,在長城上種地、放羊、挖窯洞、拆城磚、工礦、道路建設、旅遊不當開發、不當維修等人為破壞因素,都掌握了一些個案,但對這些因素究竟破壞了多少長城並不掌握。「長城資源調查就是要比較全面了解長城本身和周邊環境。」

  工作方案提出:「我們對長城的家底遠沒有掌握。因此,有必要由國家組織一次對長城資源的科學普查,全面準確掌握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及其時代,保護與管理現狀,人文與自然環境等基礎資料,並依法建立科學完整的長城文物記錄檔案。」

  「長城資源調查的出發點很簡單,就是要摸清長城的家底。」柴曉明說,「只有家底清楚了,才能談後來的工作。家底不清楚,別的無從談起。」

  與測繪部門的聯合

  2006年10月,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共同籤署《國家測繪局國家文物局合作開展長城地理信息資源調查》協議,從而標誌著測繪、文物部門跨學科合作的長城資源調查與測量項目正式啟動。文物部門負責開展田野調查,對長城資源進行現場勘查、考古測量,進行信息採集和登錄。測繪部門為長城資源調查提供地理信息資料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柴曉明說:「長城調查是專業考古調查,按照考古人員的工作方法,難度並不大。但是,在長城資源調查中,如果工作人員僅僅使用一般的考古測量方法,如用皮尺、測繩、平板儀以及雷射測距儀等對長城分段測量,每次只能測得幾十米、幾百米的長度,精確度不夠。有沒有更好的現代技術可以用?和測繪部門的聯合解決了這個問題。」

  協議提出:「雙方鼓勵和指導地方文物部門和測繪部門在長城資源調查中加強合作,開發標準統一的長城資源調查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產品;在長城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共同開發長城地理信息資源系統;國家文物局負責明長城考證,國家測繪局負責測量,共同做好明長城的重要地理信息發布審核工作。」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國家測繪局聯合發布《關於合作開展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確定率先在河北、甘肅兩省開展長城資源調查試點工作。

  「選擇河北和甘肅兩省作為試點,是因為河北的長城多處於山區,多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而甘肅地處西北,土建築比較多。不同的建築形式和表現形式,留下的遺存形態有較大差異,甚至使用的名詞術語也不一樣。」柴曉明說,「河北和甘肅的長城修築的位置也有很大不同,河北長城修建在山上的多,甘肅的長城修建在荒灘戈壁平地上的多。二者代表了我國不同地域長城的不同特點,通過在兩地試點摸索出的調查方法和經驗會有比較好的適用性。例如,在山區調查,調查隊要爬山,隊伍行進的路線如何安排,需要事先研究、積累經驗。調查環境不一樣,調查隊的人員組織、設備配備都會有所不同。」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金舒平說:「測繪工作者進行了技術對比試驗,包括不同比例尺攝影測量立體量測、外業GPS實測、鋼尺量測、1:5萬比例尺地形圖圖上量測等。經過反覆斟酌,發現採用數字攝影測量方法,是目前條件下最可行、最科學的。對於長城重要地段,技術人員還採用近景攝影測量、三維雷射掃描、低空數碼航飛等技術進行詳細測量。」

  在河北、甘肅開展試點的同時,國家文物局還會同國家測繪局共同制定、發布了長城資源調查工作規程、管理辦法、規範和相關標準。柴曉明說:「因為歷代長城的名稱不同,不同部分的名稱,在學術上也有爭議,所以專門制定了一個標準來統一本次調查有關長城名稱的使用,為資料的匯總、使用奠定必要的基礎。其他諸如地圖使用、調查裝備、記錄,都有相應的標準和規定。為了確保調查記錄的準確、規範,我們還開發了長城資源調查資料匯交系統,需要記錄的信息,在調查現場就能輸入、檢查,並一直延伸到省及國家級的調查資料匯集、整理。按照規定,錄入計算機的數據必須在不同的電腦硬碟上進行至少2份備份,由領隊保管。」

  對各省長城資源調查隊領隊的培訓隨即進行。在北京居庸關長城,來自各省的調查隊領隊登上居庸關長城,現場進行測量、信息登錄。各省領隊培訓結束後,各省陸續進行了調查隊全員培訓。

  到野外去

  由於明長城修建時間較晚,相對其他時代的長城,保存狀況相對較好,人們的研究、認識也比較深入。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長城資源調查從明長城調查開始,明長城資源調查結束後,繼續進行早期長城調查。

  2007年,西北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段清波成為陝西省長城資源調查隊總隊長,開始從事陝西境內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從2007年開始,我開始了解和研究長城。整個調查隊大約有30人,多是大學的研究生。要確定長城的時代、保存狀況,了解長城周邊的環境,繪圖、拍照,必須到野外去,一步一步地走,一點一點地量。」段清波對本刊記者說,「2007年到2008年,調查隊進行了明長城資源調查,2009年到2010年進行了早期長城資源調查,我走遍了陝西的長城。」

  柴曉明介紹,各省的長城資源調查,首先要進行資料和線索的收集工作,「調查前要把以前的成果吃透,從古代文獻到現代文獻,以及地方志、縣誌,都要收集。發現長城的線索就到當地找,詢問當地人附近有沒有長城。必要時也需要進行一些考古工作,如清理一些剖面等。」

  調查不僅將過去零散的長城信息整合起來,也有許多新發現。「有的是在田野調查時發現的,還有的是重新核實地圖時發現的。通過航天遙感技術,有些在地面上看不到的長城遺蹟,在更大視野範圍內可以發現。」柴曉明說,「以前,人們並不知道吉林省境內有長城。在長城資源調查中,遼寧省在調查中發現,有一段長城進入了吉林省境內。吉林省隨即開始調查,又發現了不少長城段落。」

  2007年4月20日,寧夏明長城資源野外調查工作正式開始,至2008年11月5日明長城資源調查結束,共有32名調查隊員參加了明長城資源調查,足跡涉及寧夏境內4個市15個縣、市、區和內蒙古境內阿拉善左旗(部分)、甘肅境內環縣(部分),徒步行走72個鄉鎮。213個行政村,行程113143公裡。

  同年,內蒙古自治區也開始了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4年中,共組建24支調查隊,累計有22個單位、242人參加了田野調查和室內資料整理工作。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文平對本刊記者說:「調查隊員多來自盟市、旗縣業務單位。此外,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遊文化學院、內蒙古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也選派了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到了長城調查工作中。這些學生在調查中所起的作用很大。調查工作每天翻山越嶺,體力消耗大,而這些學生都能夠吃苦,又有工作熱情,能夠熟練掌握一些現代化的調查設備,對調查工作的最終順利完成功不可沒。」

  2008年底,明長城野外調查工作完成。2009年4月18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明長城長度為8851。8千米,沿線涉及遼寧、天津、北京、山西、陝西、河北、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古十個省級行政區域。

  除明長城外的早期長城資源調查隨即展開。2012年6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工作的基本情況,經調查認定,中國境內歷代長城的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

  「萬裡長徵第一步」

  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第一個專門為單項文化遺產保護制定的行政法規《長城保護條例》。保護條例要求「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進行調查;對認為屬於長城的段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自認定之日起1年內依法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柴曉明看來,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首先是為了長城保護。目前認定的21196.18千米的長城長度數據並未「窮盡」,「隨著對長城研究的深入,也許有更多長城段落被人們發現,也許有的段落會被排除,但通過長城資源調查摸清『家底』,可以讓人們全面了解長城本身和周邊環境。」

  長城資源調查的調查對象包括長城本體(主要指長城牆體及牆體上的設施,如敵臺、馬面等)、附屬設施(與長城防禦體系相關的其他設施,如關堡、烽火臺等)和相關遺存(主要包括壕溝、擋馬牆、品字窖、驛站、倉儲、居住址、磚瓦窯、採石場、積薪等),在調查過程中,既要查明文物的保存狀況和「病害」,又要查明長城周邊對長城及其景觀產生影響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包括居民生產生活情況,產業、交通等人文環境狀況,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植被、水文、動物等自然環境狀況。

  在長城資源調查過程中,長城的保護管理狀況也得到系統評估,如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劃定、保護標誌、保護機構、記錄檔案、制定文物保護規劃和管理使用等情況。

  柴曉明說:「調查人員既要進行野外調查,測量、拍照、錄像,也要對調查內容進行描述,工作量很大。但是目前看來,調查人員在記錄和描述上的細緻認真程度,超出了我的想像。」

  長城資源調查除了獲得了高精度的長城長度成果外,還獲取了長城沿線數字正射影像、數字高程模型、長城專題要素和長城專題影像圖,建立了長城資源信息系統,對編制長城保護規劃、開展長城保護工程、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和進行科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長城資源調查與測量還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金舒平說,長城資源調查獲得的基礎資料,不僅對長城研究有重要價值,其他相關學科也需要這批基礎資料。今後將利用現有成果,充分挖掘、利用現有基礎地理信息和長城專題信息,在現有長城資源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業務化系統,為長城的保護、利用、管理和研究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杜平)

相關焦點

  • 中國歷代長城總長21196.18千米 分布在15個省份
    我國歷代長城都分布在哪些省份?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公布我國調查、認定的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15個省份。  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舉辦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成果發布會。
  • 國家文物局稱歷代長城共21196千米 分布15省區
    歷代長城 總長21196.18千米分布於15省區 認定長城遺產43721處 北京部分長城未開放段開始修繕萬裡長城到底有多長?我國歷代長城都分布在哪些省份?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公布我國調查、認定的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15個省份。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舉辦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成果發布會。
  • 我國首次公布歷代長城數據 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
    明長城北京段——八達嶺  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童明康副局長在北京居庸關長城鄭重向公眾發布:經國家文物局組織調查、認定,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這是我國首次公布歷代長城的數據。  歷盡艱苦 摸清家底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也是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長城保護條例》,國家文物局就此啟動了長城保護工程,並將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作為首要的工作任務。2007年,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合作開展了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此後,國家文物局又組織持續5年的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資源調查。
  • 中國長城到底有多長?國家文物局:21196千米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中國長城到底有多長?21196千米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中國長城到底有多長?21196千米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長城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次曬出了長城的「家底兒」——牆壕遺存總長度21196.18千米,各時代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河北、山西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市、區)。
  • 「萬裡長城」總長21196.18公裡
    正如歌中所唱,蜿蜒至今幾千年的長城到底有多長一直是個謎。昨天,國家文物局在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居庸關長城腳下揭曉了答案21196.18公裡,共分布15省區。  遺產共計43721處  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介紹,這21196.18公裡長城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 文物局:萬裡長城總長21196.18公裡
    工作人員在居庸關長城腳下公布調查結果。  東方網6月6日消息:「都說長城兩邊是故鄉,你知道長城有多長?」正如歌中所唱,蜿蜒至今幾千年的長城到底有多長一直是個謎。昨天,國家文物局在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居庸關長城腳下揭曉了答案——21196.18公裡,共分布15省區。
  • 身為中國人你必須知道的事:長城的長度,故宮的面積,歷代的皇帝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瓜:身為中國人你必須知道的事:長城的長度,故宮的面積,歷代的皇帝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駐紮中國的,都需要了解本土的知識,這是對本土的尊重,而中國的這幾件事你一定要知道。長城的長度是21196.18千米,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4.43千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是-154.31千米,長江約6300千米,黃河約5464公裡,京杭大運河約1797
  • 和長城有關的資料:關於長城的資料50字
    和長城有關的資料:關於長城的資料50字 2012-11-06 18:1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別讓長城湮沒在歷史中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 長城: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
    如果說有一處建築可以體現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那麼長城絕對是首當其衝的名勝古蹟。長城是古代時期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是連接了許多重要關卡的高大長垣。長城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體現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
  • 萬裡長城的資料:北京長城到底有多長
    萬裡長城的資料:北京長城到底有多長 2012-11-06 18:1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長城長度翻番 專家稱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失準
    中國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最新勘測的歷代長城總長度,卻遭韓國媒體和學界取笑,「萬裡長城如同橡皮筋一樣可以伸縮自如」。  據韓國《東亞日報》7日報導,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日前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的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北京、天津、寧夏、新疆等15個省、市、自治區。
  • 中國長城的簡單介紹
    中國長城在如今中國,如我們要從我們國家的眾多地方中選出一個最能代表我們中國的是什麼呢?小編在此認為是我們的萬裡長城。我們國家的萬裡長城建於我們的秦朝,歷經了很多時代的變遷,見證了很多傳奇人物的崛起。我們的長城迎來過很多的外國人朋友,這讓小編我想起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且伴隨著我們的國家進一步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的很多景點都有我們外國人的足跡。所以我們來到這個地方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絕對不能淪為外國人的笑柄,我們需要展現出我們民族的團結,友愛之心。我們也可以通過一部電影來了解一下我們的長城,推薦《長城》,是我們的長城部隊抵禦我們的饕餮,非常壯觀。
  • 「萬裡長城」不止萬裡 專家:總長超過2萬公裡
    30年來,舉世矚目的萬裡長城已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長城圖像也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身份證背面。但作為我國的一張閃亮名片,不少人對長城了解其實並不深,一些常識中也存在認知誤區。號稱「萬裡」,但長城總長度卻不止有1萬裡。「各個時代現存的長城資源分布在我國404個縣,總長度超過2萬公裡。長城的興建、使用和廢棄,其實經歷了2000多年的漫長過程。」長城專家、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說。
  • ...下令修建的長城,需要耗費多少錢財,換成人民幣後的數字難以置信!
    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長城,需要耗費多少錢財,換成人民幣後的數字難以置信!要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在古代,嬴政為了修這長城從各個地方調了八十多萬的百姓,累死了很多人,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才把長城修好。長城花費了多少銀子咱們不知,但是如果按現在的價格,我們不妨可以算一筆帳。
  • 中國長城學會與bilibili聯合推出萬裡長城保護計劃
    萬裡長城 「萬裡長城永不倒」,那麼長城究竟有多長?2012年,國家測繪局及國家文物局完成的長城資源認定結論顯示,歷代長城總長度21196千米。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工程奇蹟,長城的建造約從公元前7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直到19世紀末的晚清年間,橫跨近2700年,可謂人類歷史建造時間最長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