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西安:物資富饒,為何在唐朝以後再無王朝定都?

2020-12-18 陝西法制網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上關於王朝的建都更是議論紛紛,而歷代王朝的建都,如今的西安一直都是跳不出的選擇,算來算去,一共有十三朝在西安建都,成為歷史之最。

而更有趣的是,追溯到今天,上一個在西安定都的朝代,還是距離我們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而在這過去的一千多年裡,倒是北京後來居上,成為了元明清乃至新中國的首都。

新政權的定都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為啥西安從唐代以後,再也沒有成為過首都。

漢長安未央宮遺址

流水的王朝,交替的都城

在說西安為啥在唐代之後沒有成為過首都之前,我們要先說一說,西安之所以成為都城的原因。

而這又不得不提到另一座城市,就是「神都」洛陽。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在唐代之前,基本上所有王朝的首都都是在長安和洛陽裡面選擇,西漢定都在長安,東漢就定都在洛陽,唐代皇帝定都在長安,而卻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停駐在洛陽。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其實這和長安的所在的關中平原分不開。

關於長安的地理位置,在《史記》中,劉敬就這樣勸說過漢高祖定都長安,他說:「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四處都是險要之地,土地也肥沃,再加上秦王朝精心耕耘了這塊地很多年,在這裡建都,就算是天下都叛亂了,也可以憑藉地利堅守,慢慢圖謀。

漢高祖聽了這段話之後,做出了一個反應,「高祖是日駕」,劉邦當天就去關中建都了,畢竟他的漢王朝才剛剛建立,而關中就是他的基本盤。

長安地理位置

窮則閉關自守,達則兼濟天下,這是在長安建都的哲學。

那為啥長安這麼好,為什麼在它最得意的時候,總有一個洛陽在後面如影隨形呢?而這個問題更是在後面的時間變化中,越來越嚴重,乃至於成為了長安不能定都的死穴之一——交通不便。

當初勸劉邦定都洛陽的那些人,都是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老鄉,定都洛陽也不是全是私心,洛陽交通相對於長安便利許多,能夠有力的勾連起長江中下遊平原和華北平原。

相對於包裹在重重阻隔裡的長安,洛陽更有利於在一個穩定的國家裡,承擔起國家樞紐和輻射東方的作用,而在分裂的國家裡,洛陽則是守無可守,四戰之地,這也是劉邦最後放棄了的原因。

畢竟漢帝國當時不是很穩定,再加上當時的人口關中平原是可以承載的,也不是太需要大費周章的外地運糧,定都長安是一個在當時很明智的選擇。

漢高祖劉邦

重心的南移,大火中的的長安

長安之所以在後來再也無法恢復漢唐的榮光,除了朱溫的那一把大火之外,也和整個中國經濟中心的南移和外患的來源變換有關係。

讓我們先來說一說朱溫的大火,而這場大火之前長安也是飽受劫難。

在唐朝末年,階級矛盾尖銳,地方上更是藩鎮割據,誰也不服中央的指揮,與此同時,許多生活不下去的農民揭竿而起,爆發了聲勢浩大黃巢大起義,兵鋒直指長安,唐僖宗出逃,並下詔讓各地藩鎮出兵勤王。

後來在李克用等藩鎮的出兵討伐下,在883年長安收復。但此時的長安城,早已是被農民軍破壞的七七八八,十室九空。而這在歷史上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天子出逃長安,算起來天子在安史之亂之後就出逃長安六次。

依靠藩鎮收復長安後不久,又因為宦官田令孜與李克用等藩鎮的矛盾,李克用等出兵交鋒。田令孜不敵,只得裹挾皇帝出逃,而在逃跑之時,他又命人將這座剛剛經歷了上次戰火的都城點燃,而長安城又一次淪為火海。

此後,長安城在不斷的被藩鎮們劫掠和爭奪,李茂貞來過,李克用來過,但是朱溫卻是從這亂世脫穎而出。

公元904年,朱溫在與李茂貞的爭奪中勝出,同時更為了能夠更好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他下令唐昭宗遷都離他的核心區域更近的洛陽,長安作為都城的歷史,終結於此,朱溫一把大火和一次集體殺人,把長安貴族清掃而空。

朱溫

漫天飛火之下,曾經燃燒了整個盛唐的長安城,李白杜甫們流連過的街道,在歷史的風塵中,只剩下了歷史,並且再也沒有成為過新帝國的中心。

並非是他們不願意在長安再建一個宮室,趙匡胤也曾多次派人去考察長安,但是在考慮到朝臣們的意見之後,也是作罷了。

帝國的統治者們,看到了日漸貧瘠的關中平原再也無力支撐起一個盛世的人口。最早的關中地區,被稱為「天府之國」,是的,四川獲得「天府之國」還在關中之後。

當時關中沃野千裡,加上母親河黃河的灌溉,使它成為了中國核心區域的不二人選。可是隨著人地活動的劇烈,黃河漸漸變黃,結果也成了古籍中的「高山絕壑,耒亦滿……田盡而地」的描述。

面臨耕地銳減,糧食不足的局面,作為長安城已經難以維繫人口與土地、水源之間的關係,所以從江南和山東的運糧船越來越多,在漢代本來不是很明顯的交通問題再一次提上了日程,而下一個受帝國的統治者們青睞的地區,是開封,南京,北京。

隋煬帝當初傳聞為了看瓊花而修建的京杭大運河,在海運時代遠沒有到來之前,深刻的改變了這個古老帝國的未來方向。廣袤的江南地區從此和中原地帶有了聯繫,中原去江南定居的人們驚奇的發現,在煙雨炎熱之下,這片土地蘊含著極強的生產潛力。

當這種生產潛力完全被激發整合出來,朱元璋也依靠著這種潛力,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南向北的統一。

人們都說隋煬帝的科舉制度有效的打擊了關隴貴族,然而無心插柳之下,京杭大運河則是完成了對這一歷史現象的根絕。

繁華的江南之地

定都有定盤

定都這件事,是講究政治的。

一個新政權定都,一看傳承,曹丕代漢,楊堅代北周,都是延續的前代的都城,二則是看自己的基本盤。

畢竟身邊都是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物,辦事情也是很方便,這個道理古今通用。

唐朝和之前的隋朝,自己本來就是關隴貴族,自己的基本盤都在關中地區,關中地區定都自然是最不壞的選擇。

而到了宋代,趙匡胤是黃袍加身,相當於前代皇帝讓位,定都在前代皇帝的都城是理所應當的。元代是蒙古族建立起來的朝代,對於廣袤漢地的統治其實並無任何經驗,為了便於及時退入大漠,在交通便利,又有幽燕形勝的北京建都是最不差的選擇。

明、清等朝亦是如此,朱元璋和多爾袞等人最終都選擇了自己政治地位更加牢固的地區建都,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之所以遷都,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畢竟自己少年時代就生活在北平,熟悉這裡的一切,到了南京,自然是處處掣肘。

我父親的基本盤不是我的基本盤。

北京紫禁城

另一個原因,則是抵抗外族的需要。經常有人說明代是「天子守國門」,其實這並不是明代一朝獨有。基本上在封建時代,天子守國門是常態。唐太宗一世英名,也曾經被異族逼得籤訂了城下之盟,而宋代更不用說,敵人一過黃河開封便再也無險可守。

原因無他,首都靠近前線罷了。帝王們當然惜命,誰不想離前線遠遠的,但是在古代落後的信息和資源調動能力下,如果首都不靠近前線,很容易造成作戰時機的延誤,而賦予邊關將領自主處理的權力,又很容易造成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

所以,資源和人口集中到天子腳下,天子守國門成為了當時的最優解。

而漢唐的軍事壓力,來自於西北,匈奴,突厥,困擾了河套平原很久很久,而到了宋代,到了明代末年,外敵則是來自於東北。契丹人,女真人活躍在白山黑水之間,讓中原皇帝不止一次把憂鬱的目光注視著祖國的邊疆。

在這種時候,在長安建都,早就已經喪失了他本來的意義了。

匈奴入侵

一些餘波

過去的長安,現在的西安,儘管不作為都城了,卻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人們在兵馬俑前,在唐宮殿的遺址前,在唐詩裡面,追尋那雋永的長安城。

那時的長安,人口百萬,是詩人們窮盡一生的夢想之源,歌坊林立,遠方遊客雲集,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們紛紛懷想著。

有過李白杜甫和許多偉大詩人駐足過的地方,是無論如何都荒蕪不了的。

哪怕直到現在,夢裡的長安,依舊讓人魂牽夢縈著。

作者/來源:枕貓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西安被譽為「十三朝古都」,分別是哪十三朝古都呢?
    西安被稱之為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最富盛名的一座古城,當然了對於外國人來說,西安的知名度超過了很多一線城市。那麼,把西安當作古城的都有哪些朝代呢?這十三朝分別是:西周、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一般把這十三個朝代,稱之為在西安建都城的十三朝!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是:西周、秦、西漢、和隋、唐了,因為這些朝代都是大一統王朝存在的時間比較長,其它的朝代存在感真的太低了。
  • 西安物資富饒,為何在唐朝之後,再也沒有成為國都?
    ……西安,古稱長安,有十三朝古都之稱,位居中國古代四大古都之首,曾經是繁榮富饒的代名詞。不過,在唐朝之後,西安就不再作為國都了。在晚清時期,由於英法聯軍曾經攻破北京,湖廣總督官文和洋槍隊隊長戈登曾經建議將都城從北京搬遷到西安。但此事最終不了了之。為什麼在唐朝之後的歷代王朝,都不將國都設立在西安呢?
  • 西安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那麼「多朝古都」,你還知道哪些?
    單就記載的封建王朝來說,我國經歷了許多歷史王朝的交替,從開啟大統一的秦朝到清朝,期間所經歷的歷史變遷,是一生一個個無法解讀的廣闊內容。西安洛陽是「十三朝古都」,那麼「多朝古都」,你還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最輝煌的是中原文明,在這片土地上很多城市都被設立為歷代都。
  • 西安十三朝古都 究竟是哪十三朝?你都知道嗎?
    西安十三朝古都 究竟是哪十三朝?你都知道嗎?   西安古稱長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他還居我國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們就會想起十三朝古都,絕大多數人可能也知道這樣一個稱呼吧!但西安究竟是哪十三朝古都,先後有哪些王朝在這裡建都的呢?這個得先來談談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先後在這裡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歷時長達1140年之久。
  • 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也被稱之為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朝呢
    每一個朝代的建立,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個都城,都城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其選擇要受到政治、經濟、地理、軍事、交通等因素的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古代能夠成為都城的城市也並不多,其中最為出名的應該要算八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鄭州。尤其是西安,更是有著十三朝古都的美譽,如今還有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
  •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為何現在沒有皇宮,歷史上到底經歷了什麼?
    「漢長安,秦鹹陽也」-----《史記》引言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說它是古代第一古城應該沒人反駁。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古城,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如今卻看不見皇宮了,當年建造的皇宮去哪裡了呢?後世再沒在長安建都如果後世選擇在長安建都,那麼絕對會修復皇宮的破壞,重新建造。反過來說,正是長安皇宮破壞得太過於嚴重,後世統治者才沒有在這裡建都,因為太耗費人力物力了,根本不值當。從這一點也能夠看出前幾次毀壞有多麼嚴重。
  • 十三朝古都—西安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好玩的地方很多,我給大家推薦一下。一、秦始皇兵馬俑:說到兵馬俑,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了。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三、世博園:西安世博園現在已經成為西安婚紗外景拍攝必去的地方,園內取景地方很多,特別是從廣運門進去,滿眼都是拍婚紗照的主題館和一對對正在拍照的新人。現在世博園裡修建了很多遊樂項目,像摩天輪、小火車、風洞飛行體驗、4D模擬飛行體驗、5D影視等等,如果家裡有小朋友,帶他們去那裡也是不錯的選擇。
  • 唐朝以後為什麼西安不再是首都?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西安作為中國最具歷史的城市,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稱,其歷史地位無需多言。但仔細觀察中國歷史後又可發現,西安在唐朝滅亡後,就再未曾得到過大一統朝代的垂愛,這是為什麼呢?
  • 西北最大的城市西安,地處中國版圖中心,被譽為十三朝古都
    尤其是西安這座城市,發展特別快,現在成為了頗具影響力的西北網紅城市。西安被稱為十三朝古都,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主要皇城。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這座城市裡上演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故事。進入近現代以來,西安隨著社會的變遷,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展現了一個朝氣蓬勃的西北大城市形象。
  • 唐朝滅亡後,為何長安不再是首都?與一人有很大關係
    如今,作為四大古都之首,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已發展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和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市。 可以說,西安是一個風水寶地,有利的時間,有利的地方,和諧的人。 然而,人們發現西安是十三朝的古都。 長安它見證了我國歷史上幾個繁榮的朝代。 從秦漢到隋唐,西安經歷了幾千年的變化。 但為什麼西安沒有成為唐朝的首都? 唐朝末年,發生了一場悲劇性的農民起義。
  • 中國4大古都,其中一個在1100年裡見證了13個王朝的隕落,排首位
    中國的古都更是這一歷史的見證者,它們伴隨了歷代的王朝君主來到了如今的繁華都市。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四大古都都是哪4個,下面就給你補充補充歷史知識。 中國四大古都: 西安、南京、北京、洛陽 西安
  • 探秘歷史迷雲:唐朝以後,西安為什麼再也沒有成為國家的首都?
    呂海峰話說,西安作為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城市,不但有著十三朝古都之美譽,還曾經以其華麗和實力震驚了全世界,甚至,在當時它還擁有世界之都的魅力。然而,自唐朝覆滅以後,西安這座古城卻為什麼再也無緣首都這個光輝的名稱呢?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一下隋唐時期的西安。
  • 自唐以來,西安為何難再成為首都?這其中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391字,閱讀約5分鐘關於中國古都的數量,眾說紛紜。有人說是五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也有人說,原來的六大古都,又增加了杭州。還有人說是七大古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杭州和安陽。而西安,北京,南京,洛陽都是公認的古都,其地位是其他城市無法撼動的。今天,我們將重點關注西安。那麼,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朝代以西安為都城呢?後來,西安又是如何被廢棄的?
  • 「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朝」
    在與一名讀者交流時,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整天說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可到底是哪『十三朝』,我不太清楚。」  哪「十三朝」?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時期)、後梁、後唐、後晉。  夏、商定都洛陽,大家沒什麼異議。
  • 被譽為「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的十三朝古都洛陽,究竟...
    洛陽,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又稱作洛京、神都。單聽它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古樸的氣質。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分別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被譽為「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
  • 位於關中平原中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現在還保存有多少古城牆?
    西安城的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在當時就有了城垣的雛形,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古都(另外三個是羅馬在我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把都城定在西安,包括西周、秦、西漢、新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以及遷都西安的東漢和西晉等朝代,所以西安被稱為「十三朝古都」。
  • 「十三朝古都」漢唐帝都的長安,這麼好聽的名字,是誰改名為西安?
    說到我國的兩大古都,長安和洛陽是沒有爭議的。現如今洛陽還叫洛陽,可之前的長安卻已經變成了「西安」。要知道長安可是一座世界級的古都,與義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和埃及的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 陝西西安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一個公式告訴你都是哪幾個朝代?
    【我是夏夢,期待一起發現世界之美】西安,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曾長期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中自古帝王州」說的就是這裡。據歷史記載,在漫長的歷史中,先後有十三個王朝曾在西安建都,它們分別是:西周、秦、西漢、新、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這十三個王朝。看到這一長串的朝代名,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第一印象就是【額滴神呀,這誰記得住呢?】應付考試的那一套死記硬背,在這一長串朝代名前看來是沒戲了。但作為一個歷史人,連這十三個朝代都記不住,怕是會讓人笑掉大牙。
  • 1000多年來,西安都是國都的首選,為何唐朝後卻輸給了北京?
    01引言縱觀古代歷史上,再各代王朝的定都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成為歷代王朝都城次數最多的就是西安,古代稱之為長安。02西安作為國都的優越性西安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從古到今有10多個王朝將其作為自己的國都,有13朝古都的稱號,可以說是備受帝王的青睞,從西周到唐朝一直作為是帝王定都的首選
  • 從十三朝古都到網紅城市 2021,我在西安等你!
    ——阿蘭•布魯姆《莎士比亞的政治》2020年底,電視劇《裝臺》讓「網紅城市」西安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該電視劇以西安為生活背景,以一個裝臺人的視角,描寫古都城裡的人生百態。電視劇《裝臺》視頻截圖身為「下苦」工人的刁大順,在西安城內走街串巷,帶領著兄弟幹著裝臺養家餬口。到飯點的時候,蹲在路邊,一口臊子麵一口蒜,時不時地還和兄弟們碰個酒,再發出「舒服」的聲音,著實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