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寶媽們是不是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
比如說在商場裡,孩子看到一個玩具非要買,不買就大哭大鬧。這時你會怎麼做?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情況:
小朋友的媽媽站在挺遠的地方看著,實在被煩的不行了就說一句「在家不是說好不買了嗎」。
可見,對於寶寶的要求媽媽是不打算滿足的,甚至採用了冷處理,想要暫時不理睬他。
但是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孩子臉上掛著淚花,手裡拿著玩具,大人們妥協了。
孩子會效仿自己的成功經驗,他知道一哭鬧就會得到想要的玩具,之後就會繼續這樣做。
如果對這種行為放任不管,孩子就會沒有忍耐和自控力。
所以爸爸媽媽們要學會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延遲滿足」的能力指的是人能夠等待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再做想做的事。
反映了自我控制或者說克制欲望的能力。
1、教寶寶學會等待
訓練寶寶對現在非常想做的事情稍微等待一下,然後將他們能夠等待的時間一點點延長。
比如:
寶寶想吃冰激凌,媽媽可以跟寶寶說「寶貝等媽媽一下好嗎,媽媽把擦完桌子就給你拿。」
開始的時候,讓寶貝等待的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2分鐘之內。
在寶寶等待的時候還可以不時的跟寶寶說話,「媽媽馬上就弄好了,你再等一下下哦。」
幾次訓練下來,寶寶對「等待」就有一點點的適應。
媽媽就可以把等待的時間慢慢地延長一些,千萬不要急於求成。
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等寶寶能夠等待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從幾個小時延遲到幾天。
寶寶的耐心也會隨著等待的時間延長而增強。
2、不要直接拒絕
對於寶貝提出的要求,千萬不要直截了當說「不行」。
這會讓寶寶很難接受。
尤其面對是他特別想要的玩具時,於是就會出現「大哭大鬧」的行為。
當寶寶對大人發出詢問請求的時候,比如說「媽媽我可以玩滑梯嗎?」
「媽媽我可以看會電視嗎?」我們可以用他理解的數字回答他。
可以說「好的,今天可以滑3次。」
或者「好的,等吃完晚飯就可以看5分鐘」。
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過渡,這樣,他的逆反心情就會減少很多。
3、尊重孩子,和他們一起制定規則
我們必須要在相信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自己的訴求,繼而去實施「延遲滿足」。
如果是家長一廂情願,強行實施。
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造成孩子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失去了訓練的意義。
決定時間和日期的時候一定要讓它變成家長和寶寶都能夠認可的規則。
要充分地和寶寶協商,這樣一旦規則確定下來,寶寶就會把它當做自己制訂的規則去遵守。
對於制定好的規則,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要哄騙孩子。
父母訓練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充分信任父母。
這樣,如果孩子提出要求,父母說明了拒絕的理由或者延遲滿足的理由。
孩子會因為信任而去分析它的合理性。
從而決定接受或者不接受,否則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找藉口拒絕他。
他就不會考慮接受父母延遲滿足的建議。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延遲滿足訓練」,一個從來沒有被「即時滿足」的孩子。
你讓他如何「延遲滿足」呢?
想要訓練「延遲滿足」的能力,孩子至少有以下幾種特質:
1.能夠正常和家人溝通,能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無需用哭鬧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2.自己的需求,多數時候可以快樂地被滿足。
3.通常在4歲以上,理解並能遵守規則。
同樣,家長也要能做到以下幾點:
1.有充足的耐心;
2.能夠做到真正的理解孩子;
3.能接受孩子暫時做不到,家長不發火,並且家長還願意繼續嘗試並接受失敗。
要掌握一個原則,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時滿足。
爸爸媽媽要對寶寶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斷。
決定哪個能馬上滿足,哪個需要再等等,哪個根本就不能滿足。
將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這才能讓我們的訓練真正的有意義。
【育嬰全知道】專注於分享科學餵養、疾病觀察於預防、早教啟蒙、兒童安全等內容,讓你輕鬆育兒,快樂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