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負重前行的蝸牛,一心朝著篤定的方向奔跑。但也會偶爾碰壁,讓眼淚在狹小的殼裡釋放。今天勵志一下,讓溫暖的蝸牛,用甜甜的笑感染你。
簡單看一下材料,1.7mm鉤針、珍珠棉、縫衣針。恩,就這些!是不是很開心,是不是很激動?其實我也不敢相信,看上去這麼複雜的蝸牛,耗材居然簡單到爆。
廢話就不多說了,看圖解吧!頭和身體是一體式設計,鉤完R2以後,需要標記的地方比較多,注意仔細看文字說明。因為眼睛那段長長的部分,也包含在身體的鉤法裡。
看到下面的圖了沒,兩側剩餘的針目直接縫合,這樣就有了連接眼珠的部分。記得要插入定型條,因為它真的太細了,沒辦法獨立支撐眼球。
身體和尾巴部分有個比較特別處理,既是同一部分的延續,又相對獨立。注意R30-31和R50-51的巧妙處理, 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哦,對了,R15-23是毛衣部分,要交替換色鉤織。圖解中沒有把每行的換色仔細列出,但是有文字表述,不喜歡看文字的小仙女要特別注意。
蝸牛殼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像個鍋蓋,第二部分像個陀螺,組合起來又變成了一個球。注意標記R9的針目,後面會在此基礎上鉤一圈裝飾邊。
眼睛和眼球不是一定要縫合,用覺粘貼也是可以。特別是如果給小朋友玩,切記固定好。不然眼球容易掉下來,被誤吞的話就不好了。
臉頰不說了,說一下葉子。乍看還以為是蝸牛腳上的褶皺,翻譯完才知道,原來是葉子。這種模稜兩可,反而很讓人喜歡。
最後是縫合部分的附圖,比較詳細了,供參考。
今天的圖解就這樣,別忘記關注+星標我們,還有轉發、分享、點讚、在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動作」,其實都是小編堅持下去的動力,愛你哦,麼麼噠~
撰文:顏如
圖解翻譯:顏如
圖解版權歸設計者所有,如有任何疑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