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我在東北過大年

2020-12-13 劉鯨魚跑跳蹦

春節,對於東北,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季節。

從臘月初八開始,直到二月初二,寒冬不消,春節不止。東北老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冬季對於舊時農業社會的東北,不僅僅是耕作上的肅殺,更是一年一度的浩劫。而對於春節的企盼,支撐了度過寒冬的所有忍耐。能給予的,能企盼的,能煎熬的,都源於一個完滿且豐盛的春節。

貓冬與鬧春

千裡冰封,萬裡雪原。

以黑龍江為例,作為全國氣溫最低的省份,北大興安嶺地區更是平均在零下30度以下,而漠河曾達到零下52攝氏度的全國最低溫度紀錄。起夜會結冰,流淚會凍傷,舌頭舔鐵欄杆更是無解的千古玩笑,寒冷是會呼吸的痛。

這個時候,「貓冬」作為一種生存的最佳選擇,應運而生。「貓」是一種養晦,再硬挺的漢子,再潑辣的婆娘,都用一種順從的姿態,在各家各院偃旗息鼓,閉門不出。「貓」是一種相對的靜態,卻靜中有序,所有在春、夏、秋因忙碌而錯過的生活細節,所有來年的準備、辛勤的盤整,都在庭院內井然而安靜地進行著。

春節的來臨,意味著貓冬的尾聲,也重新喚醒了岑寂許久的雪地下萌動的勃勃生力。這一刻,盼得太久,等得太急,必須要鑼鼓喧天的鬧起來。

一張張憨厚而硬朗的臉龐,一條條寬闊而雄壯的身板,一件件花裡胡哨的大棉襖,東北人從不會扭捏作態,鬧春的姿態也是挺闊而豪放的。從扭秧歌到二人轉,東北的曲藝和娛樂是不求細節、但求氣氛,不求精緻、但求盡興的狂歡。紅綢綠襖,成為冰天雪地裡最刺眼的撞色,刺醒每個貓冬人少見日光的敏感。潑辣挑笑,把現代文明的矜持拋之腦後,把家長裡短戲謔嘲弄,用最直白的訊息抓緊冬養間渙散的注意。

大紅燈籠高高掛

從城市到鄉村,東北的春節,紅的發亮。

紅是一種信仰。

在東北有一種獨特的審美,不論長相如何的姑娘,只要穿紅色就會被認為長得漂亮。

這種關於紅色的情愫,在春節尤甚。繁華街道,尋常巷落,左鄰右舍,儘是不熄滅的大紅燈籠。這燈要大,要紅,要一直亮著,從除夕甚至更早幾天一直亮到正月十五。鄉村的燈,亮的更誇張,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杆,高挑紅燈,從大老遠,就能看見那束溫暖的光線。

這是一種東北獨到的排場,燈的大小、燈的亮度,暗示著家庭的興旺。過年期間,什麼都能忘,就是不能忘記每天點燈。即使全家外出,也要先把紅燈點上,把紅火留住。

這燈火,不是搖曳的,而是堅定且豐盈的。那些未竟的理想,那些挫折的年華,此刻作古,在光明中無所遁形。只剩下那些憧憬,那些祖輩的企盼,照亮每條回家的路。

解不開的餃子情結

餃子,對於老一輩東北人,是一個極具誘惑而完美的意象。

東北人,從不放過任何吃餃子的機會。從不知所謂的「夏至吃餃子」、「頭伏餃子二伏面」、「立秋貼膘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到日常的「上車餃子下車面」、「好吃不過餃子」,好像每天就是在尋找能吃餃子的一切合理的可能性。春節,餃子更是名正言順,成為合家歡聚鎂光燈下的主角。三十要吃餃子跨年,初一一早要吃餃子,初五「破五」吃餃子捏小人,十五吃元宵也要吃餃子。

不僅要吃,更要吃的花樣翻新。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舉家圍爐包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硬幣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運頭碾壓眾人。話雖如此,這場餃子博彩卻不是一場公平的競爭。貼心的兒媳總會趁人不備,在餃子上留下記號。最終,老人和孩子總是會「驚喜」地咬破餃子皮,吃出亮閃閃的硬幣來。這運氣,沒人會妒忌,也沒人會爭搶。大家總是盼著,這運氣可以讓年邁的老人有再度過一春秋的信心,讓頑皮的孩子長大一歲並獲得進步和收穫。

吃不完的團年飯

餃子以外,春節的每一天都「肉慾橫流」。

來到東北農家過年,老鄉早就叫人宰了三口500斤的黑毛大豬,抓起家中的小雞、大鵝,又從冬捕的漁戶訂了新鮮的肥魚,從除夕開始的一個禮拜中,天天殺豬菜、燉魚、燉雞、靠鵝,天天大魚大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鍋子上漂浮這團圓熱鬧的味道,給人一種濃重的年味。熱騰騰酸菜配大塊燉爛的肥肉片子,連菜帶肉沾著醬油吃的滿嘴油的感覺,使冬天的寒冷一驅而散。

春節的豐盛,在餐桌上,一頓年飯,要雞、鴨、魚、肉樣樣具備。魚是顯而易見的「連年有餘」,雞爪象徵著「勤勞」,豬爪象徵著「撈錢」;五彩大拉皮是必不可少的涼菜,色彩豐富又解膩。乾果、水果、點心,樣樣齊全,包羅萬有。

春節的豐盛,在人口上,從老至幼,秩序井然,依次入座,實在無法歸家團聚的遊子,也要在年夜飯的時間打來電話送上祝福。這一餐飯,要人圓、菜圓、運道圓,說的每一句都要是吉祥話。對於人口眾多的大家庭,說吉祥話往往是一項甜蜜的負擔。孩子們說吉祥話往往帶有與平輩人競爭,向長輩爭寵的意味。為了從一大家子的諸多兒孫中脫穎而出,在飯前,有心計的孩子甚至要背上一套或者幾套說辭,以防「掉鏈子」或者被他人把話說盡,搶了先機。

就這樣,年飯在愉快的「鬥智鬥勇」中,緩緩進行,最後中止於爆竹聲聲。酒足飯飽的人們陸續散去,碗、盤不用整理收拾,這是春節的民俗,一個合理的「懶惰」的解釋。

舊瓶與新酒

如今的東北,是中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城鎮化一方面揚棄著傳統民俗,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地衍生了許多新民俗。作為中國老齡化和少子化最嚴重的地區,家庭單位越變越小,人們不再熱衷於隆重和繁雜。隨著老一輩東北人的逐漸故去,新一輩東北人的春節變得更加便宜行事。

候鳥人口從春運的洪流中,回到東北大地的大街小巷,他們所期待的不僅僅是家庭團聚,也包含著對在奮鬥的城市中難以獲得的認同和成就感的急切的需求。一年的奔波勞苦的收入,會體面的變成走親訪友和孝敬長輩的禮物,又或者晚輩們豐厚的紅包。春節的筵席也從家家戶戶的爐臺、灶頭,走向了餐廳、賓館,從圍爐敘話變成了觥籌交錯。

不願束縛於寒冷氣候的另一些東北人,拾起行囊,在除夕跨越千山萬水,找尋到一處更溫暖舒適的春節場所。從東南沿海到東南亞,從歐洲諸國到大洋對岸,到處都可以發現東北人過春節的身影。畢竟,氣溫和人情,總有一個要是熱的。他們把過於標籤化的「東北人」特徵內化,轉換成更多探索的腳步和享受生活的熱情。

這一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這一刻,心在凜冬,人猶溫暖。

相關焦點

  • 東北民俗過大年 蘭西黃崖子年村文化節年味十足啊
    扭秧歌、賞民俗、趕大集,獨具東北民俗特色的過年場景在蘭西縣黃崖子年村得到了充分展現。隨著蘭西首屆黃崖子東北年俗文化節的開幕,年味十足的黃崖子年村變的異常火熱。「趕大集」是農村過大年一個重要節目,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年前購置過年時必需物品必去的一個大型市場。「黃崖子年村兒·新年大集」活動是蘭西縣依託黃崖子民俗村的特色,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將大集市搬到了民俗村裡,真實展現原始農村過大年的趕大集場景。新年大集上不僅再現東北全景民俗大集,還包括大秧歌隊,舞龍舞獅,高蹺隊,大頭娃等民俗表演。
  • 逛年貨、遊景區、體味年俗——武義喊你來過大年
    逛年貨、遊景區、體味年俗——武義喊你來過大年!逛年貨、遊景區、體味年俗——武義喊你來過大年!來體驗武義的溫泉與美食,零距離感受這座小城的十足年味。五福財神空降杭城,約你來武義開啟新年第一「泡」「咚咚咚!請開門!」前幾天,家住杭州羅蘭春天的石鳳蘭家裡迎來了一位神秘客人。
  • 第四屆臨安年俗風情旅遊節 這個冬天去臨安過大年
    2015年1月25日上午,第四屆臨安年俗風情旅遊節開幕式在清涼峰鎮楊溪村舉行,現場農家將張燈結彩、舞龍舞獅、熱鬧非凡,打麻餈、爆米花、釀米酒、做凍米糖、桃酥、長壽麵、寫春聯農事活動及文化活動、一字排開,年味十足。
  • 臺胞來稿:鼠年東北過大年,兩岸都是我的家
    臺胞來稿:鼠年東北過大年,兩岸都是我的家 2020年01月17日 11:2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記得2009年第一次在泉州市永春縣過年,可以說是開啟了我對大陸深度認識的起點,那會兒還沒有微信和行動支付,一個人提著一隻皮箱走訪祖鄉泉州,感受閩南當地那濃濃的春節年味兒。有了這次在大陸過年的體驗,讓我更加堅信大陸是我人生發展的起點,我一定要再回到這片美麗的神州大地。
  • 在東北過大年——來自吉林的春節走訪見聞
    新華社長春1月29日電 題:在東北過大年——來自吉林的春節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  寒冷的東北,這個春節有點不一樣。熱鬧的年味中,多了一些特殊的身影。  春節期間,新華社記者走近這些在東北過大年的特殊群體,傾聽他們的春節故事,也感受黑土地上的勃勃生機。  景區「過大年」:聽說是「苦寒之地」,沒想到媲美歐洲  除夕當天,長白山下的二道白河小鎮已成為冰雕雪琢的世界,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滑雪、泡溫泉後聚在一起迎新年。
  • 吉林三姐帶你過大年 |花樣饅頭蒸起來
    由吉林省婦聯和吉林省委網信辦共同打造的「吉林三姐帶你過大年」系列短視頻品牌,今天推出第七集:年味·發。在本集短視頻中,「吉林三姐」將帶你學習製作各種造型的饅頭。想成為做饅頭的「高手」麼?快隨我一起學習吧!
  • 酷狗直播點亮了一批老民俗 讓傳統年俗玩出新花樣
    2018年春節期間,國內主流直播平臺「酷狗直播」發起「主播陪你過大年」大型網絡直播活動。據悉,此次活動共分為直播和短視頻兩大板塊:「主播陪你過大年」「歌手陪你過大年」。在網際網路催生出各種新的過年形式下,酷狗集平臺資源優勢為人們帶來了別具特色的年俗內容,還運用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優質的年俗文化,在豐富和方便老百姓生活的同時,也為傳統年俗注入了時代內涵。在今年春節期間,酷狗直播通過直播、短視頻等表現形式點亮了一批老年俗,與春節更是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 《小豬佩奇過大年》曝預告 朱亞文領銜歡慶中國年
    《小豬佩奇過大年》曝預告 朱亞文領銜歡慶中國年 《小豬佩奇過大年》「幸福年」預告 朱亞文領銜春節合家歡首選 時長:01:28 來源:電影網
  • 小年過後是大年!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知識點,老師家長講給...
    來源:「人民日報」微博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知識點,講給孩子聽!小年,代表著年節準備正式開始,從這一天起,家家戶戶開始忙起來,採買年貨、打掃房屋,準備切換過年模式。人民日報整理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知識點,一起來看看,感受一下傳統的年味吧!由於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區的年俗也有一定差異。你們那裡的年俗有哪些不同?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分享!
  • 陝北榆林過大年活動助力全市旅遊
    本報記者/蔣建勇2018陝北榆林過大年即將開始,火紅熱鬧的氣氛拉開了新年的帷幕。一排排的燈籠掛起來,香噴噴的年茶飯準備著,逛廟會、賞花燈、轉九曲、鬧社火、扭秧歌、猜燈謎、吹嗩吶、唱民歌等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輪番上演鬧新春。陝北榆林過大年,全民參與共助力。
  • 【過大年 迎新春】北京:博物館裡過大年受熱捧
    「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依然是故宮內人氣最旺的地方,從上午十點之後,這裡的人流就開始絡繹不絕。近千件文物集中在午門、雁翅樓的三個展廳,從皇帝御筆的福字、春聯、春條到皇宮過年的門神、宮燈,從皇家年夜飯的器物到春節期間玩些什麼,一應俱全。故宮相關工作人員全員上崗,維持秩序,盡最大可能讓遊客充分體驗皇宮內的年俗。
  • 你所不知道的東北習俗,東北人是這樣過大年的
    今天是大年三十,作為地道的東北人,那些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你還記得多少?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吧。臘月二十三,北方稱作小年。傳說這一日,是灶王爺上天稱神的日子。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臘月二十五,推石磨豆腐,傳說玉帝會下飢餓查訪,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換來玉帝賜予豐收年。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這一年一度的年節上,才能吃上肉。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囤年貨,過年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 吉林三姐帶你過大年 | 在東北趕大集可是一門學問,不信你進來瞧瞧
    今天是臘月二十七,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七,殺雞趕大集」,說起「趕大集」,這可是東北傳承已久的風俗習慣,可以說,「趕大集」才是奏響人們歡度春節的序曲,這一天,東北人都要忙著置辦年貨,集市裡到處都洋溢著吉慶熱鬧的氣氛。
  • 東北人過大年,年夜飯都有啥硬菜
    我們一起聊聊春節習俗、家鄉美食文化吧,我對春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年夜飯時的好吃好喝,還有串門到親戚時的聚會玩耍,還有最重要的:小時候收紅包時的歡天喜地,長輩和家長總說「這是給孩子的」,這句話可愛聽啦,東北人過大年的桌面都有啥菜,今天給你掰扯一下「東北春節那些飯局兒」。啥是硬heng菜,我們東北人把好吃的菜叫做硬菜,很多人叫做heng,就是很硬的菜。
  • 過大年,關注《農科城》尋年味 品民俗
    為了讓傳統年味回歸,感受濃濃年俗文化。在2019年新春佳節期間,楊凌電視臺《農科城》欄目推出特別節目《新春話年俗》,邀請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館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樊志民,楊陵民俗民間文化研究會會長左文革做客演播室,一起尋年味,品民俗,感受年文化,播撒美好祝願。
  • 【年俗】大年初六習俗,窮鬼出門,富貴進門,六六大順
    2020年三明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這樣評♨【校園動態】廣平中學舉辦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之「頌禮樂風,傳孝道情」為主題的迎2021年元旦聯歡晚會♨【後路資訊】重磅!三明市政府批覆規劃,新陽中心片區將迎來大發展!♨【教育資訊】重磅消息!2021年大田一中將招收特長生!
  • 吉林市「烏拉滿族過大年」活動啟幕
    2020年12月30日,第26屆中國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系列活動之第五屆「烏拉滿族過大年」活動在吉林市龍潭區霧凇島開幕。開幕式現場,身著滿族服飾,手拿抓鼓、扇子、手絹的韓屯村村民在鑼鼓聲中跳起了滿族大秧歌。歌伴舞《美麗中國年》、歌曲《美麗中國》等精彩節目吸引了眾多遊客駐足。
  • 遼寧大窪冬季遊拉開序幕 嬉冰雪泡溫泉住民宿過大年
    為進一步挖掘東北冬季民俗文化,大窪區以「嬉冰雪、泡溫泉、住民宿、過大年」為主題,加強宣傳推介,擴大鄉村冬季民宿遊的影響力,為遊客提供愉悅、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同時,將鄉村遊、民宿遊列為旅遊節慶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旅遊線路,全面打響大窪民宿品牌。
  • 金山廊下推出「年俗暖情」鄉村遊 尋找滬郊「最年味」
    原標題:金山廊下推出「年俗暖情」鄉村遊尋找滬郊「最年味」  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遴選出43個「冬農趣」主題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向社會推介,上海廊下郊野公園「年俗暖情」鄉村遊精品入選,舉辦廊下首屆民俗年味節系列活動。
  • 年俗小知識get!初一到十五,雲南年俗大不同(第一彈)
    不知不覺已經大年初四啦在過去的三天裡大家是不是都在不同的地方感受著不同的年俗風情呢?大年三十年俗插年松大年三十那天,男人們吃過早飯,到山上挑選一棵碗口般粗細的松樹,抬回來栽在庭院的中間,稱之為「插年松」。過年插年松,象徵著吉祥如意,萬事順心。年松樹枝杈的造型很有講究,必須從上到下分為三臺,象徵天地人三才,最下面一臺應當長有五根樹杈,代表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