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瀋陽,中街和太原街都是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如今很多遊客們來到瀋陽以後,往往在有時間的時候,都會到這兩天街來看一看。瀋陽中街今年的變化,真的是讓很多遊客都感覺眼前一亮。
隨著在瀋陽這座城市待久了,就會發現瀋陽這座城市真的很有魅力,也是值得品位的一座城市。初來瀋陽,是很難了解它的。
01「陪都」—盛京
在清王朝的時候,盛京以「興龍之地」,以「陪都」之名,而名聲大噪。如今的瀋陽城,在不斷的發展,雖說有很多的風景和舊址已經看不見,但是依然留給遊客們不少的舊址和典故,讓遊客們來到瀋陽以後,不會枯燥乏味。
瀋陽故宮是瀋陽標誌性的建築群,也是國內僅存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來到這裡的遊客,總是會到故宮周邊的瀋陽中街去走一走。瀋陽中街,以前的名字叫做四平街。是瀋陽比較著名的百年老街之一,這裡也是最初的樣子,除了在一些資料中能夠看到以外,在瀋陽金融博物館,也可以看到瀋陽中街的模型。
曾經作為「陪都」的盛景城,在清王朝執政者遷都到北京以後。其實,已經變得不像往日那樣輝煌。只是在清朝皇帝東巡祭祖的時候,才會變得更加熱鬧一些。但是已經不能和往日同日而語。
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皇寺鳴鐘」,出現在前清時期,當時建造這座寺廟的時候,主要是因為皇太極要在這裡供奉金佛。據說各地的官員來到盛京以後,都要先去這實勝寺祭拜金佛,然後再去覲見皇太極。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瀋陽是不幸的,瀋陽也是幸運的。
瀋陽很多的歷史建築曾經都飽受戰火,但是幸運的是也有很多的遺址,順利地保存了下來。就像瀋陽的清初四塔中的南塔、北塔、西塔一樣,就像瀋陽中街一樣。在今日與遊客相見,是在是一件幸運之事。
02瀋陽老街
瀋陽的老街並不是僅有瀋陽中街,但是瀋陽中街卻是瀋陽最出名的老街。很多遊客知道瀋陽中街改造以後,還是非常不錯的,讓很多的遊客對這些變化都讚不絕口。
但是,有的遊客會問瀋陽太原街沒有改造呢?
瀋陽太原街和太遠有什麼關係嗎?是不是有很多的遊客,都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
公元1898年,瀋陽火車站前淪為沙俄的租界區,"西四條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道便成為了如今聞名東北的太原街的前身。1919年,日本侵略者強制將滿洲鐵路附屬地所有的街道都改用日本名稱,"西四條街"也屈辱地被貫名為"春日町"。
1910年,"滿鐵"興建"奉天驛"(即今瀋陽站的雛形)。"奉天驛"建成後,"滿鐵"加速其"附屬地"新市街計劃。所謂新市街,是以"奉天驛"為中心,向東開闢三條幹線,即今天的中華路、中山路、民主路,中華路與"奉天驛"垂直,其餘兩條斜向放射。站前有南北走向的大街,即今勝利大街,與勝利大街平等建有十幾條街路,幹線路有今南京街和和平大街。今太原街在瀋陽站以東、南京街以西,是其中一條南北走向的商業街,原冠名"春日町"。
1919年以後分別定名為千代田通、浪速通和平安通,即今天的中華路、中山路、民主路,千代田通與"奉天驛"垂直,其餘兩條斜向放射。站前有南北走向的大街,宮島町與若松町,即今勝利大街,與之平行建有十幾條街路,幹線路有春日町-青葉町,信濃町-雪見町(和平大街)。春日町(今太原北街)在站前以東、南京街以西,是其中一條南北走向的商業街。 解放後這條歷經滄桑的百年老街才被正式稱為"太原街"。——摘自百度
太原街的出現與其發展的歷史,是需要都是不願意提起的,也是不能忘記的。所以說,瀋陽太原街沒有像中街那樣進行改造,不僅僅是在交通上面,還有其歷史的原因。
只是今天,已經有不少的遊客,已經不知道這繁華背後的故事,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瀋陽,了解曾經發生在這片大地上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