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已經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特色文化,留下了很多文物古遺蹟,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山西臨汾的一個建築,山西臨汾雖然現在名氣不怎麼大,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它卻是開啟了上古社會的文明之門,所以這裡也被人們稱為是「華夏第一都」,這裡是一個很著名的門,名為「華門」,就在建立在臨汾市秦蜀路堯廟廣場的西面。
從外觀看,「華門」氣勢非常的恢宏,其高度有五十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門型建築,耗費了三年的時間才建成,比法國著名的凱旋門,還要高出了0.4米,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門」,「華門」的前面建設有56級的臺階,象徵著我們國家56個民族,在中間有21個石球排列而下,這也是代表著中華歷史中的21個朝代,旁邊車輪造型的石雕,意味著中華民族滾滾向前,不可阻擋。
「華門」雖然雖然帶有一個門字,但是其實它也算一個建築,其內部也是很有看點的,在地下有2層,地上有7層,在大廳裡有8根大龍柱進行支撐,看上去蔚為壯觀,而且龍柱上面的龍雕十分精美漂亮,這些龍柱的高度大約為14米,為青銅鑄造,是我國目前最大、最高的龍柱,而龍柱上面雕刻的盤龍,據說是按照4700多年前陶製龍盤上的龍圖進行設計的。
走進「華門」的大廳,可以看見大廳的頂處是一個圓形太陽,周邊龍柱圍繞,還有精心雕刻的各種形象,在中間展示的就是歷代中華的疆域圖譜,其燈光亮起之時,頂部就好像一片天穹一樣,9道藍色的光環圍繞著中間的太陽,再加上旁邊八個火焰星球的點綴,形成了一幅「九日同輝」的畫卷,這個是根據我們古代的歷史神話——「后羿射日」、「九重天」而設計的,這種特定的神話創造出的宇宙形象,遊客一定不能錯過。
提到鼎文化,在我國也是源遠流長、意義深重,在上古時期,就有「舜鑄九鼎」的說法,也因此讓鼎成為了權力的一個象徵,被稱為「國之重器」,而在「華門」有一個高2.9米、寬2.4米的大鼎,這個大鼎是由主鼎和8個副鼎相互連接而形成的,是「華門」的鎮門之寶,這種獨特造型的九鼎相合,是意味著一言九鼎、中華民族團結一心。
在華門大廳的內部也有很多青銅雕像,其中大多都是古代的先賢,比如說"三皇五帝"、「先秦諸子百家」等等,這些銅雕刻畫十分精細巧妙,栩栩如生,而且還非常的齊全,這在國內都是很少見的。在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看凱旋門等於沒去法國,來臨汾不登臨華門也是一大遺憾。山西臨汾這座城市曾經做過三次國都,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都特別高,那「華門」就是了解這些情況最好的去處。
那麼,不知道你有沒有來過山西臨汾旅遊呢?你知道「華門」這個地方嗎?你去過沒有呢?你覺得怎麼樣?氣勢是不是很恢宏呢?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你會不會來這裡旅遊參觀一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