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藝:中產階層是職業概念 不能以錢來劃分

2020-12-25 搜狐網

  嘉賓簡介:陸學藝,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主要觀點:中產階層是一個職業概念,而非收入。副教授月收入2000,欠一屁股債,還是中產。開計程車的人,不管收入多少,都不是中產。

  中產階層由兩部分構成:有產者和白領。有產者是指擁有生產資料的,比如中小企業主,在農村的養殖大戶。白領是按照職業來劃分,比如醫生、律師、教授、公務員、記者,這些屬於我們說的新中產。

  中產階層是一個職業概念,不能以錢來劃分,用錢劃分是說不清楚的。經濟學家提出中等收入者這個概念是不對的,因為中產不是某一個階層,而是若干階層的總和。所謂中產,是指你擁有收入、聲望和文化這三者的綜合情況,要根據你佔有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權力資源多少來劃分是否屬於中產。

  有人說年收入6—50萬是中產,那在北京5000元一個月是中產嗎?所以要按照職業來劃分。開計程車的人,不管他收入多少,都不是中產。副教授月收入2000,欠了一屁股錢,那他還是中產。

  目前中產階層佔總人口的數量在23%—24%,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要多一些,比如北京有500多萬人是中產。現在中產階層的數量基本以每年1%的速度在增長。有從事白領性質工作的人不認為自己是中產,那是在和上層的中產比,等幾年你不也就是了嗎?(拾年)

  

(責任編輯:bingqingwu)

相關焦點

  • 社科院學者稱2020年中國人三分之一是「中產」階層
    為了解正在不斷壯大的中國中產階層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環球》雜誌記者專訪了陸學藝教授。《環球》:中產階層這個概念在中國的演變可謂百轉千回。在您看來,中國中產階層是如何定義的,是否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界定標準?陸學藝:由於歷史原因,過去我們的「中產階級」曾被簡單地歸為資產階級。
  • 社會學家陸學藝病逝:中國社會階層分析開啟者
    5月11日,陸學藝還出現在北京搜狐媒體大廈,參加《吳敬璉文集》首發座談會,並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內容依然與中國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改革有關。當時的陸學藝還很健談,在會上他說:「中國的社會科學太落後了比別的國家,很多問題是社會科學問題,頂層設計問題。昨天跟新來的郭部長討論戶籍改革,討論了半天也沒有拿出大的意見。戶籍要改,大家都知道要改,但是怎麼改,我們就在那兒討論。
  • 準確劃分中國中產階層需要多元指標
    瑞信指標不能準確劃分中國中產階層2015年10月13日瑞信(Credit Suisse)研究院發布了2015年度《全球財富報告》,吸引世界各大媒體廣泛報導的一個內容是: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為全球之冠,高達1.09億人。瑞信是以何標準來定義中國中產階層的呢?
  • 福布斯定義中國中產階層:年收入1至6萬美元
    因此文章認為,在中國年收入在1萬到6萬美元,都可能當上中產,但衡量中產階層永恆不變的標準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進行自由支配消費。誤區二:職業[藍領沒有中產?]各行各業都有中產階層除了以收入為衡量標準外,文章還質疑了南京大學周曉虹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中產階級的職業定義——管理和技術行業的專業人士、企業家、私營企業主和公務員。文章稱,與美國不同,中國中產階級集中在大城市,相對西方中產階級更年輕。在一定程度上,中產階級是一個西方概念,中國人對其存在誤讀。
  • 李實:中國有無中產階層 取決於用什麼方式劃分
    首頁>時評 李實:中國有無中產階層 取決於用什麼方式劃分 2010-08-05 17:43   來源:中國廣播網    【大 中 小】       嘉賓簡介:李實,北師大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收入分配。
  •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 2014年06月19日 10:41 來源:2010-11-09 北京青年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如果對於農村調查、社會分層的調查比較全面,有區別、有的放矢地對待
  • 如何界定「中產階層」的標準
    學者們圍繞收入、職業、聲望、權力、教育、生活質量、消費方式、個人素質、價值取向、社會影響等維度,設計了一系列指標體系,來對中產階層進行實證研究和量化考證。  以收入水平為基礎的多元指標體系。即以收入、財富或財產為劃分中產階層的基礎性標準,將社會中介於富有階層與貧困階層之間、具有中等收入水平的群體界定為中產階層。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看收入還是看行業事實上,只以收入來劃分中產階層也過於簡單化,其他社會因素如職業、教育等也應予以綜合考慮。在美國,社會學家將全社會人口按各種經濟社會因素分為六層:上層中產階層、中產階層和工人階層都過著不很富也不很窮的生活,從外表看只在住宅材質、庭院大小、草坪修剪和著裝等方面有所區別根據上述標準,各個階層是根據每個階層的收入、職業、教育等因素綜合劃定的,並沒有單純考慮財富收入和人口比例。其中,職業是最重要的要素。
  • 中國中產階層的結構問題與發展對策
    中央文件使用的是「中等收入群體」這一概念,十八大報告提出,要使「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已有研究認為,要建設橄欖型社會,壯大中產階層是重中之重,有助於我國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建設全面小康的社會。那麼,究竟什麼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與中等收入群體是什麼關係?我國中產階層以及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 你離中產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這些年來,隨著房價的暴漲,經常會有人說,有房和沒房,已經讓人天然的分了層。當然了,我們去觀察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不能簡單的從這一個角度去看,曾經,社科院專家陸學藝和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前幾年發表的《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研究報告》中,「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佔有狀況為標準」,將當代中國劃分為10大社會階層。
  • 當前中國社會階層向"上"流動仍阻礙重重
    陸學藝:這個數據是這本書上諸多數據之一,但大家可能對此比較敏感。實際上,它低於「文革」前的2.94倍,和「文革」期間的4.23倍。國外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在14歲的時候,父親的職業和文化程度對其今後的職業和文化程度會有很大影響。「2.1倍現象」並沒有特別之處。  2.1這個數字是不是太高,我們和國外的比較還沒有做出來。
  • 《科學投資》:中國10大社會階層
    9、農業勞動者階層: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個階層,指承包集體所有的耕地,以農(林、牧、漁)業為惟一或主要的職業,並以農(林、牧、漁)業為惟一收入來源或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民,這一階層目前佔中國整個勞動人口約44%。  10、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指無固定職業的勞動年齡人群(排除在校學生),這一階層目前在整個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比例約為3.1%。
  • 《中國新社會階層》:中國社會新階層崛起與中產階層焦慮
    近兩年來,網絡上每一次關於中產階層焦慮的討論都能掀起一段時間的口水戰,似乎這是這一代人面臨的世紀難題。縱觀各種討論文章,描述問題的許多,指明出路的很少;討論焦慮本身的很多,描述群體特徵的很少;甚至是連中產階層與社會中層的概念在各種文章中尚未有個統一說法,在信息如此龐雜而混亂的情況下,《中國社會新階層》恰如及時雨,一解往日的諸多困惑。
  • 「中產階層」成為熱議話題,月薪多少算得上「中產」?你達標嗎
    在中國,「中產階層」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如果你是屬於這個階層的,那麼你的感覺就是「高人一等」,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乍一看城市裡的白領都是中產階層,但是真正算下來,這些人的工資還沒有農民工們高,這樣算,大家不都是中產階層嗎?憑什麼他們就要「高人一等」呢?
  • 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劃分為十大階層
    專家們通過大量詳實的調查數據,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進行了分析,劃分出了「十大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經理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和城市無業、失業和半失業階層。
  • 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致力尋找解決社會問題良方
    陸學藝的博士生、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的劉應傑說,以陸先生為首的課題組在《中國社會發展報告》中提出了被學術界廣泛接納和採用的「社會轉型」的概念,認為中國社會發展已進入一個「社會轉型時期」,這就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由鄉村社會向城鎮社會轉型,由封閉半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
  • 中國中產職業人群壓力調查:近九成認為自己過勞
    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陸學藝對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劃分,這十個類別的職場人士屬於社會中上層,尤以中產為主。  中產是現代社會主要的支撐力量和維穩力量。據陸學藝估算,目前中國中產的規模為23%,且以每年1%的速度在增長。但同時,中國貧富差距日漸拉大,近年已問鼎亞洲。這使中國社會通往安全的「橄欖型」階層結構的道路,充滿變數。
  • 六萬元劃線標準引起熱議 中產階層是什麼樣子?
    「難道我們家三口每人每月掙不到2000塊錢就能屬於中產階層了嗎?」專家們也紛紛表示,僅僅把收入作為劃分中產階層的標準值得商榷,「中產階層從深裡說應該是一種思想狀態。」  在人們的質疑聲中,國家統計局新聞處處長張英香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正規統計口徑中並不存在所謂「中產階層收入項目」,國家統計局也從未公布過相關數據。
  • 調查報告:什麼人組成了中國社會的中產階層?
    一 劃分中產階層的標準    確定一個人是否是中產階層,基本上有四個方面的標準:一是職業的標準,二是收入的標準,三是消費及生活方式的標準,四是主觀認同的標準。本文試圖依據上述四方面的標準,採用全國抽樣調查數據,估計當前中國社會有多少人有可能成為中產階層成員。
  • 大連的中產階層扎心了!他們是如何被房地產榨乾的
    0中產這個詞,今天已近乎一個笑話。前幾年,當媒體上流行的中國「中產階層消失」這樣的說法時,筆者就指出過,其實中產階層在當今的中國並沒有消失,只是應該改換一個說法。把「中產」兩個字改為「中慘」,即是中等程度的悲慘,或許更加符合現在中等收入階層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