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最後十年,為什麼慫了?到底是誰的錯?

2021-01-09 騰訊網

1

1842年3月,春風灌滿開封城。此時距林則徐以「戴罪之身」來到開封祥符工地,投身黃河大堤修復工作已經半年多了。

在這段時間裡,林則徐每天黎明便去河堤工地督工,常常深夜三四更才得休息。雖然「身體難支,屢欲乞疾」,但想到河南、安徽兩省六府二十三縣正在洪災中掙扎的百姓,也為自己能「效力贖罪」,林則徐還是咬牙堅挺。

如今,黃河大堤已趕在春汛前修復完工,百姓們再不用遭河患之苦;主持修復大堤的好友王鼎也上書道光帝,直言「林則徐襄辦河工,深資得力」

假如皇帝開恩,能按照慣例論功行賞,讓林則徐「將功折罪」,他大概就可以免於流放新疆,甚至能繼續留在東南,為大清抗英。

然而,隨著3月10日浙東戰役清軍的慘敗,林則徐的希望最終變成了失望。

在道光帝回復的諭旨中,所有參與治河的官員都得到獎賞,但林則徐得到的只有道光帝飽含惱怒的一句話:

「林則徐仍遵前旨即行起解,發往伊犁(今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打碎的牙往肚子裡咽。寫下「人事如棋渾不定,君恩每飯總難忘」的詩句,林則徐收拾行囊繼續西行。

▲ 林則徐(1785-1850)

走到西安的時候,林則徐病了。他向清廷請病假,就地租房子住下養病。其間他把妻兒接到西安團聚。經過兩個月的「纏綿醫藥」,林則徐「瘧始漸止」,再一次踏上流放之路。

臨行前,他寫了《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二首。其中一首,後人耳熟能詳: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這是對家人的安慰,也是對自己的安慰:

只要對國家有利,絕不惜命避禍,遠戍新疆就遠戍新疆吧。

2

的確,為了國家,林則徐一點也不惜命,不避禍。但鴉片戰爭之後,他變了。

這場爆發在兩個文明之間的不對稱戰爭,讓林則徐備受打擊。

戰前,林則徐對擊敗英國信心滿滿。

比如在寫給英國國王的信裡,林則徐就說了:

「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者也;中國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

在他看來,英國人的生活離不開中國特產茶葉和大黃。所以一旦斷絕貿易,英國人就「無以為生」了。

▲ 茶葉,大清國的「秘密武器」

關於英軍的戰鬥力,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裡,林則徐又說:

「夫震於英夷之名者,以其船堅炮利而稱其強,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其足裹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上岸,更為無能。

在林則徐的匯報中,英國人無非海軍厲害,除此之外一無所長,尤其他們的步兵腿裹得太緊了,屈伸不便,一上岸就廢了……

直到定海失陷後,林則徐仍然堅持這種看法:

「彼等之所持,只在炮利船堅,一至上岸,則該夷無他技能,且其渾身纏裹,腰腿僵直,一僕不能復起,不獨一兵可以手刃數夷,即鄉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

由於英軍「渾身纏裹,腰腿僵直」,一趴下就站不起來,莫說是清軍兵勇可以「手刃數夷」,就算是個平頭百姓,都足以要了英軍士兵的命……

然而結果是,大清一直敗,陣陣敗,從頭輸到尾,不僅海戰打不過,陸戰也毫無還手之力。

作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西之間的差距,這一回林則徐終於看透了,而且看得那麼痛。

▲ 馬嘎爾尼訪華,讓中國人誤解洋人的腿不會打彎

只是戰敗的打擊還不夠。由於清廷將中英開戰歸咎於林則徐禁菸不善,自戰事不利於清廷開始,朝中關於林則徐的非議便鋪天蓋地。在許多人口中,若要與英國議和,首先就要懲辦林則徐,宛如南宋初年,要與金朝議和就得懲辦嶽武穆一樣。

當初道光帝委任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督辦禁菸時,曾明確表示要林則徐「力杜來源」,而自己「斷不遙制」

如今這「斷不遙制」變成了「誤國誤民,辦理不善」的詰責,變成了「廢弛營務,辦理殊未妥協,深負委任」的判詞:

「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昨日功臣,今日罪臣;昨日恩寵,今日責罵。甚至立了治河之功,都得不到皇帝的寬宥。朝中輿論洶洶,紛紛指責林則徐是戰爭之禍首。

一片謾罵聲中,那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心,變了。

3

在前往新疆的途中,林則徐寫信給朋友。在信裡,林則徐談起中英差距:

「彼之大炮遠及十裡內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內地之放排槍,連聲不斷。我放一炮後,須輾轉移時,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

求其良且熟焉,亦無他深巧耳。不此之務,既遠調百萬貔貅,恐只供臨敵之一哄……

徐嘗謂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嶽、韓束手,奈何奈何!」

人家的大炮能打十裡內外,我們的大炮卻打不到;人家打炮跟放排槍一樣啪啪啪,我們打一炮就得歇好一陣子。正所謂「器不良,技不熟」,光靠「膽壯心齊」,調百萬軍隊過來也白瞎,就算嶽飛韓世忠在世也無可奈何。

中英之間軍事上的差距,林則徐這段話說的很透徹、很形象。在清廷的官僚中,這大概是最早透露出「向西方學習」的意思。

然而緊跟著,林則徐又寫了一句話,特別囑咐收信人「不要給別人看」。也就是說,他並不打算將這一想法公諸於世。

當年,在貶謫路上經過揚州的時候,林則徐將自己在廣州收集、翻譯、整理的各種國外信息,以及未完成的《四洲志》手稿轉交好友魏源,囑咐他將此書完成。

之後,無論林則徐身處何地,身為何職,林則徐都沒有公開提起過「洋務」「師夷」這樣的主張,遑論大力倡導。

明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卻又為何緘口不言呢?

▲ 西方畫作中的鴉片戰爭

在最愛君看來,只要聯繫當時林則徐的處境,就能明白他的苦衷。

當時的林則徐身為一個「罪臣」,境況已然糟糕透頂。前有皇帝諭旨,罰戍新疆;後有大臣清議,指指點點:

以這樣的身份,在大清新敗之際,說出「洋務」「師夷」這樣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這讓天朝上國的顏面往哪裡擱?讓大清帝國的尊嚴往哪裡擱?

這樣的言論,既打擾了做「上國夢」的人,又把自己往火坑裡推。權衡之下,智慧取代了勇氣。則徐選擇了明哲保身,選擇了「避一避」。

他依然愛國,時局讓他擔憂;但環境險惡,也讓他心生忌憚。

他只好沉默。

昔日在廣東禁菸,那個懷著「死生有命,成敗在天」的心情,豪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林則徐,已經隨著鴉片戰爭散去的硝煙,一去不復返了。

4

1842年秋,林則徐終於抵達伊犁。

在新疆,林則徐變成了一個「乖寶寶」。對國家時局,尤其東南形勢,他三緘其口;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下的民生、西北的塞防,以及自己何時能得到皇帝的原諒,遇赦東返。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遇到了財政困難,巨大的軍費開支,以及戰爭賠款讓「生活簡樸」的道光皇帝頭大。為了平衡預算,道光皇帝想到了裁軍,林則徐所在的伊犁鎮總兵就位列其中。

對此,林則徐代伊犁將軍布彥泰擬稿復奏,結合西北邊防形勢直言「新疆邊防重地,兵制礙難更張」,保住了這支西北邊陲的駐軍。

▲ 伊犁將軍府

為了開發伊犁,充實邊疆,林則徐力主墾荒,並親自拿著工具,率領民眾興修水利,引水灌溉。對林則徐在新疆農墾的作為,後人評價說:

「浚水源,闢溝渠,教民耕作……大漠廣野,悉成沃衍,煙戶相望,耕作皆滿。」

此外,根據清廷的指令,1845年,年過60的林則徐還親自帶隊,開始對南疆進行勘察工作。

南疆條件艱苦、道路綿長,白天夜晚冰火兩重天,但林則徐撐了下來,先後帶隊勘查了庫車、烏什、阿克蘇、和闐、葉爾羌、喀什噶爾、喀什沙爾、巴爾楚克、伊拉裡克(屬吐魯番)、塔爾納沁(屬哈密)等地。林則徐的腳步,幾乎踏遍了整個南疆。

▲ 南疆的自然條件,比北疆差一大截

1843年7月,與林則徐同案被流放新疆的兩廣總督鄧廷楨獲釋東歸,一個月後,同被流放到伊犁的前東河總督文衝也獲釋入關。

林則徐見此,心生一絲失落。在給友人的心裡,他寫道:

「嶰翁(鄧廷楨)自閏月望後首塗,不及兼旬已由烏垣東發,題糕時節(重陽),定可入關,一飛河帥(文衝)現亦賜環。弟惟靜心株守,不敢妄有希圖。」

伊犁墾荒小有成就後,伊犁將軍布彥泰給皇帝上書,為林則徐求情:

查林則徐到戍已及兩年,深知愧奮,奴才每於接見時,留心查看,見其賦性聰明而不浮,學問淵博而不泥……

平生所見之人,實無出其右者。竊謂人才難得……

以有用之才置之廢閒之地,殊為可惜。如蒙天恩,棄瑕錄用,俾得及時報效。」

然而皇帝並沒有給出答覆。

直到完成南疆勘察之後,戍疆三年的林則徐才獲準東返。

後來,林則徐累遷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等職。任上,林則徐兢兢業業,本本分分,作為一個聽話的大臣,繼續為清廷維穩。

5

1849年,秋風蕭瑟。

重病的林則徐請辭,於次年三月回到故鄉福建侯官(今福建閩侯)。

1850年,秋風蕭瑟。

由於廣西拜上帝會興起,林則徐再度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西督辦軍務,鎮壓太平軍

在接到清廷任命的第二天,病魔纏身的林則徐便啟程赴任。在給好友的信裡,林則徐這樣寫道:

「粵匪揭狂已極,非練精卒無以接其鋒……僕受國家殊恩,目擊時艱,安能自諉衰朽,偷生忍恥!

然而17天過後,行至普寧(今廣東普寧)的林則徐再也撐不住了。臨終前,他讓隨行的兒子林聰彝代筆,給時任皇帝鹹豐上了最後一道奏摺:

「此次更蒙皇上特遣視師,謬膺重任,既感深而思奮,尤敵愾以心殷。豈料半途遂廢,上負聖恩委任,只期圖報於來生。但期將士一心,戰守並用,能堅壁而清野,終掃穴而擒渠……」

言畢,林則徐撒手人寰,享年66歲。

▲ 林則徐差點搭上鎮壓太平天國的早班車

得知林則徐去世,悲痛無比的鹹豐帝親筆寫了輓聯:

答君恩清慎忠勤,數十年盡瘁不遑,解組歸來,猶自心存君國。

殫臣力崎嶇險阻,六千裡出師未捷,騎箕化去,空教淚灑英雄。

但這有什麼用呢?

林則徐還是帶著他想說卻終沒能說出口的話,住進了墳墓裡。

其實早在1842年,魏源就已完成林則徐的囑託,依據《四洲志》完成《海國圖志》50卷的編纂。後來該書又不斷增補,到1852年全書內容已達100卷之多。

在這部鴻篇巨著裡,西方的科技、世界地理,以及主要西方國家的歷史都有介紹。魏源更直截了當地提出:

「師夷長技以制夷。」

然而,正如林則徐當年所慮,此時的大清上至皇帝下至草民,都不需要這樣的聲音。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心血被當做「奇聞」,而那些振聾發聵的呼喊竟像針入大海,未起一絲波瀾。

於是魏源也不再說話了。

1857年,魏源去世。睡覺的人繼續做夢,睡醒的人繼續沉默,直到更響的炮聲在耳畔轟鳴,驚得所有人更加迷失、恐懼、不知所措。

6

林則徐死了,幾十年後成為民族英雄為人們所紀念。

不過,也有人責備林則徐,說他人生最後十年慫了,說假如他那時能振臂高呼,「洋務運動」或許能早二十年到來,即便最終救不了中國,好歹也不至於落得後來那樣慘。蔣廷黻先生就這樣寫道:

「林則徐實在有兩個,一個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則徐,一個是真正的林則徐。

前一個林則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戰百勝的;

後一個林則徐是慢慢地覺悟了的,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鬥的。

在蔣先生眼中,林則徐儼然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

▲ 蔣廷黻先生(1895-1965)

然而在最愛君看來,所謂的「知而不言」,顯然不是林則徐的鍋。正如常說的那句話:

林則徐沒有錯,錯的是那個時代。

在當時,沒有人願意面對現實。大清還是那個萬國來朝的大清,英夷還是那個要啥啥沒有的英夷。地割了,款賠了,但天朝上國的美夢卻繼續做。

沒有人願意聽「我們不如他們,我們得向他們學習」這樣的話。任何「人家比咱強」的聲音,都會被視作異類:

「你咋這麼沒自信呢?你骨頭咋這麼軟呢?」

而林則徐,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清廷官員,他愛國,憂國,卻也畏人言。

在一個不能容忍不同聲音的時代,還能指望林則徐說什麼呢?

就像今日,我們發言尚且要顧慮洶洶輿論、當心網絡暴力,如此又有什麼資格要求當年的林則徐「鼓起勇氣」做一個異見者,冒著犧牲名節的風險去說一些時人不愛聽的話呢?

而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於,人們需要林則徐,需要他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但卻不給他生存的土壤,用眾人之口封了他的口。

所以說「林則徐」常有,但配得上「林則徐」的時代,罕見。

希望我們的時代,配得上「林則徐」。

相關焦點

  • 林則徐搞禁菸運動,道光很生氣,背地抱怨林則徐多事讓朝廷丟臉
    琦善後來得到起用,最恨的人就是林則徐—如果不是當時還在廣州的林則徐(雖然已被罷官)慫恿廣東巡撫告了他一狀,「漢奸」罪名還落不到他的頭上。 出乎意料的是,戰後道光最恨的人竟也是林則徐。戰爭期間,對林則徐的發配令已下,但他仍在廣州幫楊芳布局打仗,還在浙江前線以四品京堂的名義幫奕經出謀劃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 十年寒窗全白費!到底錯在誰?
    近期,關於陝西省高考志願填報系統崩潰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多名家長反映最後時刻無法點擊提交,導致孩子志願填報失敗!寒窗苦讀十年,熬過了高考,過了一本線,卻在填報志願上栽跟頭,這到底是誰的錯?一位學生家長稱在最後一小時,陝西省高考志願填報系統崩潰,無法點擊提交!導致過時未提交志願,所有填的東西都沒有痕跡了,志願填報失敗!家長去招生辦詢問,卻得知,沒提交成功就不行了!孩子今年考了530分,超一本線79分,但卻因此錯過了一本填報!現在再考慮復讀!7月29日,官方回應道:志願填報期間系統一切正常。
  • 林則徐的女婿到底是誰?這其中有一段故事
    林則徐,清朝虎門銷煙一代名臣,為了國家興亡,他不怕得罪外國人,親自領軍前往虎門銷毀鴉片,只願還中國人民一片淨土,時至今日也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林則徐,看他為女招婿的故事。當時正是道光年間除夕之夜,林則徐的夫人便抱怨起了他,女兒都這麼大了,你應該為女兒的婚事上點心了,爭取為她謀個如意郎君。林則徐聽到後,也幡然領悟,是時候為自己女兒的終身大事下點心了,突然他想起來,自己也不如學習一下自己老丈人選女婿的標準吧。
  • 晚清名臣林則徐4個女兒都嫁給了誰?結局如何?
    有人說左宗棠和曾國藩是林則徐的女婿,此為無稽之談。林則徐看女婿的眼光獨到,他挑選的女婿個個都是潛力股,不比曾國藩差多少。林則徐是晚晴有名的政治家,對清政府忠心耿耿,他從政期間鎮壓農民起義,立下大功。就這樣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女兒都嫁給了誰?結局如何呢?長女林塵譚嫁給孤兒,丈夫後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林塵譚是林則徐的長女,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嫁給劉齊銜,劉齊銜不僅是個孤兒,還是個窮書生,家裡條件也不好。林則徐之所以把女兒許配給劉齊銜,他認為劉齊銜勤奮又有上進心,將來必定有所作為。
  • 鴉片戰爭180年:我們為什麼要懷念林則徐?
    彼時之中國處於逢千年未有變局之開端,槍炮聲打破寧靜夜,也讓林則徐成為近代史上不可繞開的關鍵人物。林則徐為什麼選擇林則徐?次日(3月22日),林則徐下令傳訊鴉片走私犯顛地(Lancelot Dent),此人與查頓(WilliamJardine)、馬地臣(James Matheson)都是當時英國著名的鴉片走私販子,背景強大,實力雄厚。林則徐知道此人為禍首之一,大有要將其「審辦」之意。顛地接到傳訊諭令後,則針鋒相對提出要林則徐頒發親筆護照擔保他能24小時內回來作為條件。最後自然不了了之,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
  • 美國為什麼在紐約廣場建林則徐雕像?看他做了啥,你就明白了
    在無數國人的眼中,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100多年前,他虎門銷煙,用一種無畏又決然的態度守衛著無數的百姓。 林則徐曾經說過,鴉片一日不絕,他就一日不回,誓要與鴉片鬥爭到底。他這樣的決心和毅力,讓無數人敬佩他、愛戴他。
  • 顛覆你的慣性認知:到底誰的錯?
    ,最後李嘉誠以10.38億的贖金贖回了長子的性命。「課題分離」這個理論,給了我們「判斷一件事到底是誰的錯」的標準:誰的損失最大,就是誰的錯。誰的錯?你的錯。啊?明明是他無賴我,為什麼是我的錯?誣賴我的人不應該向我道歉嗎?你可以和他撕逼吵架爭執。但這一切有什麼用?
  • 越想越氣,大學生,你到底在慫什麼啊?
    因此,面對年長者,他們說話會小心翼翼;面對滿是陌生人的環境,他們會儘可能低調;面對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他們敢怒不敢言……只有在事後,回想起來,他們或許會懊惱:為什麼當時自己要那麼慫?為什麼就成了「啞巴」?
  • 自視甚高的龔自珍是如何被林則徐折服的?
    虎門銷煙是林則徐的愛國名篇。林則徐後來被誣陷革職而充軍伊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人人稱頌的千古名句,表現了林則徐丹心報國的熱烈情懷。後來英軍退走,林則徐之後又被起用,擔任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死後諡號文忠,世稱林文忠公。
  • 寸土寸金的美國為何要在紐約建立林則徐廣場?一般人想不到
    《欽差大臣林則徐的生平及著述》中如此評價林則徐:「林則徐是中國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在中國,可以說林則徐是該國人民的縮影——那個龐大帝國的輿論集中表現在這個人身上。他是中國的一位理想的愛國志士。他是聖人,而且是萬聖之聖。
  • 黃冕是誰?他和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都有著不解之緣!
    十年浩劫來臨之際,此匾由宗親曾蒲送交湖南省博物館保存,祠堂1974年被拆除。 從林則徐「趕至昌都送別」黃冕並作聯看,林則徐與黃冕感情非同一般。 同治江蘇 關於黃冕,《清史稿. 黃冕傳》載 「年二十,官兩淮鹽大使,治淮、揚賑有聲。初行海運,巡撫陶澍使赴上海集沙船與議,盡得要領,授江都知縣。
  •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
    提起林則徐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林則徐是福建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世人對他的功績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主持銷毀鴉片行動,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卻不知道為什麼他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更不知道他的為官之路。林則徐像  林則徐從小家境貧寒,雖然父親是私塾教師,但家裡人口眾多,生活很艱難。
  • 為什麼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心理學家:爸爸的教誨很重要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脾氣暴躁像個「小霸王」,一出家門就變成了任人欺負不敢還手的「小慫包」?為什麼孩子會有「窩裡橫,外面慫」的表現呢?>1、爸爸媽媽的溺愛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都很溺愛,因為很多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的,爸爸媽媽會對孩子格外照顧,不捨得讓孩子受一點傷害,什麼事情都讓著孩子,正是因為家長一味的溺愛,導致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誰都不怕,孩子之所以會在家裡橫就是這個原因。
  • 美國為何要在寸土寸金的紐約豎林則徐銅像
    1838年,林則徐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奏章,告訴道光皇帝:你再不重視鴉片的危害,不採取行動,那麼,只需要短短幾十年,我們國家就沒有能抵禦外敵的軍隊了,連餉銀都發不出來了!天下將會大亂,外族將會入侵,民族將面臨生死危機!道光帝被打動了,批准林則徐禁菸。
  • 有人竟說是林則徐引發鴉片戰爭?
    在之前曝光的香港九龍塘某間幼兒園使用的教材裡,有個童話故事是這麼講的:中國是暴虐的國王,而英國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最後魔法師救了自由港。假使一批批還是「白紙」的孩子們一次次閱讀類似這樣的故事,後果不堪設想。點擊↑《香港的國民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了解更多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大痛點。
  • 林則徐銷煙為什麼不用火燒?這是我聽過最詳細的解釋
    先了解一下鴉片,再回答為什麼不用火燒。鴉片主要成分是礦物質,水,樹脂和生物鹼,其中生物鹼是讓人成癮的成分。可能又有人有疑問為什麼不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焚燒呢?這是一個好問題。一來林則徐收來的鴉片是固體,實在難燒,燒半天都無法完全燃燒,用科學來解釋,就是火與鴉片接觸面積太小,燃燒不完全,剩下的灰燼再洗一洗還是可以用的。
  • 林則徐、琦善為何都會折戟於此?兩廣總督背後有著哪些玄機?
    這個兩廣總督為什麼倒黴呢?晚清的時候,1840年前後兩廣總督是誰呢?林則徐。林則徐林則徐本來是湖廣總督,幹的好好的欽差大臣,讓皇上給派兩廣禁菸去了。結果直接造成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所以說林則徐兩廣總督倒黴了,最後被皇上革職查辦發配新疆,後來回來時死半道上了。接任者琦善,琦善原來是直隸總督。最後籤訂《中英南京條約》,就直接是他的緣故,成了一個大賣國賊了,讓老百姓給罵的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所以就是兩廣總督在大清眾多總督當中是最倒黴的。
  • 他是陷害林則徐的元兇,曾國藩為什麼一生對他感激不盡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的一天,年邁的乾隆帝平生最後一次到木蘭圍場,舉行圍獵,乾隆的眾多皇子皇孫也陪同而來。在一次出獵中,年僅10歲的皇孫旻寧手持弓箭,一箭射中一隻梅花鹿,乾隆帝非常高興,對這個皇孫大加讚賞,並當場賞賜他黃馬褂和頂戴花翎。
  • 林則徐怎麼死的,臨死之前說出的「星鬥南」究竟是什麼意思?
    除了割地賠款,道光皇帝為了討好英國人,下旨將57歲的林則徐罷官免職,一個月後又將他發配到新疆伊犁充軍。十年後,鹹豐皇帝繼位,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重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西督軍務,此時林則徐正生重病,他一生有兩大病,一個是小腸疝氣,另一個是肺熱,會感冒流鼻血,平時只要吃點藥就會沒事。
  • 四年的感情最後還是敗給了現實,敗給現實的感情究竟是誰的錯?
    我們身邊很多的感情他們沒有敗給異地,也沒有敗給第三者,更沒有敗給忠誠,但是他們最後卻是敗給了現實。什麼是現實了,所謂的現實就是,就是物質,說的在通俗一點就是,金錢,因為現在雖然不在需要高價的彩禮了,但是房子車子,總得有,這些物質,到最後還不上歸結於金錢了。只不過就是換了一種叫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