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陳芳 周東旭
鳳凰網與中國網聯合推出「2012臺灣大選觀察」系列訪談,邀請大陸頂級專家深度解析臺灣大選。第二期,對話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王建民稱蔡英文作為「臺獨」代表,與陳水扁的「激進臺獨」不同,其「柔性臺獨」對選民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她提出的所謂「臺灣共識」本質上要利用臺灣近些年形成的主體意識,形成新共識取代「九二共識」。
王建民分析假如蔡英文贏得大選,蔡英文絕不會承認「九二共識」,也就意味著兩岸失去最基本的政治互信和基礎,海基會和海協會(以下簡稱兩會)協商必然會中斷,臺灣民眾將為此選擇付出沉重代價。
影響臺灣大選的基本因素
在選舉中,民進黨歷來是聰明而狡猾的,所以他們會選舉會打仗;國民黨比較老化、比較官僚,不善於打選舉不善於打仗,所以國民黨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主持人:根據您的分析,影響臺灣大選的因素有哪些?
王建民:從宏觀上來講,有三個大的因素:影響選舉的基本因素,影響選舉的技術性因素,影響選舉的偶然因素。
第一類,影響選舉的基本因素:
首先,是藍綠基本盤,這是最重要的因素。過去藍大綠小,這幾年藍消綠漲,逐步接近,相差百分點大概在5-7。
其次,是候選人的個人形象。上一次選舉,國民黨贏得大選,有馬英九的個人魅力。這次民進黨選擇蔡英文,她獨特的個人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臺灣的經濟形勢。經濟形勢好,經濟發展好,對執政黨有利。經濟形勢對選舉的影響,在西方發達、民主制度健全的社會是絕對性因素,但在臺灣只是一個影響因素,不是絕對性因素。過去,國民黨在經濟因素方面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但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好,對馬蔡的影響趨於持平。
第三,是臺灣的經濟形勢。經濟形勢好,經濟發展好,對執政黨有利。經濟形勢對選舉的影響,在西方發達、民主制度健全的社會是絕對性因素,但在臺灣只是一個影響因素,不是絕對性因素。過去,國民黨在經濟因素方面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但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好,對馬蔡的影響趨於持平。
第四,兩岸關係。臺灣地區的社會政治情況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一樣。兩岸因素在這裡發揮著重要作用。從目前來看,這是對馬英九最為有利的因素,得到民眾最多肯定的就是他的兩岸政策和兩岸關係方面取得的成就。對民進黨來說,兩岸關係是其最弱的方面,但民進黨很聰明,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措施。
此外,還有政策主張和民生議題的影響。馬英九和蔡英文在辯論中的政策主張,也會對選舉有重要影響。臺灣這幾年民生方面有三大問題:工資不漲,物價上漲,貧富差距拉大,對馬英九相對不利。
第二類,影響選舉的技術性因素。什麼叫技術性因素?就是藍綠陣營的選舉策略和技術應用。在選舉中,民進黨歷來是聰明而狡猾的,所以他們會選舉會打仗;國民黨比較老化、比較官僚,不善於打選舉不善於打仗,所以國民黨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國民黨優勢很大,有執政優勢,可是不會選舉技術和策略。在實力接近的情況下,選舉技術有著最重要的影響。
民進黨擅長奧步且總會成功
「臺灣的選舉不同於西方民主制度選舉,它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民進黨擅長奧步,而且總會成功。」
主持人:臺灣大選中的偶然因素往往能使選情翻盤。
王建民:第三類,影響選舉的偶然因素。臺灣的選舉不同於西方民主制度選舉,它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從過去三次大選結果來看,除了基本因素之外,偶然因素起著絕對性的作用。2000年泛藍分裂與連宋相爭、2004年的「兩顆子彈」與2008年的陳水扁家族腐敗案,均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重大意外事件,而且發揮了關鍵性作用。2012年大選,又很可能是一場意外事件決定選舉結果。目前能夠觀察到對選情有重大影響的意外事件有三個:一是宋楚瑜參選,泛藍再次分裂;二是民進黨的「三隻小豬」運動;三是蔡英文牽涉宇昌案。
臺灣選舉中意外因素非常多,未來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意外因素。這就是臺灣選舉不同於西方民主國家的地方,意外因素經常發生並發揮重要作用。
主持人:臺灣選舉中,經常會出現「奧步」,奧步對選舉有怎樣的影響?
王建民:奧步屬於技術性因素。這是民進黨最為擅長、非常厲害的招數,還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民進黨很壞、很賊,奧步就是使壞,是一種負面策略,但總會成功。再打官司也沒用了,雖然贏了官司但丟掉了政權。
奧步對選情有一定影響,特別在中南部地區影響更大,南部主要是基層選民,地下點有100多個,經常宣傳不能投票給外省人,捏造各種事件,他們這種招數和勢力非常厲害。奧步都是民進黨支持者專門策劃的。在那麼多因素中,奧步影響有多大?差不多影響十到二十萬張選票。
美國傾向於支持馬英九
美國是否介入,要看候選人拿出什麼樣的兩岸政策
主持人:臺灣大選中,美國的因素有多大影響?
王建民:美國對臺灣政治有控制能力,但是否直接介入臺灣選舉,要看候選人的競選政策和主張,是否符合美國的利益和需要。
馬英九和蔡英文的競選團隊在選舉之前都要去美國,做出政治承諾後才能得到支持。如果藍綠均表態效忠並得到支持,美國也就沒有必要浪費資源直接幹預選舉。如果藍綠不聽話,則會出手幹預。因此,美國是否介入,要看候選人拿出什麼樣的兩岸政策。
根據美國的最近表現,我分析美國更傾向於支持馬英九。在選舉的關鍵時刻,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署長沙赫和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丹尼爾-伯納曼分別「訪臺」,這是近11年來美國「訪臺」最高級別官員。另外,美國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正面評價馬英九「推動兩岸關係朝正面及建設性發展」,而對蔡英文當選後的兩岸關係表示擔憂。
對美國來說,蔡英文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對象,但美國可能認為蔡英文執政能力不足,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不夠,會導致一些變數;而馬英九則比較穩妥,兩岸發展形勢符合美國利益。
馬英九被貼「無能」標籤 優勢不明顯
觀察臺灣歷次選舉,有一個規律,即政權的更替往往不是在野黨有什麼改革進步,而是因為執政黨沒做好
主持人:那這一次大選,您認為最為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王建民:那麼,對這次臺灣大選影響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我認為就是「無能無感」與「轉變期待」的較量。馬英九無能無感,其實並不是事實,但在臺灣社會制度下,通過媒體的傳播與民進黨的打壓強化,包括親民黨幫助蔡打馬,已經形成普遍的概念與認知。而蔡英文打出「臺灣,NEXT」,未來轉變希望。
觀察臺灣歷次選舉,有一個規律,即政權的更替,往往不是在野黨有什麼改革進步,而是因為執政黨沒做好。2008年民進黨為什麼會下臺?不是因為國民黨改革、進步了,而是因為陳水扁腐敗。如果這次發生變遷,也不是因為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改革了、進步了,而是因為馬英九及其執政黨沒有做好。
主持人:綜合您剛才分析的各種因素,以及目前的選情來看,馬英九和蔡英文所處的形勢如何?目前對誰最為有利?
王建民:兩岸關係上,馬英九有絕對的優勢,蔡英文處於不利地位。馬英九上臺以來,在兩岸關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給臺灣經濟帶來了很多利益,馬英九在推動兩岸關係方面所取得成就,得到了民眾最大的認同。兩岸關係,我們看得非常重要,泛藍陣營和中間選民覺得重要,但對基層選民無法發揮有效作用。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有這麼大的成就,卻無法轉化為選舉優勢的原因。基層選民不會關心這些高位議題,他們只關心民生議題。
經濟因素來講,國民黨佔有一定的優勢。陳水扁在位的八年,被稱為臺灣失落的八年。過去四年,臺灣實現了經濟起飛。儘管受到現在經濟形勢的影響,馬英九的優勢有一些弱化,但臺灣工商界對民進黨的人才和經濟政策存在擔憂,所以經濟上有利於馬英九。
但在民生議題上,過去十多年來,工資沒有提高甚至降低,失業率高,房價上漲,貧富差距在拉大。這對馬英九不利,有利於蔡英文。
個人形象方面,馬蔡都是清廉型,基本持平。但由於馬英九是執政者,執政四年被貼上「無能」的標籤。這樣,馬英九已經處於劣勢。
從技術策略來看,民進黨是非常厲害的,蔡英文佔有明顯的優勢。偶然因素,現在不好說。
總體上,現在對馬英九是相對不利的,馬的優勢並不明顯。
宋楚瑜參選是國民黨內鬥悲劇 不可能退選
他的命運是幾十年來臺灣政治命運的一個縮影,最後毀掉的是他自己,是泛藍,是兩岸關係。
主持人:你認為宋楚瑜是否參選到底?會不會放票?
王建民:宋楚瑜是「打馬」的,包括他手下的一批人,天天在媒體上「打馬」,對馬英九的傷害很大。這與政黨的政治性格有關,國民黨上層內部爭鬥很嚴重,從大陸延續到臺灣。也正是因為內鬥,才導致李登輝最終掌握政權,宋楚瑜的表現不過是內鬥的延續。
我認為宋楚瑜不可能退選。宋楚瑜最大的吸引點就是仇恨馬英九,成為「打馬」工具。他參選是報世仇,而沒有把兩岸關係大局放在第一位。表面上他支持兩岸統一,其實是打馬助蔡,破壞兩岸關係。
可以說宋楚瑜是泛藍的罪人,嚴重點說是中華民族的罪人,最後可能會很慘。宋楚瑜只是一個工具,不會有好的發展。他的命運是幾十年來臺灣政治命運的一個縮影,最後毀掉的是他自己,是泛藍,是兩岸關係。這是泛藍的悲劇,更是國民黨上層的悲劇。
蔡英文「柔性臺獨」對選民更有欺騙性
蔡英文的「柔性臺獨」對臺灣選民更具有欺騙性。在我們看來是「獨」,但在臺灣民眾看來是客觀事實。
主持人: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怎麼看蔡英文提出的所謂「臺灣共識」?本質是什麼?
王建民:兩岸議題上,蔡英文相對被動,但蔡英文在選舉中的策略是很聰明的,能化被動為主動。蔡英文提出所謂「臺灣共識」,其實就是要在臺灣島內形成新的共識來和大陸協商,由新共識來取代「九二共識」。這應該是她的一個弱點,但我們不要小看她提出的「臺灣共識」,在島內是有一定市場的,因為她強調島內通過民主程序形成,是有一定民意基礎,可以化被動為主動。
另外,蔡英文當然是「臺獨」勢力的代表,但她的「臺獨」和陳水扁「臺獨」是有區別的,陳水扁「臺獨」我們稱「激進臺獨」或「冒進臺獨」,蔡英文的「臺獨」我們叫「柔性臺獨」或「新型臺獨」。雖然她不搞公然「臺獨」、法律「臺獨」,但她認為「臺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個意識非常強烈,認為「兩岸是一邊一國,兩岸是兩個國家」這個定位是非常明確的。
蔡英文的「柔性臺獨」對臺灣選民更具有欺騙性。她強調「臺灣的主體意識,維持臺灣的獨立」,這在我們看來是「獨」,但在臺灣民眾看來是客觀事實。
蔡英文過去否定過「中華民國」,認為「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受到過國民黨的強烈批判和社會各界質疑。但蔡英文會化被動為主動,在選舉前拋出「中華民國是臺灣」這個概念,又得到了很多選民的認同,這個概念對國民黨的壓力很大,對蔡英文的幫助很大。這背後其實是臺灣這幾年社會主體意識的高漲,社會主體意識的高漲有利於代表本土力量的政黨,這也是選舉後期民進黨的優勢、國民黨的困境。
目前民調顯示,臺灣認同主體意識的大概超過80%。臺灣的主體意識與民進黨的主張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民進黨這麼壞、又沒有什麼貢獻,也沒有什麼改革,卻還能得到這麼多人支持的原因,這是我們大陸無法理解和看透的東西。背後是臺灣社會主體意識的高漲,在心理上完成了對「臺灣國家」的認同。這就有利於民進黨而不利於國民黨了。
國民黨最大的困境在哪裡?一方面國民黨是從大陸去的,與大陸有連接;另一方面,國民黨又在向臺灣本土化靠攏,所以國民黨沒法解決既本土化又和大陸搞好關係這個矛盾,這是國民黨最大的困境。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這麼努力、兩岸關係這麼好,馬英九卻沒有支持優勢的深層原因。
臺灣選舉,背後有著極其複雜而深刻的社會因素。
蔡英文當選:臺灣民眾將付出沉重代價
我們不關心誰當選,而是關心他們的兩岸政策,到底是不是承認「九二共識」
主持人:假如馬英九當選,你認為兩岸關係上會有什麼進一步的突破?
王建民:過去幾年,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存在政治互信。如果馬英九連任,和平發展大局不會改變,形勢一片大好,和平發展特別是經濟合作會邁上新臺階,兩會運作機制會平穩進行。這也正是兩岸民眾、包括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的。
但是,也不要期待馬英九連任後兩岸在政治議題上有什麼重大突破。政治趨勢不會改變,討論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和平議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我們需要有這種心理準備,對馬英九不能期待太多,重點還是繼續落實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特別是ECFA後續協商。
主持人:假如蔡英文獲勝,民進黨重新上臺,對兩岸關係會有怎樣的影響?
王建民:如果民進黨當選,兩岸關係將會出現重大變局,這也正是各界最擔憂的。蔡英文絕不會承認「九二共識」,也就意味著兩岸失去最基本的政治互信和基礎,兩會協商必然會中斷。雖然民間經濟交流可以延續下去,但不可能存在兩會的後續協商。民進黨若執政,對兩岸關係發展會是最大的挑戰。
民進黨一定會堅持在「一邊一國」的前提下與大陸協商,既要「臺獨」又要協商,這怎麼可能?民進黨希望魚和熊掌兼得,是不可能的。兩岸關係必將重新退回到過去的狀態,也就是僅限於民間、企業與企業間的交流,兩會協商機制不可能延續。
外界最關注的就是ECFA能不能延續。蔡英文對ECFA的態度反覆無常。 可以明確的是,如果她不承認兩會協商,那麼後續協商就不可能進行。至於已經籤署的協議會不會延續,我認為大陸會繼續推動,而民進黨則會通過技術性的策略或手段阻礙ECFA的落實。
總體來說,民進黨當選後兩岸關係肯定不樂觀,臺灣民眾將為此選擇付出沉重代價。因為兩岸關係倒退就會影響雙方合作,而臺灣經濟發展主要靠大陸支撐,依賴大陸的優惠和讓利。沒有大陸的支持,臺灣經濟衰落將成為必然趨勢,失業危機不可避免。
主持人:假如蔡英文當選,大陸這方面如何應對?
王建民:大陸最近以來一直強調不介入臺灣選舉,但並不表示沒有立場或態度。我們的立場和態度就是堅持「九二共識」,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就可以對話,兩岸關係就可以延續。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倒退,這是我們最基本的立場。
我們不關心誰當選,而是關心他們的兩岸政策,到底是不是承認「九二共識」。稿件來源:鳳凰網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