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剛生完孩子後,總會聽到有朋友勸告「千萬不要抱孩子,要是抱習慣了,以後可有你好受的。」很多老人特別喜歡孩子,總是動不動把孩子抱起來,年輕的媽媽就有些慍怒「別給我們抱起來,以後你可要負責呀!」老人們美滋滋地不管這一套,照樣抱個沒完。
在抱孩子還是不抱孩子這件事上,很多年輕人和老人有衝突,年輕人認為不能抱,老人卻總是去抱。那新生兒到底能不能經常抱呢?
01經常抱的新生兒有問題嗎
我家兩個孩子,在新生兒期真是沒少抱。
因為我只會坐著餵奶,所以餵奶的時候會抱著孩子。孩子吃奶的速度特別慢,每次都要吃40-60分鐘,一抱就是這麼長時間。
孩子睡覺也不是特別安穩,30-60分鐘醒一次,繼續抱著餵奶。晚上稍微好一些,大約2小時餵奶一次。
總體算來,每天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都抱在懷裡。
但是影響孩子發育了嗎?顯然是沒有,所以新生兒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只要掌握好抱的姿勢,就不會傷到孩子。
02經常抱新生兒,家長擔心什麼
很多年輕家長接受了很多「新」的理念,認為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慣壞,孩子經常躺著會變乖。但是這樣的理念其實是誤導人的,已經過時的理念。
比較著名的「哭聲免疫法」,其創始人約翰·華生的孩子就是這一方法的犧牲品,三個孩子不是自殺就是流浪,沒有一個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很多採用此法的孩子,不是睡眠障礙就是精神分裂。早已經被美國家長拋棄,我國很多年輕的家長則奉為金科玉律。
除了受到不恰當的育兒理念影響以外,家長們擔心的問題還有新生兒的身體發育問題。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頭頸部力量非常弱,頭部又最重,抱起來的時候,頭部總是要低垂下去,媽媽們擔心孩子的頭頸部受到不良影響。
新生兒的骨骼也沒有發育完全,如果經常抱著孩子,擔心孩子的脊椎受到損傷,比如出現彎曲、變形之類的問題。
03多抱更有利於寶寶成長
擔心雖然不是多餘的,但是抱新生兒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讓新生兒更有安全感: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對外界的環境還不是很適應,特別懷念在子宮裡的感覺。如果經常被抱著,新生兒會聽到熟悉的心跳聲、感受到溫暖、享受那種緊緊的感覺,這都會讓新生兒心情平靜,會更有安全感。
記得一個公益短片,一個小嬰兒一直哭鬧,換了好多人抱都沒有哄好,後來交給了一個叔叔,他就笑起來。原來這個叔叔身體中跳動著孩子媽媽的心臟,這說明胎兒是有宮內記憶的。
鍛鍊頸部力量:新生兒經常被抱起來,頭頸部不斷活動,從而得到鍛鍊,這部分肌肉會變得越來越結實,為以後抬頭、翻身等大動作做好準備。人體的功能就是這樣用進廢退,早鍛鍊,孩子大運動發展就越早一些。大運動是一切智能的基礎,大腦也隨之發育更好。
開闊視野提高認知:新生兒沒有能力翻身,為了防止窒息,只能平躺著看天花板,視野範圍很有限。如果被抱起來,視野範圍發生巨大變化,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孩子的視覺受到不斷刺激,就會發育更好。視神經的發育同樣可以促進大腦發育,提高認知水平。
04抱新生兒的方法要注意
抱新生兒雖好,如果隨意抱自然也會有壞處,所以要注意抱的方法。
《產後坐月子42天》中提到,媽媽在抱孩子時,最好建立「經常抱、抱不長」的態度。
就是說可以經常抱抱孩子,但是不要長時間地抱孩子。除了餵奶、哄睡以外,孩子醒著的時候,每次抱3-5分鐘最好,時間太長,確實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習慣。
因為新生兒頭頸部、脊椎發育還不完善,所以抱新生兒時一定注意做好保護。要輕輕地抱起新生兒,一隻手扶住頭頸部,一隻手保護脊椎和臀部,讓新生兒穩穩地靠在媽媽身上。
放下新生兒時,要注意先放臀部,再慢慢放下頭部,停穩以後,再把手輕輕地抽出來,讓新生兒平穩地躺在床上。
抱著新生兒時不要大幅度的搖晃,為了模擬子宮中的環境,可以輕輕地搖晃,幅度在60次/分鐘,防止新生兒腦損傷。
新生兒睡著以後,就趕緊放下新生兒,減輕大人的負擔,也讓新生兒睡得更舒服。只要採用上面輕放的姿勢,也很容易放下。
05結語
新生兒到底可不可以經常抱,答案是可以的,就是每次抱的時間不要太長,還要注意抱的姿勢。正常的餵奶、哄睡也不會影響新生兒的發育。媽媽們在掌握抱孩子技巧的前提下,放心的抱吧!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