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開幕,中國電影巨星鞏俐一襲白色披風紗裙亮相,享受嘎納官方近3分鐘清場單拍特權,簡單低調卻氣場全開,豔壓群芳。同樣引人注目的是,鞏俐已與71歲的法國電子樂大師讓米歇爾雅爾再婚,此次開幕式一併公開亮相,一時間成為影視圈最勁爆話題之一。
兩人都是各自領域真正的天才和最頂級的存在,此次婚姻可謂是強強聯合,互補互存,應該是一段佳話。但詳細了解兩人的過往經歷尤其是性格後基本可以大膽預測:這段婚姻很難超過三年!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兩人的婚姻本來就沒有把天長地久白頭到老作為目標,而是兩個智慧超群的天才互相欣賞進而產生心靈共鳴的結果,婚姻只是表現形式之一。
先來看看兩人在各自的事業領域達到了何等高度。鞏俐是中國最好的女演員,也是最成功的國際女明星,電影作品國內外獲獎無數:兩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兩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等。更為成功的是,鞏俐先後擔任過國內外幾乎所有重要電影節的評委主席,僅國際電影節就包括:2000年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上擔任評委會主席的華人;2002年受邀擔任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成為首位兩度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擔任評委會主席的華人,也是亞洲人首次執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2003年擔任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等。可以說,鞏俐已經在國際電影圈具備了較高的身份和地位,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71歲的讓米歇爾雅爾(Jean-Michel Jarre,1948年8月24日生於法國裡昂),法國著名電子音樂藝術家,是法國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莫裡斯雅爾(Maurice Jarre)的兒子。他是電子音樂先鋒,以舉辦宏大的室外音樂會而聞名,是世界上最早實驗電子音樂和數位音樂的藝術家,其音樂會現場觀眾數量之多曾三次被金氏世界紀錄收錄。1981年作為第一位到後毛時代(毛澤東之後)的紅色中國巡演的西方音樂家,在北京和上海舉辦音樂會(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轉播給全國五億聽眾),並成為北京音樂學院的榮譽成員。這同樣是一位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是世界電子音樂領域真正的權威。
一個人的天賦和成就能達到如此高度,其很多思想和理念已經 完全異於常人,或者說超越常人。在普通老百姓看來,婚姻的目標就是成家立業、傳宗接代、互相扶持、白頭到老,對於成就如此非凡的藝術家來說,這些從來不是主要目標,甚至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碰到對的人,能給自己帶來心靈的愉悅甚至事業上的靈感,這才是他們唯一的標準。鞏俐和讓米歇爾一定在某個方面或者大多數時間都相互欣賞並彼此強烈吸引對方,產生了強烈的精神或者心靈上的共鳴,走進婚姻也就順其自然。什麼時候彼此沒有了這種吸引和共鳴,婚姻也就走到了盡頭,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一輩子。
僅僅根據兩人的性格特點來判斷,這個時間應該不超過三年。根本原因在於:兩個人完全不同的個性特徵只能帶來一種結果——彼此欣賞和敬佩可以是永久的,但彼此包容一起生活只能是暫時的。
鞏俐性格最大的特點是強硬倔強、不服輸、絕不妥協,這一點完全體現在鞏俐所有的電影作品中。只看鞏俐代表作,從《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到《霸王別姬》、《活著》、《周瑜的火車》等,鞏俐飾演的女主角雖然都是社會基層小人物,但對於命運的抗爭卻是如此激烈,從來就沒有妥協過,那種剛烈、倔強、永不服輸的狠勁和氣勢完全從骨子裡迸發出來,衝擊力震撼人心。鞏俐角色塑造如此成功,確實得益於其超高的表演天賦和水平,但又何嘗不是鞏俐在爆發自己的本性。電影之外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第55屆臺灣金馬獎頒獎禮上,一名紀錄片女導演的不當言論引起眾怒,鞏俐當場抗議,作為評委和頒獎嘉賓拒絕上臺頒獎,同臺頒獎的李安在臺上叫了幾次,鞏俐坐在臺下只是禮貌性地微笑,就是不動。在華語影壇,敢如此正面打臉金馬獎的只有鞏俐一人,其骨子裡的強硬和不妥協可見一斑。
再看讓米歇爾,出身法國音樂世家,從小家室優越,自己又具備超高的音樂天賦,他要做的只是把這種天賦激發出來,其他順其自然即可。其一生最大的抗爭,可能就是年輕時明確表示了對當時電子音樂演奏手法單調無味的不滿意和厭惡。與其說是抗爭,其實就是少年叛逆,這與鞏俐性格天壤之別。指望這樣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個人能一起天長地久?顯然不現實。
真誠祝福鞏俐,真的希望我的判斷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