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為什麼要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2020-12-20 悅文天下

作者:景橋先生

來源:你的景和我的橋(jing6qiao)

01

今天,偶然路過一處天橋底,見有一堆燒過的紙錢餘燼。

晚上在微信群,見年近七旬的姨父拍來碼放整齊待燒的紙錢,才想起,又是一年一度中元節,又到該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了。

紙錢,又稱冥錢、冥幣。《辭海》釋義:「祭祀時燒給死人當錢用的紙錠之類。」

親人去世、清明掃墓、中元祭祖,都少不得要燒紙錢。

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風吹曠野紙錢飛」,到宋朝詩人葛紹體的「紙錢灰起祭中元」,再到近代陳毅元帥的「捷報飛來當紙錢」,紙錢,一直是人世間極重要的精神載體。

承載何物?生和死,陽和陰,先人和後輩,人間和地府。

在我的家鄉江南,親人去世,就須立馬燒紙錢,意為給「買路錢」,黃泉路上孤魂野鬼才不會糾纏,地府的鬼差判官也不再刻意刁難。

辦喪那幾天,也要多燒紙錢,一則給各路神仙,尋求超度;二則給逝者,到了陰間要繼續生活,置辦家具、安家落戶、買田買地,哪一樣都得花錢。

待到出葬吉日,壽棺上山入土,更要一路揚灑紙錢,這是「開路錢」。

而一年一度的中元節,燒紙錢則是最核心的祭祀方式。

傳說,每年七月,地府的鬼門關大開,陰間亡魂皆可重回陽間、探望子孫,俗稱「鬼節」,有「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和我們惦記逝去的親人一樣,他們也同樣惦記我們。而活著的人,更牽掛至親在那邊過得可好、用度是否足夠,難得一年回一次家,自然要多送紙錢。

燒紙錢,從科學維度看,不過是紙燃成灰的化學反應。但在心理上,卻無限寬慰活著的人:

那些逝去的親人,依舊在另一個世界好好活著,而且還需要用錢呢!

(姨父所拍照片)

02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

老祖宗關於節令的智慧,深不可測。

譬如這個綿延千載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正逢白露節氣、暑退之時。白天有「秋老虎」發威,晚上卻又清輝幾許,夜涼如水。

在這寒來暑往、陰陽交替的季節,陰間到陽間,也便可以一年一度放關通行,宛如同在七月的「鵲橋」。

這樣的鋪排,絕非只是巧合,正如範仲淹所言:「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地府太冷,故要盛夏回陽;思念太深,故要一年一會。我們相信,逝去的親人,不但以另一種形式活著,而且每年中元,還會重返陽間,和我們團聚。

而這一夜,和中秋恰隔一月,同為天地間月色最明淨的季節。中元夜,是陰陽的團圓;中秋夜,是人間的團圓。

記得小時,每逢中元,爺爺會帶著我們,在日落月升、清風輕拂的黃昏,用竹筐裝滿冥包(紙錢),背上一捆乾柴和一把掃帚,在村後山坪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先用掃帚掃出一方淨地,以防引發山火。接著,將乾柴鋪搭平整,內留一定空間,以便空氣流入。

冥包,錯落有致散鋪其上,這是為了保證燒透。

一切準備妥當。這時,爺爺神情肅穆,從衣兜裡掏出火柴,「嗤」一聲響,點燃了柴火和炮竹。劈啪啪啪之中,火光瞬間騰起,映紅了每一個人的臉,也召喚來每一位沉睡的先人。

青煙陣陣,思念切切,祈福聲聲。

而這時,整個大屋場,此起彼伏同樣的場景。爺爺一邊望著撲騰的火色,一邊念叼著招魂求佑的話。暮色蒼茫,煙火騰空,一不小心鑽進雙眼,惹人落淚。

晚風徐來,火苗更加閃爍靈動,忽而躥起老高,有一些火星,剎那便衝向天際。爺爺說,這是先人們在取錢呢!他似乎從火光中看到了先祖的面容。

就在這敬生重死的禮度中,陰間和陽間,逝去的人和活著的人,那一邊的不舍和這一邊的牽掛,借著暮色火光,渾然一體。

一夜風起。次日清晨,再到燒紙錢的地方一看,只剩一點燒燼痕跡。這,就是逝去的至親取走錢款的「回執」。

因這一「燒」一「取」,讓我們相信,逝去的親人在那邊便有了錢,會更加富足,過得更好!

03

一晃,爺爺已去世快二十載了。

當初爺爺去世,我悲慟欲絕,完全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但正是在一邊擦眼淚、一邊燒紙錢的儀式中,我心緒漸復。

原來爺爺並沒有死,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凝視著通紅的火苗,我喃喃自語:爺爺,這些紙錢您都收好,到了那邊,千萬不要捨不得花啊!

這樣燒著、想著、念叨著,爺爺的死,漸漸變得似可接受。心裡想,爺爺仍和我們在一起,還可繼續接受我們的孝心呢。

的確,某種意義上,紙錢雖是燒給逝去的人,更多的卻是慰藉活著的人。

那些曾撫育我們長大、教會我們生活的長輩,那些曾和我們朝夕相伴、血脈相連的親人,因為衰老、疾病或者意外,去往了另一個世界。

活著的我們,懷揣著漫無邊際的思念和悲傷,無處安放。

在經日累月的積蓄中,相思成災。而中元節燒紙錢,給了我們一個宣洩口,那燒過的灰燼,緩解了我們對逝去至親的相思之苦,承續著我們未竟的孝道,讓思親之痛也覓得了安穩的歸屬。

這不是簡單的迷信,而是生命的基本信仰。在那燒紙錢的撲騰火苗中,在那飄散的嫋嫋青煙裡,天地俱寂。世間一切,終歸化作塵埃,卻又得到永生。

這樣的節令和儀式,教會我們,世間所有的離別,終會以另一種方式重逢。

死亡,那不過是一趟遠行,一年還要回一次。冥冥之中,所有的愛,都會指向團聚的方向。

而燃燒的紙錢,正是那久別重逢的信物。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因為中元節,便能陰陽相會、心心相印。

04

如今,常年客居異鄉的我,燒紙錢也只是偶爾為之——響應文明祭祀的倡議,畢竟在鄉下容易引發山火,在城裡又汙染空氣。

但不知為何,隨著歲月的流逝,爺爺當年祭奠先人的場景,越來越清晰地烙印在我心頭。

每逢中元時節,腦海中常浮現那黃昏時的暮色火光,我仿佛聽到了血脈裡的召喚,骨子裡的傾訴和靈魂的湧動。

那些逝去的至親,留給我們的溫暖猶存,音容笑貌夢中依舊。

我常祈願,那些生冷的紙錢,能借燃燒的熱力,溫暖遠方的至親。他們,活在我們的記憶中,也活在每年紙錢飛去的那個世界。

在那燒紙錢的青煙裡,藏著血脈中的無盡眷念,藏著千絲萬縷的牽掛,更藏著中元的節魂——敬祖重孝、慎終追遠、知恩惜福。

每年此時,每個人的心中都會忍不住問:那些列祖列宗啊,那些逝去的至親啊,你們在那邊過得還好嗎?

而百年之後,萬水千山。我們又是誰,誰又會燒著紙錢,牽掛我們的衣食是否豐足?

中元節,為什麼要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因為這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既告慰先人,又安放自己,更感召後人。

我們因此堅信,逝去的親人並未消失。而我們,終究也將和他們永遠在一起。生而為人,既要敬生重死,又要淡看生死,更要懂得珍惜和相守。

因為,在人間,一刻也等不起。活著的人要好好活著,盡孝的人要曉得趁早,每一次團聚要萬千珍惜!

附:

《七律庚子中元》(中華新韻)

景橋

露白時令又中元,暑退秋高緬祖先。

涼熱互生皆有意,陰陽交替總相牽。

堆堆灰燼將沉地,嫋嫋青煙欲問天。

庚子人間雖也苦,紙錢今日寄黃泉。

*作者:景橋,工作之餘寫溫暖人間,寫家國天下,堅持每周一文,冀望以文字捂暖歲月。多文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網、中國之聲轉載。一個人的純原創微信公眾號「你的景和我的橋」(jing6qiao),歡迎關注,願世間所有溫暖的人,能在景橋相遇,就像久別重逢!

—《END》—

相關焦點

  •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你給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燒紙錢了嗎
    今天中元節俗稱「鬼節」,你給逝去的親人及孤魂野鬼燒紙錢了嗎中元節,即民間俗稱的「鬼節」,因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七月望。中元節的節名來源於道教,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儘管有著濃厚的道、佛兩教色彩,但中元節的最初來源,卻帶有深刻的儒家印跡。隨州農村當天會接出嫁的姑娘回家過"月半",同時給逝去的親人及路上的孤魂野鬼燒些紙錢,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裡能夠買得起房買得起車,能夠吃香的喝辣的過得好,同時保佑在人世間的親人們生活平安健康富足。
  • 中元節為什麼要燒紙錢?祖先早就投胎了,燒紙錢還有意義嗎?
    每個人都知道,中元節要燒紙錢給過世的祖先。可是,中元節為什麼要燒紙錢,大家真的知道其中原因嗎?中元節,是每一年的農裡七月十五,(部分地區是七月十四)。傳說在這一天晚上,地府會打開豐都鬼城,讓死去的鬼魂回家看望親人。
  • 中元節為什麼忌燒紙?
    提起中元節,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鬼節,不過,鬼節之說僅僅是中元節的一個不算很重要的別稱。與其說是鬼節,不如說是一個專事亡靈超度的特殊節日,不過在中元節的時候,雖然我們會進行超度,但是卻是忌燒紙,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中元節,給遠方逝去的親人,送去一盞明燈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因為七月剛剛過半,所以叫「七月半」。中元節,也叫鬼節,盂蘭盆節,在湖南一帶特別盛行。在我國其他地方習俗也不盡相同,之所以叫鬼節。是為祭奠逝去的人的。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名字,是因為有儒釋道三家的影響。儒家慎終追遠,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道家稱之為中元節。
  • 中元節,燒紙錢的一些看法
    中元節到了,各地有燒紙錢的習俗。 燒紙錢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習俗。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燒紙錢,只有還在餓鬼道的親人眷屬,才能享受的到,如果他們已經輪轉到其他道,燒紙錢則是沒有用的。這意思大概就是說,在錫箔上塗上黃色當做金元寶,用紙做成衣服,燒給去世的親人,則是最好的。那我們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錢,燒金元寶,燒衣服,是不是燒的越多越好呢? 《印光法師文鈔》裡記載:「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被強有力者搶奪而去。
  • 中元節燒紙錢那些事
    農曆七月十五,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其實中元節是中國人鬼魂、亡靈觀念的延續,是勞動人民大眾對肉體與靈魂神秘符號的實體化表現。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魂靈進入冥界後,仍在關心著自己生前的家人、親人、後人,需要通過祭祀的方式,祈求死者的安慰和保佑,而燒紙錢就是祭祀亡靈最直接的體現。一、燒什麼樣的紙錢。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受市場經濟的衝擊,很少有人用黃草紙疊元寶、刻紙錢了,大多圖方便、新穎,買那些整摞的印刷品,動輒標註幾百萬、幾個億,靈不靈驗兩說,畢竟只是在墳頭聞個煙火味。
  • 中元節祭祀需帶哪些物品?中元節燒紙錢有什麼講究?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又到一年中元節,你給祖先燒紙錢了嗎?
    家裡的老人們掐指一算,今年的中元節開始了。雪媽買了七八十個封包,稱了幾斤紙錢,又買了香燭。回到家中,開始寫封包的工作。先在封包的正中間寫上去世的長輩或親人名諱及尊稱,然後在封包左邊填寫農曆年份、月份和日期,在右邊寫上在世後輩們的姓名。寫好封包後,將拆散的紙錢摺疊整齊,塞進封包當中。
  • 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有什麼禁忌?中元節如何燒紙錢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中元節,中元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祭祀先祖,如今全民注重環保,不少人會選用清潔的鮮花來祭拜先人,但傳統上中元節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元節的上墳祭祀,往往還是要燒紙錢和燒香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的講究。
  • 你知道為什麼七月十五要祭祖,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春秋兩祭,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所以就有了秋祭。按時間來論,春祭主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秋祭主祭祖者下半年的運勢。
  • 中元節燒紙的正確方法 不知道其實燒了也是白燒
    今天是中元節,是中國的鬼節之一,也是祭祀的日子,這天要給逝去的親人或者祖先燒紙,不過燒紙也有很多講究,一起來看一下。   燒紙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在鬼節那一天,可不是想什麼時候燒紙,就可以出去燒的。
  • 中元節當天禁忌 中元節晚上出門要注意什麼
    我們都知道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這一天都會燒紙錢去祭奠已經逝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想念和祝福。  儘量早點睡覺  中元節這天晚上儘量早睡覺,不建議熬夜,也不要隨便在外面撿錢回家,要捨棄掉,否則易有不利的運勢,建議自感陽氣弱的朋友,多呆在家中為好。
  • 中元節,致已經逝去的親人們!願親人們安息!
    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鬼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樣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傳統的文化節日。失去父母的孤兒,失去伴侶的成年人,失去孩子的老人,那份悲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特別在節日的時候,格外懷念他們,擔心他們的夜晚黑不黑,擔心他們過得好不好!
  • 中元節什麼時候燒紙最合適 各地燒紙風俗有所不同
    今天是中元節,也是中國的鬼節,據說今晚陰曹地府鬼門大開,鬼魂回人間與親人團聚。而民間這一天也會祭祀,祭祀主要形式是燒紙,那你知道這一天什麼時候燒紙嗎?   中國很多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有些地區在中元節之前給親人燒一點紙錢,有些人會在中元節當天晚上燒紙錢。
  • 教你正確燒紙步驟,中元節如何燒紙祭奠親人大有玄機!
    中元節燒紙禁忌 1、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那錢不實,都不如舊盧布、越南盾值錢。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這樣可以將紙完全透,不燒透的紙就是不完整的錢會花不出去。 4、要天黑透才去燒,天沒有黑誰敢出來取錢?去燒紙的來迴路上,遇到燒紙儘量繞開,不要踩到,有時候一個路口排滿了紙灰堆,想繞都繞不開,那隻好請你小心地穿插過去,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大跨步一下,過去之前你要先說一句,對不起,借過。
  • 中元節紙錢元寶遍布各地,葫蘆島各大路口燒紙成群
    清明節和中元節就是一種遙寄相思的節日,是我們的民俗傳統,最具象的體現方式就是祭祀。--達客島題記路邊「玩火」?中元節紙錢元寶遍布各地,葫蘆島各大路口燒紙成群。一些商家在門口擺滿了金燦燦的東西,好像是在提醒路過的人們中元節到了。到了晚上,有的人將車停在路邊,從車上拿下幾袋子金燦燦的東西,然後走向十字路口,之後在各大十字路口就會看到一片火光,路邊「玩火」開始了。看到這樣的場景更多的人想的是「我也該準備了」,為什麼?
  • 中元節可以提前燒紙嗎 關於燒紙必須知道的規矩
    今天是中元節,也是中國的傳統鬼節,這一天鬼門大開,因此也是人間祭祀祖先的時候。祭祀最主要的就是燒紙,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具體時間,其實各地都有所不同。   中元節是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這一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讓他們重返陽間與親人相聚,所以民間在這一天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上墳、燒香、燒紙。
  • 中元節寄語逝去的親人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禱逝者長眠闕
    中元節寄語逝去的親人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禱逝者長眠闕時間:2020-09-02 13:41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寄語逝去的親人 思念之情千秋索,祈禱逝者長眠闕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
  • 中元節祭拜多講究!燒紙錢的姿勢真的對了嗎?
    當然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中元節如今成為了一個緬懷先人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人都會來到街頭燒紙錢祭奠先人。而在小云云的印象中在中元節這天也有著這樣那樣的禁忌。但是燒紙錢也有著要遵循的規則,方法不正確的話會使得自己的心意無法準確到達自己的先人面前。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為先人們燒紙錢呢?今天我們依舊是請到了梁登羽老師,為大家講解一下祭拜先人的正確姿勢。
  •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燒紙,到底是民俗還是迷信
    那麼在這一天祭祀燒紙,是屬於民俗還是迷信呢?我個人覺得在7月半這一天,祭祀先人燒紙,可能確實是在現今不太妥當,有更文明、更安全的方法。但要講祭祀先人,是迷信就有些過了,應該是屬於民俗才對。至於為何要祭祀先人呢?我覺得是因多數的人,都有著追根溯源的思想。並且很多人對於現今所能過的生活,都應懷有感恩的心。我們不去講那些大的道理,有了先輩的付出,才能過上現今的生活。就以自己小家來講,對於家中逝去的長者們,是不是該懷有一種緬懷親人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