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橋先生
來源:你的景和我的橋(jing6qiao)
01
今天,偶然路過一處天橋底,見有一堆燒過的紙錢餘燼。
晚上在微信群,見年近七旬的姨父拍來碼放整齊待燒的紙錢,才想起,又是一年一度中元節,又到該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了。
紙錢,又稱冥錢、冥幣。《辭海》釋義:「祭祀時燒給死人當錢用的紙錠之類。」
親人去世、清明掃墓、中元祭祖,都少不得要燒紙錢。
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風吹曠野紙錢飛」,到宋朝詩人葛紹體的「紙錢灰起祭中元」,再到近代陳毅元帥的「捷報飛來當紙錢」,紙錢,一直是人世間極重要的精神載體。
承載何物?生和死,陽和陰,先人和後輩,人間和地府。
在我的家鄉江南,親人去世,就須立馬燒紙錢,意為給「買路錢」,黃泉路上孤魂野鬼才不會糾纏,地府的鬼差判官也不再刻意刁難。
辦喪那幾天,也要多燒紙錢,一則給各路神仙,尋求超度;二則給逝者,到了陰間要繼續生活,置辦家具、安家落戶、買田買地,哪一樣都得花錢。
待到出葬吉日,壽棺上山入土,更要一路揚灑紙錢,這是「開路錢」。
而一年一度的中元節,燒紙錢則是最核心的祭祀方式。
傳說,每年七月,地府的鬼門關大開,陰間亡魂皆可重回陽間、探望子孫,俗稱「鬼節」,有「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和我們惦記逝去的親人一樣,他們也同樣惦記我們。而活著的人,更牽掛至親在那邊過得可好、用度是否足夠,難得一年回一次家,自然要多送紙錢。
燒紙錢,從科學維度看,不過是紙燃成灰的化學反應。但在心理上,卻無限寬慰活著的人:
那些逝去的親人,依舊在另一個世界好好活著,而且還需要用錢呢!
(姨父所拍照片)
02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
老祖宗關於節令的智慧,深不可測。
譬如這個綿延千載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正逢白露節氣、暑退之時。白天有「秋老虎」發威,晚上卻又清輝幾許,夜涼如水。
在這寒來暑往、陰陽交替的季節,陰間到陽間,也便可以一年一度放關通行,宛如同在七月的「鵲橋」。
這樣的鋪排,絕非只是巧合,正如範仲淹所言:「從來酷暑不可避,今夕涼生豈天意」。
地府太冷,故要盛夏回陽;思念太深,故要一年一會。我們相信,逝去的親人,不但以另一種形式活著,而且每年中元,還會重返陽間,和我們團聚。
而這一夜,和中秋恰隔一月,同為天地間月色最明淨的季節。中元夜,是陰陽的團圓;中秋夜,是人間的團圓。
記得小時,每逢中元,爺爺會帶著我們,在日落月升、清風輕拂的黃昏,用竹筐裝滿冥包(紙錢),背上一捆乾柴和一把掃帚,在村後山坪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先用掃帚掃出一方淨地,以防引發山火。接著,將乾柴鋪搭平整,內留一定空間,以便空氣流入。
冥包,錯落有致散鋪其上,這是為了保證燒透。
一切準備妥當。這時,爺爺神情肅穆,從衣兜裡掏出火柴,「嗤」一聲響,點燃了柴火和炮竹。劈啪啪啪之中,火光瞬間騰起,映紅了每一個人的臉,也召喚來每一位沉睡的先人。
青煙陣陣,思念切切,祈福聲聲。
而這時,整個大屋場,此起彼伏同樣的場景。爺爺一邊望著撲騰的火色,一邊念叼著招魂求佑的話。暮色蒼茫,煙火騰空,一不小心鑽進雙眼,惹人落淚。
晚風徐來,火苗更加閃爍靈動,忽而躥起老高,有一些火星,剎那便衝向天際。爺爺說,這是先人們在取錢呢!他似乎從火光中看到了先祖的面容。
就在這敬生重死的禮度中,陰間和陽間,逝去的人和活著的人,那一邊的不舍和這一邊的牽掛,借著暮色火光,渾然一體。
一夜風起。次日清晨,再到燒紙錢的地方一看,只剩一點燒燼痕跡。這,就是逝去的至親取走錢款的「回執」。
因這一「燒」一「取」,讓我們相信,逝去的親人在那邊便有了錢,會更加富足,過得更好!
03
一晃,爺爺已去世快二十載了。
當初爺爺去世,我悲慟欲絕,完全無法接受這一事實。但正是在一邊擦眼淚、一邊燒紙錢的儀式中,我心緒漸復。
原來爺爺並沒有死,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凝視著通紅的火苗,我喃喃自語:爺爺,這些紙錢您都收好,到了那邊,千萬不要捨不得花啊!
這樣燒著、想著、念叨著,爺爺的死,漸漸變得似可接受。心裡想,爺爺仍和我們在一起,還可繼續接受我們的孝心呢。
的確,某種意義上,紙錢雖是燒給逝去的人,更多的卻是慰藉活著的人。
那些曾撫育我們長大、教會我們生活的長輩,那些曾和我們朝夕相伴、血脈相連的親人,因為衰老、疾病或者意外,去往了另一個世界。
活著的我們,懷揣著漫無邊際的思念和悲傷,無處安放。
在經日累月的積蓄中,相思成災。而中元節燒紙錢,給了我們一個宣洩口,那燒過的灰燼,緩解了我們對逝去至親的相思之苦,承續著我們未竟的孝道,讓思親之痛也覓得了安穩的歸屬。
這不是簡單的迷信,而是生命的基本信仰。在那燒紙錢的撲騰火苗中,在那飄散的嫋嫋青煙裡,天地俱寂。世間一切,終歸化作塵埃,卻又得到永生。
這樣的節令和儀式,教會我們,世間所有的離別,終會以另一種方式重逢。
死亡,那不過是一趟遠行,一年還要回一次。冥冥之中,所有的愛,都會指向團聚的方向。
而燃燒的紙錢,正是那久別重逢的信物。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因為中元節,便能陰陽相會、心心相印。
04
如今,常年客居異鄉的我,燒紙錢也只是偶爾為之——響應文明祭祀的倡議,畢竟在鄉下容易引發山火,在城裡又汙染空氣。
但不知為何,隨著歲月的流逝,爺爺當年祭奠先人的場景,越來越清晰地烙印在我心頭。
每逢中元時節,腦海中常浮現那黃昏時的暮色火光,我仿佛聽到了血脈裡的召喚,骨子裡的傾訴和靈魂的湧動。
那些逝去的至親,留給我們的溫暖猶存,音容笑貌夢中依舊。
我常祈願,那些生冷的紙錢,能借燃燒的熱力,溫暖遠方的至親。他們,活在我們的記憶中,也活在每年紙錢飛去的那個世界。
在那燒紙錢的青煙裡,藏著血脈中的無盡眷念,藏著千絲萬縷的牽掛,更藏著中元的節魂——敬祖重孝、慎終追遠、知恩惜福。
每年此時,每個人的心中都會忍不住問:那些列祖列宗啊,那些逝去的至親啊,你們在那邊過得還好嗎?
而百年之後,萬水千山。我們又是誰,誰又會燒著紙錢,牽掛我們的衣食是否豐足?
中元節,為什麼要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因為這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既告慰先人,又安放自己,更感召後人。
我們因此堅信,逝去的親人並未消失。而我們,終究也將和他們永遠在一起。生而為人,既要敬生重死,又要淡看生死,更要懂得珍惜和相守。
因為,在人間,一刻也等不起。活著的人要好好活著,盡孝的人要曉得趁早,每一次團聚要萬千珍惜!
附:
《七律庚子中元》(中華新韻)
景橋
露白時令又中元,暑退秋高緬祖先。
涼熱互生皆有意,陰陽交替總相牽。
堆堆灰燼將沉地,嫋嫋青煙欲問天。
庚子人間雖也苦,紙錢今日寄黃泉。
*作者:景橋,工作之餘寫溫暖人間,寫家國天下,堅持每周一文,冀望以文字捂暖歲月。多文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網、中國之聲轉載。一個人的純原創微信公眾號「你的景和我的橋」(jing6qiao),歡迎關注,願世間所有溫暖的人,能在景橋相遇,就像久別重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