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不斷接到江蘇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多地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後集中出現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症狀,他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有關。隨著筆者深入調查,一個令外界震驚的行業亂象被揭開,觸目驚心!
據中國之聲報導,孩子出現不適症狀後,家長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校方無奈表示,找遍了當地所有檢測單位,均無法出具檢測報告。筆者調查發現,我國已建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是一項行業空白。
學生集中出現頭暈流鼻血等症狀
開學後不久,江蘇蘇州市元和小學的多名小學生陸續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症狀,而家長們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學校的塑膠跑道。學生家長李女士表示:「開學兩三天之後,病症是比較集中地爆發的。包括流鼻血、過敏、嗓子不舒服、頭暈,這些症狀的孩子應該是有幾十號人的。」
據了解,元和小學2015年9月1號建成完工,沒經過整體竣工驗收就投入使用。隨後,捲入風波的跑道供應商被發現盜用其他公司的環保檢測報告,被盜用公司董事長裴先生說:「第一,我們沒有供過貨;第二,所有塑膠跑道的顆粒、膠水都不是我們生產的,是別人冒用我們的檢測報告,冒用我們的品牌。」
事後,校方臨時停課,並拆光了新建的塑膠跑道,這一場風波才逐漸平息。
第三方檢測竟是行業空白
同樣在九月,江蘇無錫、南京、常州等地的小學,也上演了塑膠跑道風波。學校室外塑膠跑道到底有沒有毒?
不少學生家長建議,這要由第三方來進行環保檢測。家長陳先生說:「施工單位說他的東西是環保的,而且說材料都是符合的,就等於自己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那這個答覆肯定不能讓老百姓信服,能不能請第三方檢測部門,比如說環保部門來監測一下這個空氣對幼兒園小朋友有沒有身體上的影響。」
對於第三方環保監測,學校方面也很無奈。筆者在無錫市崇寧路實驗小學採訪時,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學校負責人表示,校方尋找當地多個部門,也無法得到塑膠跑道是否有毒的檢測報告。他表示:「聯繫下來,疾控中心就來了,他說我們只能檢測室內的。室外我們就聯繫了區環保局、無錫市環保局,他們沒有監測室外的部門,室外沒辦法檢測到。」
一邊是孩子集中出現頭暈、流鼻血、起紅疹等症狀,一邊又面臨著國家檢測標準在此的空白。問題跑道就像是個無法定罪的犯罪嫌疑人,讓人們惶惶不安。
國家層面沒有相關標準
而經過筆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在我國,塑膠跑道從生產的工藝開始,到招投標採購、建設施工等各個環節都存在明顯問題。
無錫市崇安區教育局規劃財務科科長陳延經手過十幾所學校的塑膠跑道建設,他直指問題的關鍵,那就是塑膠跑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在室外揮發值達到多少算有毒?這一點,國家層面沒有標準,所以檢測機構就無法出具鑑定結果。陳延介紹說:「我們室外是個流動性的,他對空氣成份檢測必須是在一個封閉狀態下,那風力、雨水都對場地上散發成份是有影響的,所以,後續我們也諮詢了,沒人來做這個,但教室裡封閉的是可以做的。國家沒有指導性的東西給我們,我們沒法參照去做。」
杜老闆經營一家彈性材料生產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製造塑膠跑道。他告訴記者,20年前,他生產一平方米塑膠跑道的價格在150元以上,20年來雖然勞動力價格飛漲,但今天在江蘇,一平方米塑膠跑道的採購價格在90到120元之間,價格降了。不良廠家會想盡辦法,縮減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有毒劣質跑道就「應運而生」。
劣質塑膠跑道危害人體健康
塑膠跑道的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系、聚氨酯專家羅教授告訴筆者,鑑別跑道是否有問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如果新建的塑膠跑道在一周後仍有明顯異味,那就說明有問題了。
據羅教授介紹,目前,劣質塑膠的毒性汙染源主要來源於三個部分:
第一,是塑膠跑道中使用的溶劑中會揮發含有毒性的甲苯、二甲苯,該物質具有刺激性異味,會造成皮膚瘙癢、頭暈等症狀。但通常跑道竣工一周內就會揮發乾淨。
第二,劣質塑膠跑道中含有重金屬催幹劑——鉛鹽,該物質能促進跑道凝固定型,但是重金屬鉛會造成永久性汙染。兒童的皮膚與這種塑膠跑道長期接觸後,鉛會滲透進身體內部,造成血鉛超標,也就是鉛中毒。環保型塑膠跑道的催化劑,比如說鉍鹽,催化的效果和鉛鹽比,效果差,價格貴。但是鉛鹽最大的問題是有毒,這個毒對水體、土壤環境的汙染是持久的,對人體也有害。
第三種,也是危害最大的,是跑道中使用的有毒塑化劑,它能增加劣質跑道彈性,使其彈性達到國家標準。塑化劑中最常見為鄰苯類塑化劑,過量使用甚至將導致男孩絕育。
羅教授說:「這個產品在國外,在兒童產品裡是禁用的,因為它對人的影響是長期的。它是一個雌激素,男孩兒接觸多了以後就生不出孩子了,死精了。這在國外是有定論的。」此外,羅教授還表示,劣質跑道中,很可能還有其它有毒物質未被發現。
工程層層轉包出現監管漏洞
既然劣質跑道的危害性如此之大,那麼,它又是如何進入校園的呢?據了解,由於塑膠跑道建設是以建築工程立項,中標單位多為建築公司,而建築公司中標後又會進行層層轉包,另外,能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的監理公司也缺少化工方面的專業知識,根本無力對塑膠跑道的材料優劣進行辨別。這樣的漏洞,也就給了施工方在建設中對材料做文章、掉包的機會。
本該為學校塑膠跑道安全把上最後一道關的當地環保、住建、教育、質監、體育局等相關部門均無法做到有效監管。入口把關不嚴,工程建設監管形同虛設,因此,「毒跑道」趁虛而入,很難被發現,成為孩子健康的隱形殺手。
希望社會各界予以重視!讓學生們有個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來源:人民日報、央廣網等)
■本期編輯:忠法 ■新聞熱線:6333800 159053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