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誇張的說,ITV出品的《德雷爾一家》(The Durrells)是近幾年我追過的最好英劇。
這部改編自英國博物學家傑拉德·德雷爾(Gerald Durrells)的暢銷回憶錄——「希臘三部曲」的劇集,於今年六月迎來了四季之後的大結局。《德雷爾一家》的播出不僅為ITV帶來了收視高潮,同時也再次讓「希臘三部曲」站上了暢銷書的榜單。
獲得大英勳章的傑拉德
英國人傑拉德·德雷爾是德雷爾一家最小的兒子。1935年,年僅十歲的他跟隨母親路易莎·德雷爾,和自己的另外三個哥哥姐姐一道,從英國的伯恩茅斯搬到希臘的科孚島居住。
德雷爾一家居家搬遷的理由很簡單——窮。傑拉德的父親於1928年死於腦瘤,僅僅依靠亡夫的撫恤金,寡婦路易莎在英國養育子女日漸艱難。經大兒子勞倫斯建議,路易莎帶著全部家當和子女們移居生活成本低廉的科孚島。德雷爾一家在科孚島居住了四年,直至1939年二戰的戰火蔓延至希臘,他們不得已再次搬回了伯恩茅斯。
舉家搬遷科孚島
「希臘三部曲」是傑拉德根據一家人在科孚島四年生活的真實經歷寫成,同原著廣受歡迎的詼諧筆觸一樣,英劇《德雷爾一家》的幽默自成一格,但如果只把它當成合家歡的喜劇來看,那可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德雷爾一家在科孚島的生活其實很喪。
首先是窮。幻想中的海景別墅,其實是一幢近乎荒廢、衛生間裡爬滿蛇蟲鼠蟻的房子。一屋子拼拼湊湊的家具,在交不起房租的時候,還要被女房東臨時沒收抵租。沒有床鋪,就睡在自帶的旅行箱中;飯做到一半,屋頂也會塌下一塊正好落在食物上。母親路易莎為了改善家中的入不敷出想盡辦法,結果卻喪到令人捧腹——賣食物導致整個科孚島食物中毒、辦Airbnb因為窩藏逃犯被關停。終於等來一筆從天而降的遺產,最終也逃不出被親戚拿去投資然後連錢摸都沒摸到一下的套路。
路易莎和斯皮羅斯
賣食物導致整個科孚島中毒
接下來是融入科孚島的艱難歷程。德雷爾一家算不上正統的英國人,德雷爾夫人自己出生在彼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她的大部分人生其實是在印度度過的,幾個散養長大的孩子更是全無被英國教育制度塑造的影子。這樣一個被希臘人定義為英國人、卻又並無英式風範的家庭,與島上居民的戲劇化衝突不斷。被警察盯梢、單戀僧侶、把友誼板球賽辦成了兩國人鬥毆,還有德雷爾夫人兩段有緣無分的感情。當然這一切,與德雷爾一家的「古怪」行徑相比,那都不算是事。
路易莎·德雷爾每天要面對的四個子女,每一個都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大兒子勞倫斯是文壇新人,小說尚未出版,已經養成了風流成性、嗜酒如命的文人毛病,還時時因為在家寫作沒靈感而離家出走給自己加戲。二兒子萊斯利思維簡單,脾氣暴躁,一言不合就要開槍射擊;三女兒瑪戈是蠢萌懷春少女,想出奇葩主意的速度與愛上各色男人的速度一樣快;小兒子傑拉德即《希臘三部曲》的作者,整日混跡於科孚島的樹林泥潭草叢,與動物同吃同住,還每天變戲法似的領著不同的動物回家。
蠢萌少女瑪戈
德雷爾一家破舊的海邊房子,經常出現大哥在樓上打炮,小弟在樓下餵蛇,二哥蒙著眼睛要朝把蘋果頂在頭上的妹妹開槍。如此自顧不暇的混亂場面中,德雷爾一家還總在接待各色骨骼清奇的外來人士——喜歡全裸的作家、醉倒在路邊的船長、醉心於冥想而從二樓窗戶摔下來的印度朋友。
講到這裡,相信你已經能夠自行拼湊出一幅德雷爾家的畫像了。我總在想,這麼一個荒唐多戲的家庭的確是不太適合大不列顛群島的沉悶土壤的,但如果不是在劇集之外繼續了解德雷爾一家,我也肯定想像不到他們對英國的影響遠不止是遷居異域的一家英國人而已。
在《德雷爾一家》結局之後,ITV還製作了一部名為《真實的德雷爾一家》的紀錄片。由片中的女主角路易莎·德雷爾的扮演者凱莉·霍威帶領,走訪曾經的德雷爾一家在英國和希臘的足跡。
路易莎的大兒子勞倫斯後來成了英國的知名作家,有多知名呢?他於1962年提名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也因其作品中大量有爭議的性描寫而與諾獎錯過。這的確很符合劇中的拉瑞(勞倫斯的暱稱)的風格。當母親問他為什麼要在小說中寫那麼多關於性的內容,拉瑞的回答是:「因為性無處不在」。
勞倫斯並不是德雷爾家中唯一的知名人士。那個整日醉心於觀察動物的弟弟傑拉德,雖然只受過一年小學的正規教育,但卻因其在保護動物領域的卓越貢獻,獲得了「不列顛帝國勳章」,成為了耶魯、杜倫、肯特三所知名學府的榮譽博士。受哥哥勞倫斯的鼓勵,也為了籌集資金興建自己的動物園,傑拉德先後發表了《追逐陽光之島》、《桃金孃的森林寶藏》和《眾神的花園》三部作品,也就是暢銷全球的《希臘三部曲》。
德雷爾家的動物
德雷爾家的動物
離開科孚島之後的德雷爾一家,依然保留著那種野生、開放與熱愛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他們之中,只有弟弟傑拉德最終在英國定居,雖然傑拉德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海外參與探險。作家勞倫斯輾轉多個國家,晚年居住在法國索米耶爾。喜歡射擊的二哥萊斯利在肯亞找到了歸屬,而離婚後的三姐瑪戈找到了郵輪上的工作,跟隨郵輪遍訪七大洲。
拋開德雷爾家族後來的事跡不談,劇集《德雷爾一家》很好的聚焦了《希臘三部曲》中偏重於人物和家庭關係的那一面,這也是劇中明明有著很喪的客觀情況,但看起來卻只有捧腹大笑和溫情滿滿的因由。
劇集沒有在德雷爾的五個家族成員中平分鏡頭,而是以路易莎·德雷爾為主角,圍繞著她構建德雷爾一家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他們與科孚島居民的關係。這位寡婦母親的確是德雷爾家能在科孚紮根並向著各種方向茁壯生長的關鍵。她天然的樂觀與對子女無條件的愛或許是整部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面對幾個不按常理出牌、且經常無事生非的孩子,路易莎不只沒有用客觀的貧窮來限制他們,反而以各種方式予以支持。在吐槽窮日子的日常裡,從未讓子女感到壓力或內疚,相反,在她無處不在的母愛表達中,他們成為了一個深愛彼此又各有特性的理想家庭。
雖然特立獨行的德雷爾一家在科孚島算不上廣受歡迎,但在印度長大的這家人身上沒有日不落帝國的頤指氣使,願意與當地居民平等相處也讓他們在科孚島交到了不少朋友,包括慷慨熱情的司機斯皮羅斯、女僕魯格雷西亞、嫁到希臘的英國人派翠迪等等。
路易莎對子女的愛在他們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中更加凸顯。德雷爾家的每個人都極具開放與包容的心態,這幢海邊破舊的房子幾乎成了科孚島外來人士的庇護所。在那裡,德雷爾一家接待了逃犯、身無分文的破產人士、馬戲團、不為希臘保守勢力所容的同性戀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稀奇古怪的訪客。在這個總是雞飛狗跳的家裡,人與人坦誠相待,無比和諧。
當然,也不要忘記傑拉德筆下豐富的自然景觀和那些被他領回家的動物們。劇集在這兩點上,做了很好的還原。科孚島優美的海岸線、古樸的城鎮建築和德雷爾家居住的那幢破舊但色彩明快的房子,在每一幀畫面裡都完全是傑拉德筆下的避世桃源。他們在海中野餐的這幅畫面也成了劇集最大的招牌。
同樣不要以為當年被十幾歲的傑拉德領回家的動物都只是貓貓狗狗這樣普通的寵物,德雷爾家中的生物多樣性堪比動物園——火烈鳥、樹懶、鷹、水獺、驢、蠍子、烏龜,每天都在德雷爾家的餐桌旁隨意進出。除了母親和家人的寬容,傑拉德對動物的痴迷同樣受到科孚島上另一位醉心於動物研究的希臘博物學家——西奧的引導。西奧對生物和大自然的看法啟蒙了傑拉德成為一名自然保護主義者,可謂是他的第一位導師。《真實的德雷爾一家》紀錄片中,有個片段是在傑拉德獲得「不列顛帝國勳章」的當天,英國電視臺為他做了一檔節目,節目的最後,西奧突然登場,二人時隔多年後的擁抱,圓滿了整個《德雷爾一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