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有許多父母,為了教育好孩子,一直在尋找做父母的答案,可是聽了許多課程,看了許多書,反覆實踐了許多方法,可是,卻依舊不知從何入手,每個方法似乎都好有效,用起來都不順手,有一點淘寶買來的衣服,自己穿上面目全非的感覺。
我真的很想吼一句,我們作為父母,是怎樣長大的?我們的思想成熟,是18歲前成長快呢,還是18歲以後?是父母一朝一夕拿著方法,當實驗品一樣樣試用呢,還是在生活中,摸打滾爬成長得更刻骨銘心?
我這裡舉辦了家長觀影沙龍,在他人的人生中,體會自己的人生,在父母們的討論中,得到教育的真諦,想教子,需先教己心啊。
上一周的電影,《美麗人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擁有美麗的人生,在每一段生命的旅程,都散發著芬芳的記憶,只是,有時候,人生的芬芳,亦如茶葉一樣,總在第一口的苦澀後,才能有機會悠悠迴蕩在心頭。
每一部影片,都有她的靈魂,這部《美麗人生》所傾訴的,是人性深處,最寶貴的也最容易在歲月中遺失的真情,在生活的瑣碎中,戰火中依舊可以永不褪色的那份深情。讓我們一起感受這內心深處的柔軟,一起去經歷這生死碾壓之間,歲月的芬芳。
這次沙龍,我們把影片截取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戰亂之前的和平年代,門不當,戶不對的男女主角,怎樣追隨內心深處的快樂與追求。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在集中營中,父子如何在狼群中,如履薄冰的生存,父親又如何在死亡的陰影下,保守好孩子那顆童心,而不被環境扭曲。
· 男主第一次見到女主的時候,他的稱呼是「公主」。
其實,每一個媽媽,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長不大的小公主,無論她背負著多少責任,經歷了多少辛苦,她都希望有一個人,可以把她捧在手心裡,而且,每一個女子,能作為一個母親,都不容易,都值得「公主」一詞的細心呵護。而影片中的男主,第一次的稱呼,就決定了女主在他心中的地位。也許,有人會說,在荷爾蒙波動期間,公主一說,自然輕而易舉,可是,隨著影片的深入,我可以看見,公主一詞,是刻入他的心底,終其一生,這樣的情愫,才更難能可貴。
· 在女主未婚夫同意她不去市長家吃飯的短短幾分鐘內,未婚夫輕易當面反悔了,完全忽略了剛才同意女主的約定。
一段感情的傷痕,通常不是一個一刀切的裂痕,而是在不經意間的一次次鈍砍,乍一看完整無缺,仔細看來,確實是砍的傷痕累累。
我們在社會上,都會面對各種的壓力,或者誘惑,可能來自上級的壓力,可能來自自己想升遷的欲望,當這些事情,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在家庭與野心中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的重心在哪裡,我們會向彼此坦白,說出感受,還是敷衍應付,給予對方錯誤的期待,加大以後傷害的可能性呢?
無論對愛人,還是對孩子,我們最容易輕易的忽視他們的感受,因為我們篤定,他們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資產,我們的囊中物,他們不會離開,他們的心不會走遠。可是,當家人失望的看著你,當孩子們喊著「你老是騙人」的時候,正如這影片中的未婚夫貌似贏了市長的看著,卻失掉了未婚妻,貌似贏得了事業,其實輸掉了人生。
· 女主對未婚夫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只是一杯雪糕,一次散步,可是,偏偏這微小的願望,卻難以滿足。
生活中,其實真正打動人的,通常是小細節,人生本來就是油鹽醬醋茶。夫妻也好,父母子女也罷,在回想人生路上,留在腦海裡的,通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畫面,冬天裡的一碗溫暖的麵條,路燈下那個等待自己拉長的身影、、、即便是微小的願望,被冷漠的忽視, 也會心心念念。這些微細節的移情感受,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通常,人們在疲憊中並沒有精力去感受,那,至少需要表達,生活中,有時候,更需要直男直女,不需要彼此去翻譯彼此的心跡,而是讓對方聽見,看見。對待孩子也是一樣,我們父母含糊其辭,孩子們也不知道怎樣理解父母的辛苦,也學不會在親人間,坦誠的表達心聲。對家人們的正確的表達,就像種子一樣,埋在心底,等著以後,會開花結果。
· 女主發現裝成服務生的男主的時候,顛覆形象,鑽到桌子底下,明確了表白了自己的心跡。
女主並沒有選擇富裕的未婚夫,而是勇敢的選擇了自己內心深處想要的那份愛情。有時候,我們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否可以為了自己希望的到的,勇敢的放棄目前擁有的,或者是一直以來衡量自己的得失標準,去尋找內心最真實的答案。
如果一個媽媽,到底想得到一個怎樣的孩子,一個永遠愛自己的孩子,還是一個可以給自己增光揚面的孩子,這兩者其實未必矛盾,但,在衡量的時候,孩子的感受與自己的感受,一定會有先後。
而媽媽本身,是否也想找到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得的快樂,能否拋開所有重擔,獨獨留一點空間給自己,耕耘自己內心得世界?
有一種思維格局,是清零思維,就是願意為了自己長期的夢想,而暫時放手目前的擁有,貌似從零開始,實際擁有更多的希望,也許,我們都應該嘗試一下,放棄世界的準繩束縛,和女主一樣,去追尋真正的幸福。
· 在得知丈夫和孩子都在火車上的時候,女主毫不猶豫的要一路追隨,正如她當年毫不猶豫的追隨心中的幸福。
什麼叫勇氣?媽媽也去集中營,算不算勇氣?有沒有你跳我也跳的勇氣。其實,人生中,有人稱呼這個行為,為傻氣。坦白說,感動人的,往往就是那份傻氣,什麼的都理智的去解決,說的是道理,可是,人們間,在乎的是愛就愛了,沒有道理。但,反一面看,真實生活中,人們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有時候就是在道理與傻氣中,猶豫不決,確實不容易,正因為在情感上,傻氣才會讓人感動。當一家人在一起,傻氣一點又有何妨呢,有什麼難處,是一家人不能一起面對的呢?就是像女主一樣,勇敢的傻氣一次,和孩子們傻氣的打一次遊戲,和孩子們傻氣的翹課一次,和愛人一起傻氣的吹無數氣球懸掛家裡、、、、找回最初的自己,在偶爾的傻氣裡,愛出天際!
· 影片裡,男主冒著生命危險,冒充會德語來解釋集中營規則給孩子聽;在勞作時候,根本是竭盡全力的活著,艱難的想放棄,一聽說停止勞動會被殺害,立刻又挺直腰堅持,因為他還有孩子要撐著。可是,當他面對孩子的時候,又是怎樣的表情呢?一張歡樂的笑臉,一個溫暖的懷抱。
成人的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責任在肩膀上,哪怕再辛苦,都要挺著,有時候,累的不止是身體,更是心力。有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弗蘭克爾曾經在納粹集中營裡關押過。他說,在集中營裡,有的人為了生存,越來越惡毒,而有的人卻在這樣極端的環境裡,越發散發著人性的光輝,亦如這片中的男主。
平淡的日子裡,看不出什麼人性的光輝,平順的生活中,我們也不容易發飆。只有在心裡疲憊的時候,我們的表情,才會蓋不住心情。許多媽媽們在問,我學了那麼多控制情緒脾氣的方法,為什麼還是會忍不住呢?其實,人的心如能寬廣如海,看高看遠,一塊小石塊,如何能激起大波瀾呢?在歷史長河裡,在生死碾壓間,和平時期經歷的,又算得了什麼?在一地雞毛的生活裡,讓我們一起放大那份心胸,一起尋找人生的美麗。
· 當孩子發脾氣要回家時候,爸爸的其實是擔心的撕心裂肺的,一出門,必死無疑。可是,他卻能忍的下來,同時,在後面逃跑的生死攸關的時刻,爸爸對孩子千般交代,孩子也很配合的聽話。
在這一期家長觀影沙龍中,有家長聊道,孩子為什麼可以這樣的聽話,我怎樣才能教育孩子順服?
順服?孩子為什麼要順服?孩子只有在權威下服從的表現,才是順服,他們不具備理智控制情感的能力,他們只能本能的被恐懼驅使,服從他人。
孩子的配合,並不是他對父母的順服,而是滿滿的信任啊!這份信任,早就在他每一天的生活裡,一點點的滲透進他的心靈。我們可以看見,不論是為逃避洗澡而躲進柜子,還是為孩子編織集中營遊戲規則,父親那種鮮活的愛,是透過心底最深處的童真表達出來的,不是淚水,不是說教,而是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而我們呢,看著劇情發笑,可是,笑著笑著,心裡確實苦澀的。有人告訴我,每一個喜劇後,都隱藏著一個悲劇。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找到那顆丟掉的童心,用童心才能換童心,用信任才能換信任。
在這一期家長觀影沙龍評論,我先寫到這裡。也許,有人問,這不像父母教育的方式啊。可是,什麼是方式?一杯奶茶,有人喜歡用優雅的歐式杯子,喝出格調;有人合適用吸管,喝出簡約;有人喜歡用水晶碗杯,用勺子喝出悠閒、、、什麼容器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杯奶茶,喝出你心底的味道,重要的是,所有人生的味道,不是他人告訴你的,而是你自己,用心去品的,那,才是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