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傳統觀念裡,在妻子生產的時候,丈夫是不能進產房的,只能在外邊焦急等待。但是隨著觀念的開放,近些年來,丈夫不但進入產房配妻子生產,還有的人將自己孩子出生時候的場景用攝像機記錄下來,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一起回憶。
最近一段視頻在網絡走紅,視頻中剛出生的嬰兒不但沒有哇哇大哭,反而伸出手臂對準媽媽的方向,看他的樣子是想要媽媽抱。當時在場的護士都開玩笑,小孩子一定是明白自己媽媽很辛苦才生出了自己,所以要抱抱自己的媽媽。
網友們表示自己也被這個小暖男打動了,紛紛評論「有這樣的孩子,十月懷胎好像都不那麼辛苦了」,「這樣的孩子以後當然會聽話懂事」,「這才是媽媽的好兒子!」不過在看視頻的時候,細心的網友也主要到孩子的皮膚比較粗糙,身體上還有一些麵粉似的東西。於是紛紛在網絡上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當得到專家解答後,才明白這些是嬰兒出生後的正常現象。
有些嬰兒的正常生理現象需要爸媽了解:
1. 胎脂
因為寶寶原來在媽媽的羊水裡發育,所以會長出一層用來保護和抗菌的胎脂。隨著嬰兒的出生,這層胎脂也會覆蓋在嬰兒身上,看起來不是特別美觀。但是過幾天就會正常脫落,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寶爸寶媽們不用刻意去清洗。
2. 便便顏色不正常
有些嬰兒出生後,會排出褐色或者綠色的便便。這是剛出生的嬰兒會出現的正常現象,一般一周內這種情況會消失,寶媽們看到不用大驚小怪的。
3. 紅尿
有的新手爸媽看到自己孩子尿液是紅色,就非常的慌張,以為孩子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其實孩子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因為尿量少,所以尿液呈紅色,這也是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慌張。一般過幾天情況就會消失。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請醫生來診斷。
4. 吐奶
不少寶媽都會對寶寶吐奶這件事感到憂慮,有些父母甚至因此不敢給孩子餵奶。但這種情況百分之八十的新生兒都會發生。因為寶寶剛剛出生,多數時間都是平躺在床上。如果吃的太飽,很容易就會產生吐奶的情況。嚴重的時候,甚至口鼻會同時溢奶。這種現象在寶寶長大一些後,就會好轉。
5. 乳房部位浮腫
嬰兒如果在出生一周內出現胸部浮腫,乳房部位出現不正常顏色的乳暈甚至有少量乳汁分泌的現象,家長千萬不要慌。這是因為在母親體內時,受雌性激素的影響所產生的正常情況。這種症狀可以自行消退。千萬不要擅自做主餵孩子吃藥。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6. 四肢抖動
嬰兒有時四肢和下顎抖動,這是因為嬰兒的神經系統正在發育,對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會產生比較過激的反應。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全身緊縮,下顎抖動。
沒有育兒經驗的寶爸寶媽一定要多向相關人士請教,或者自己購買一些育兒書籍來學習,這樣的話,孩子才會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孩子的事情永遠都是大事,父母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希望父母對新生兒的身體情況多一些了解,讓寶寶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