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家長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試試從這3個方面入手

2020-12-22 玥媽媽聊育兒

日常跟孩子在小區散步的時候,鄰居看到我們家孩子能嘰裡呱啦地說話,就會投來羨慕的眼光,隨後會帶著點嫌棄的語氣說自己孩子,現在他都已經兩歲多了,還是不太會講話,真是讓人操心。

其實我們家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也還是不會一整句話地說出口,只是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但我堅信,只要我堅持陪他說話,鼓勵他,那他說話就是遲早的事情,但很多家長並沒有這份耐心,自己沒做到位,還總覺得自己孩子有問題,甚至帶著他去做各種檢查。

後來我跟鄰居孩子聊了一會發現,其實孩子並不是不會說話,只是會說的詞語,句子並不多,他還是能通過一些零碎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想這個說話少,說話晚的問題也困擾著很多家長,今天就來分享一下關於孩子說話的那些事。

一、關於孩子說話的誤區

1、覺得說話晚的孩子就有毛病

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到兩歲就嘰裡呱啦地講話,自己孩子已經兩歲多還不會說話,總是擔心孩子有什麼問題。

接著就會帶他去醫院進行各種檢查,沒想到錢是花出去了,但結果一出來,基本上顯示孩子各方面都正常,那家長就更鬱悶,為什麼自己孩子就是不說話呢。

這不但讓家長容易陷入焦慮,還會讓他們病急亂投醫,盲目去報一些語言啟蒙的早教班,或者讓孩子吃一些亂七八糟的偏方。這樣不但不能很好激發孩子語言,還可能會給他們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一個問題孩子。

2、會叫人就覺得會講話

當孩子一歲左右就能學會叫爸爸媽媽,我想每個家長聽到這個稱呼都非常激動,覺得孩子會叫人就已經會說話了。但孩子到了3歲左右,還只是會說一些疊詞,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一句話表達出來。

很多時候家長就容易把會開口叫人和會說話畫上一個等號,如果孩子到3歲還是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那家長的確需要去引起重視了。

二、了解孩子語言發育規律

看到以上誤區,就能知道其實很多家長都會過早或過晚關注孩子說話的問題,其實孩子說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說話不是一天半天就突然學會的,是需要家長慢慢引導和培養才行。下面我們就看看孩子在不同的月齡,應該會說點什麼,掌握了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家長才能更從容地面對他們說話的問題。

1、1歲以內

一般孩子在5-6個月左右就會開始模仿家長說「爸爸」「媽媽」的發音,但其實此時的他們根本不理解字面的意思,就僅僅對這個聲音覺得熟悉,喜歡模仿而已。孩子也會對不同的音調,音量做出不同的反應。等他再過一兩個月,就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會區別自己親人跟其他陌生人的聲音。

到了9-10個月左右就能聽懂家長簡單的指令,一歲之前也能叫出他們常見的物品,人物的名字來。

2、1-2歲

這個階段能把一些簡單的詞語放在一起使用,也會模仿大人說話,開始學會用一些問題來豐富自己的詞彙量。這個階段的孩子儘管他說得不怎麼溜,但其實他能明白很多家長說的話,家長儘管給他們做足夠的詞彙量輸入就可以。

3、2-3歲

這個階段被稱作是「語言爆發期」很多孩子都是這個年紀突然說很多話,他們理解和表達能力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儘管發音不是太準確,但還是能把一句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

4、3-4歲

這個階段就是孩子上幼兒園時期,會接觸更多的人、事、物,能學習和明白更多詞語的含義,他們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可以講故事或者描述事情,同時也會問很多天馬行空的問題,發音上也會越來越準確。

5、5-6歲

可以自己造句,對語法的知識也越來越純熟,也可以跟家長以外的人很好地交流,能明白和使用更長更複雜的句子,也學會更多形容詞,用自己的語言去發表更多的想法。

其實每個孩子發育情況都不一樣,稍微早一點和晚一點其實都問題不大,只要孩子並不是有什麼病理原因,家長都是不用過分擔心,你們的焦慮反而會增加孩子學說話的負擔,讓他們對說話晚這個事情耿耿於懷,更容易產生精神壓力。

雖然孩子沒什麼問題,但家長還是會擔心孩子怎麼到了合適的年齡都一直少說話或說話晚,其實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是孩子的原因,家長也要從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環境出發,找找原因。

三、說話遲的原因

1、父母本身就不愛說話或太有主見

如果本身父母就是不愛說話的人,那麼怎麼能要求孩子就是一個話癆呢,想要孩子變活潑,變話多,首先你自己就要成為這樣的人。

另外,如果家長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平時孩子吃什麼,穿什麼,幹什麼都幫他安排得妥妥噹噹,孩子想說話之前,你就已經幫孩子把想說的說出口,那試問孩子還有什麼機會能把自己想說的說出口呢。

2、孩子生活在沉默寡言的環境中

一些孩子可能不是經常有父母的陪伴,平時都是給爺爺奶奶照顧,那麼老人家可能比較多的時候都是沉默寡言,那孩子生活在這個環境中,自然就沒有刺激他說話的人,加上老人家也不太會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孩子就更容易缺乏語言鍛鍊的機會,從而導致說話晚。

3、家長沒有重視孩子這方面能力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說話是他的本能,就算不教,他也能自然而然學會,這樣就導致家長沒有格外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打算順其自然就行。

其實家長有注重和沒注重這方面的鍛鍊,差別還是很明顯,試問家長平時沒怎麼跟孩子互動,除了逗一下孩子就不跟他交流,就算說話就只是來來去去說那麼幾個詞,那孩子從哪裡積累更多的單詞和句子呢。

如果覺得家裡孩子有說話晚的問題時,先從自身找原因,找到原因後才能對症解決。

四、 如何鍛鍊孩子說話

1、自己多開口

如果家長平時不怎麼說話,但為了孩子著想還是需要做出點改變,在孩子小時候不要以為孩子不跟你互動就是聽不懂做了也沒意思,如果你不多說,他就更聽不懂。

不過家長要分清楚,話多並不是指你要整天在孩子前面說別人是非,嚼舌根,這樣話還不如不讓孩子聽,話多是要儘可能給孩子輸入更多的詞彙量。

例如在街上走路的時候,可以跟孩子介紹現在你們看到什麼,對眼前的事物還可以加一些簡單的形容詞。

另外,平時在家,也可以跟孩子描述自己正在做什麼,例如自己正在做飯,正在衝奶,正在切菜等等,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描述得越具體越好,能幫助孩子理解。

要是孩子對某個玩具,某個物品感興趣,家長也可以針對性給他介紹,加深他的印象。

2、多問問題

家長做到儘量多說話之外,接下來就要對孩子進行多問,但記得不要單純問孩子是非題,「是不是」「好不好」「喜不喜歡」這些既不能拓展孩子詞彙量,又不能拓展他的思維,我們要多問選擇題,問他喜歡吃什麼水果,喜歡穿什麼衣服,玩哪件玩具等等,這些都能激發他說話的衝動,達到鍛鍊的效果。

3、多看書,累積詞彙量

如果家長真的不知道跟孩子說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孩子讀繪本,因為你不用想要說什麼,直接照著書本裡面內容讀給孩子聽就是了,當然讀的過程要加上自己的表演,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書本裡面的內容,讓他累積更多的詞彙量,而且現在很多書本都有設計一些小互動,非常適合家長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4、運用多感官進行體驗

教孩子說話,除了以上方法,還可以進行多感官鍛鍊,平時教孩子一些名詞的時候,可以給他們看到實物,如果介紹動詞的話,就用他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的方式來學習,這樣能加深他的認知。

例如跟孩子介紹這是一個蘋果,可以給孩子描述蘋果的顏色,還可以拿出一個蘋果讓孩子聞聞蘋果的味道,摸摸蘋果的質地,試一下蘋果的口感等,這樣孩子才能全方面認識蘋果。

5、鍛鍊咀嚼肌

咀嚼肌沒鍛鍊好,不但影響孩子飲食習慣,還會影響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等。家長在孩子該添加輔食的階段就給他添加。

在4-6個月可以開始嘗試米糊狀的輔食,等他到了8-9個月的時候,就是咀嚼肌鍛鍊的好機會,要開始過度到小顆粒的食物,到了1歲之後,就可以向成人的食物進行過度,如果孩子到8-9個月的時候還一直吃泥狀的食物,不但會讓他們厭食,可能還會影響他們日後說話。到了合適的年紀給他們調整輔食的性狀。

6、鼓勵孩子說出口

很多時候孩子腦袋想到的東西,嘴巴跟不上,就是一直咿咿呀呀說半天都沒表達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於糾正或者幫孩子說出口,可以鼓勵孩子慢慢說,想清楚再說,就算說錯了,家長也不要取笑他,這會打擊他的自信心,讓他對說話這個事情產生抗拒。

只要孩子嘗試主動說話,家長都給予鼓勵和支持,增強孩子的自信,這樣他們才願意多開口。

總結:

雖然孩子說話是一個自帶的能力,但家長重點培養和鍛鍊他們這方面的能力,也會對他們日後上學,工作有很多好處,現在社會上靠說話就能賺錢的大有人在,要是孩子說得好,說不定日後能成為他一個優勢。

遇到孩子說話晚,說話少,家長不必過分焦慮,只要做好自己,給孩子做足夠多的輸入,剩下的事情就靜待花開吧。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其實孩子說話晚,並不一定就是身體的發育出現了問題,而有可能是家長自身的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找到引起孩子說話晚的因素,然後再針對性的解決。其實家長的這個想法正是限制孩子語言發育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扔在一邊,讓他們自己把玩,殊不知這種缺少有效的陪伴直接會導致孩子說話晚。
  •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別再曲解了,家長要注意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看來這有可能就是導致孩子一直不說話的原因,於是閨蜜在後面的時間裡開始可以逼著孩子說話,每當孩子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閨蜜就制止家裡的大人,讓孩子自己開口表達出來才幫助孩子。後面每當孩子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都只能自己表達出來,因為孩子本來就是個聰明的,漸漸的孩子會說的話也越來越多,為此閨蜜也狠狠地鬆了一口氣。
  • 寶寶說話晚,家長要積極引導,試試這4種方法
    寶寶牙牙學語的樣子特別可愛,可是有些寶媽等著一天等太久了,同齡的寶寶已經會說話了,可是自己家的寶寶卻還不會說話。 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早,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晚,如果寶寶說話晚,家長要積極引導,讓寶寶儘早學會說話,這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說會起到正面的影響。
  • 孩子為什麼說話晚?這個原因,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貴人語遲」不是病,只是家長容易急出病:「這孩子,不會有啥毛病吧?」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脫離群體生活,養護人和孩子的語言交流太少,性格過於內向等等,都會造成孩子說話晚。還有一個原因,容易被家長忽視,那就是——家長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
  • 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原因可能在家長那,你是嗎?
    一般來講,孩子說話晚,可能和家長的這些行為有關。如果你家也中招的話,就要儘早糾正了。孩子各個階段語言發育的表現因為每個孩子的語言發育程度不同,所以即使是同齡人,在語言的發育方面也會有差異。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孩子語言發育的表現來對照自己家孩子,看看是不是真的說話晚。
  • 孩子說話晚,可能有三個原因,家長們別忽視
    但其實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跟智商是完全沒有關係的,所以家長別會錯了意,也別搞錯教育方向。朋友家兒子蛋蛋七個月了,但是截止到目前,孩子沒有想要說話的欲望,即使家長不斷「誘導」。所以最近朋友特別著急,甚至一度覺得自己家孩子可能是智商低,所以才說話這麼晚。
  • 孩子開口早或晚,不在孩子身上,可能是家庭原因
    "你這孩子嘴怎麼這麼值錢,讓你說句話咋這麼難",想必這樣的話大家都應該聽到過,有的孩子3-4歲了還不會說話,家長急得了不得。要不是孩子會喊一些簡單的稱呼,估計家長都會懷疑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可是孩子不說話家長對著孩子干著急,原因真的就只出在孩子身上嗎?
  • 孩子說話晚,可能有4個方面的原因,家長要把握好語言黃金期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有效工具,語言能力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不過不同的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也不同,有的孩子說話晚,有的孩子說話早。對於說話晚的孩子,父母該怎麼辦呢?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家長做到這3點,寶寶口齒伶俐說話溜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基本有3大類的原因:生理、心理和家庭原因,其中家庭原因是最常見的。生理、心理上的原因比較好理解,要麼是孩子的聽力或發聲器官發育出現問題,要麼是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心理出現問題導致的。這兩種其實不算常見。
  •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位家長私信問,他的孩子說話晚,應從哪些方面找原因,恰好以前發過一篇這樣的文章,分享如下:兒童的語言發育,是和智力發育以及運動發育同時進行的,智力的發育直接影響語言的理解能力,口腔肌肉的發育使人兒童可以發出清晰準確的聲音,兩者又共同影響著語言的表達能力。
  • 為什麼孩子說話晚要引起重視?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說話?
    孩子的生長發育時刻牽動著家長的心,看著同齡的孩子都能嘰嘰喳喳跟大人簡單交流了,自己的寶寶還只是哼哼哈哈,連平常的叫喊稱呼都成問題,家長不免擔心又著急。這個時候,家裡有些長輩可能會拿出「貴人語遲」、「晚說話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等一套說辭來自我安慰。那麼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重視嗎?
  • 為什麼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一定要清楚這幾點
    那麼孩子不說話,說話晚究竟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2歲的孩子經常使用的詞彙還不到20個,並且不會綜合使用,父母首先要做的便是帶孩子到兒童醫院做聽力測試和相關身體檢查,以排除孩子是否存在生理原因造成的發音困難,如聽力障礙或構音器官異常。排除了生理性的原因後,家長就要查找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 孩子出口成「髒」怎麼辦?改變孩子的壞習慣,可以從這3方面入手
    有些時候,孩子會喜歡模仿自己同齡人說話,比方說幼兒園的小朋友講什麼樣的話,孩子覺得好玩就跟著說了。原因3:身邊長輩的影響對孩子來說,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長輩,說的話都會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說孩子的父母不喜歡說髒話,但是其他長輩喜歡說的話,仍舊會讓孩子有樣學樣,跟著學怎麼說髒話。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這樣的情況,避免孩子與喜歡說髒話的長輩過多地待在一塊。
  • 孩子說話晚,家長應該怎麼辦?原因有這5點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再大點就自然會說了,但是很多孩子到了3、4歲還是不能夠表達自己一些簡單的需求,吐字不清晰,可能是因為寶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的行為造成的。跟著育兒助手敬邦手推車一起來了解一下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吧。
  • 孩子說話的早晚影響智商?家長3點誤區讓孩子晚說話,千萬要重視
    孩子一出生,就承載著父母所有的希望。父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當孩子學會叫父母的時候,叫爸爸媽媽。這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回報的。但是孩子遲早會開口,甚至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儘早開口付出很多努力。一般寶寶什麼時候說話?
  • 孩子幾歲開口說話正常 孩子說話晚要警惕語言發育遲緩
    小明今年快3歲了,但只會喊「爸爸媽媽」,而且吐字也不是很清晰。平時也很少開口說話,每次想要什麼,就用手拼命地指著,咿咿呀呀地喊著。即使家裡來了人,他也不理,只是蒙頭玩自己的玩具。  小明媽媽說:「我很著急,可是老人都說這是『貴人語遲』,說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聰明,福氣好。」孩子已經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卻遲遲未開口。這真是老話說的「貴人開口遲」嗎?
  • 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孩子1歲多不會喊爸爸、媽媽,2歲多不會說句子等等,均是孩子說話晚的表現。孩子說話晚是指其語言發育沒有達到與其年齡相應的水平,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好。那麼孩子說話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家長帶養方式不當造成的孩子說話晚1、家裡語言環境複雜(如地方口音、普通話等多種語言),影響孩子的仿說,降低孩子對事物的認知理解,從而導致小孩說話晚。2、家長常常在孩子發出需求信號之前,就已經滿足了寶寶的欲望,孩子不需要說話就可以達到其目的,即無說話欲望。
  • 寶寶說話晚不一定是自閉症,多半跟這幾種原因有關,家長別忽視
    並且這些還都是以前學的,都快急死了,真的很擔心是不是也是自閉症啊,我現在約了專家,這周就去醫院檢查呢。」看到媽媽們如此焦慮,有位寶媽便在群裡說了幾句,其實孩子說話晚,不能光憑這一點就斷定是自閉症,也要從多方面去觀察,還有孩子不愛說話和家長的引導也會有很大的關係?家長還是先從自身找原因吧。說完這些,媽媽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算是暫時鬆了一口氣,繼續觀察和引導孩子。
  • 孩子懶惰是家長慣的,與其說教,不如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懶惰是家長慣的,與其說教,不如試試這3個方法很多家長平時對孩子也都是十分寵溺,只要孩子想幹什麼,家長基本上只要不過分也都隨他去裡。在家裡,家務活也不讓孩子幹,孩子自己的衣物什麼的也基本上是大人幫著洗了。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越來越懶,以至於大人再也&34;不動了。
  • 說話晚的孩子,大多來自於這3種家庭
    孩子說話晚,可能是家長這3種教育方式所致帶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孩子在1歲左右模仿能力達到了高峰期。導致孩子到了該鍛鍊咀嚼能力的年齡,媽媽還總是給孩子吃糊狀類的食物,原因是為了孩子好消化。比如文章開頭麗麗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麗麗就是一位過於憂心孩子的新手媽媽,到了孩子該鍛鍊咀嚼能力的年齡,由於擔心孩子自己咬不爛食物,所以總是不給孩子吃硬的食物。結果到了3歲還不會說話,要知道孩子沒有在合適的年齡鍛鍊好咀嚼能力,是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