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刻把握黨風廉政建設規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鬥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必須統籌聯動,增強總體效果。
今年以來,貴州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系統思維,一體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三不」機制建設,既重拳出擊、正風肅紀讓人不敢腐,又以案促改、完善制度機制讓人不能腐,更加強警示教育、涵養政治生態讓人不想腐,實現懲治同向、同進,在深化標本兼治、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放大震懾效應
——在推進「不敢」中挖掘「不能」和「不想」的功能
「我想明白了,逃避終究不是辦法,與其整日擔驚受怕,還不如相信組織、緊緊依靠組織,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前不久,黔東南州某單位負責人蔣某某主動到州紀委監委投案,交代了自己收受購書款回扣的問題。在高壓震懾下,今年以來,全省共有356人主動向紀檢監察機關投案。
數據背後,是貴州持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形成「不敢腐」氛圍的有效實踐。
在具體實踐中,貴州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聚焦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掃黑除惡、中央巡視整改等工作,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部門和行業,對腐敗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今年1至8月,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332件,黨紀政務處分7654人,持續強化不敢、知止氛圍。
「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查辦案件不是最終目的,不能就案辦案。」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貴州堅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審查調查全過程,綜合巡視巡察、日常監督等發現的問題線索,注重從政治上、思想上分析成因,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讓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幹部敬畏紀律規矩,用理想信念和黨的政策教育轉化審查對象,使其真心認錯悔錯改錯,在不敢腐中激發不想腐。
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某單位幹部劉某某在接受組織審查調查時,多次拒絕組織挽救,不如實交代自己的問題。辦案人員結合劉某某實際,擺事實、講道理,最終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實向組織坦白。
在查處案件的同時,注重挖掘背後的深層次問題。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用好用活紀律檢查建議書和監察建議書,督促相關單位拿出切實方案,填缺補漏,將「不敢腐」和「不能腐」貫通融合。如黔南州三都自治縣紀委監委針對該縣某醫院違反紀律規定,超標準發放勞務費的問題,向縣衛生健康局發出監察建議書,督促其舉一反三,健全完善制度規定,引導黨員幹部嚴守紀律規矩。
補齊制度短板
——在推進「不能」時,貫通「不敢」和「不想」的實踐
2018年2月,貴州省監察委員會正式成立。從那時起,省紀委監委就一直思考和謀劃如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新任務。
強化以案促改、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注重從典型案件中查找監督管理薄弱環節和制度漏洞,是近年來省紀委監委的具體做法之一。
針對袁仁國系列腐敗案件暴露出的大搞特權、以酒謀利等問題,省紀委監委協助省委在全省範圍內開展領導幹部利用茅臺酒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整治,督促茅臺集團建立領導幹部插手茅臺酒經營活動打招呼登記備案制等61項管控制度,封堵「靠酒吃酒」的「後門」。通過系統整治,茅臺集團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1億元,同比增長12%。
從查處案件後跟蹤整改,到督促案發地區、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堵塞制度漏洞、重塑良好政治生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堅持在推進不能腐時貫通不敢腐和不想腐。
圍繞日常監督、審查調查、巡視巡察中發現的體制機制問題和制度漏洞,省紀委監委積極改革體制機制,著力構建「3+1」監督工作格局。
——構建省委黨內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機制,聚焦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等情況建立各地各部門「政治監督活頁」,將政治生態分析研判情況列為「政治監督活頁」主要內容,夯實監督基礎,強化政治監督。
——結合「數據鐵籠」試點工程建設,積極構建貴州省管幹部廉政檔案系統,配套設立分層級分部門管理和查詢權限,圍繞幹部信息、問題線索及處置情況、廉政意見回復情況等,協調組織、人事等部門收集完善資料,實現了重點監督對象電子廉政檔案全覆蓋。
——鞏固深化拓展領導幹部利用茅臺酒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整治成果,持續推動落實《關於嚴禁領導幹部利用茅臺酒謀取私利的規定》,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專題展暨警示教育。
——構建左右貫通、上下聯動的巡視巡察工作格局,推動市縣巡察向村居延伸,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裡」。同時,為讓制度約束力更加深入人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查處違紀違法人員同時,通過常態化開展提醒談話,抓早抓小,提醒黨員幹部嚴守黨的紀律和規矩。今年以來,全省共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幹部26445人次,其中第一、二種形態24853人次,佔比94%。
強化警示教育
——在推進「不想」過程中,體現「不敢」和「不能」的約束
「確實感覺到了『痛』,工作以來還是第一次參加如此『真刀真槍』的民主生活會。」談到不久前結束的「一案一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安順市普定縣委一名縣委常委如此感慨。
去年以來,安順市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了普定縣公安局黨委原書記、局長陳某某,紫雲自治縣公安局黨委原副書記、政委趙某等一批公安系統系列腐敗和黑惡勢力「保護傘」案件。
針對系列腐敗案件暴露出的部分黨員幹部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問題,安順市紀委監委綜合巡視巡察、審查調查、監督檢查、派駐監督情況,對全市公安系統政治生態進行分析研判,從抓警示、抓責任切入,組織召開全市公安系統「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會和專題民主生活會,督促「關鍵少數」對照鏡子認真檢視。
「『一案一整改』拿身邊人、身邊事作為案例,通過深入查擺,在增強不想腐意識的同時,持續強化不敢腐和不能腐的約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貴州建立「一案一整改」工作機制,在案件查辦過程中,同步深挖剖析思想、責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案件查辦後,在案發地區、部門和單位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和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重回「案發現場」找原因,把反面典型跌入違紀違法深淵的教訓說深說透,讓警示教育振聾發聵、入腦入心。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對965個案件開展「一案一整改」,督促案發單位召開警示教育大會618場,專題民主生活會或組織生活會306次。
在開展警示教育,持續敲響不敢腐警鐘的同時,貴州還注重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因素,建立健全同級同類警示教育機制,增強各級黨員幹部遵紀守法意識,強化「不能腐」的韌性。如黔西南州紀委監委用好身邊「活教材」,組織篩選各領域各部門92個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和17個先進典型事跡,分層分類、因崗因需量身定製教育「套餐」。
「三不」內在一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貴州通過系統謀劃、一體推進、同向發力,紮實推進了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貴州省紀委監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