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跡鑑定專家從隻言片語裡「讀」清案情

2020-12-22 騰訊大浙網

幾百萬元的擔保合同上有他的籤名,他卻堅稱系他人偽造;綁架撕票,勒索信上故意偽裝的筆跡能夠指向真兇嗎;老父親去世前留下了兩份遺囑,遺產到底給哪個子女……

三個案例,來自不同社會領域,但是打開它們的「鑰匙」都是筆跡鑑定。

在技術鑑定中,有一個重要領域叫「文件檢驗」,包括筆跡、印章印文、筆墨等的檢驗,有講究,有故事。 筆跡鑑定專家,他們不拿解剖刀,從隻言片語裡「讀」清案情。錢江晚報記者請他們專門把案例「讀」給你看。

文檢不是簡單的眼力,也要依靠高科技的儀器,綜合檢驗,更多奧秘,詳見下期「形形色色的假借條」。

案例一:數百萬元的擔保合同上,籤名是真是假

文件檢驗是浙江漢博司法鑑定中心的強項。中心原主任、現首席專家顧問胡祖平是「公安部重點實驗室文件形成時間研究中心南方基地」主任,「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協會文檢專業委員會」委員。他是浙江省法院系統文檢專業的創建人之一,從事文檢工作已25年。

在他眼裡,每一張送檢的紙片背後都是一個等待破解的秘密。而這個秘密一旦揭開,有時候涉及上百萬元的資金,有時候是一個人的罪與罰。

這兩年金融危機,到「漢博」來做鑑定的借條以及擔保書越來越多。這是兩年前的一個案例,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送檢單位是某地市法院。

該地銀行有一筆貸款到期無法收回,遂要求當時貸款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也就是說,這筆高達數百萬元的別人的借款,現在要由擔保人來償還。但是擔保人急得要用性命擔保,說當年《保證函》上的籤名不是他籤的。(見上圖)此鑑定過程就是確定左邊的檢材跟右邊的樣本是否為同一人所書,也就是說,擔保人籤名到底是不是他自己籤的。

針對這份檢樣,專家胡祖平教我們這麼看:

籤名,是個瞬間完成的過程,具有一種整體趨勢,包括了筆畫、字間的意連和呼應關係,這種關係在其所有的籤名中是穩定的,也就是此人的書寫習慣。

一,從單字、偏旁、筆畫等特徵上看書寫習慣:粗看,「檢材」和「樣本」從字體、字形和大體搭配關係上看,非常接近。到底是真跡,還是「摹仿」。通常,摹仿筆跡具有「慢、抖、停、描、平」等特徵,「大同小異」,現在水平比較高的摹仿,「抖」「描」已經不大出現了,讓我們看細節等深層次特徵。

如,「華」字,第一筆撇筆,檢材是自下而上,而樣本是自上而下。這種運筆上的差異是本質的。另外,筆畫的弧度、幅度、單個筆畫起收筆特徵都有差異。

二,筆力:是書寫中用筆力度的輕重表現。尤其體現在籤名上,筆跡應有明顯的輕重緩急,流暢而有節奏,如樣本中所體現的那樣。而檢材中的字,所有筆力都沒有輕重緩急,用儀器查看,文書背面亦沒有壓痕深淺。

所以,鑑定意見是:這個籤名為摹仿。(註:摹仿筆跡也要區別其他如老年人筆跡、醉酒筆跡、書寫條件變化筆跡等,那些雖然筆跡與正常書寫也有差別,但不是摹仿,而屬於其他「非正常筆跡」)。

案例二:字跡故意偽裝的綁架勒索信,能指向真兇嗎

數年前,浙江某平靜的小山村發生首起綁架案。村民林某報警:我的孩子被綁架了。警方趕到現場,好心的村民都聚集在林家,現場完全被毀,唯有林某拿出一封勒索信,皺巴巴的信紙,歪歪扭扭的字跡,大意是:5萬元放到指定地點,拿到贖金,就放人。

林某想不通,自己不是富翁,平時也沒跟人結過梁子,怎麼綁架就落到兒子身上了呢!

警方叫林某按綁匪所言準備好贖金放到指定地點,警方則在旁布控,但是第二天綁匪沒有出現。

兩天後,第二封信從門縫裡塞進來了,仍然是那種彆扭的字跡:知道你報警了,決定撕票。此時,警方除了在村子周圍布控、嚴加排查外,又請了多位文檢專家對勒索信進行分析鑑定。

此時林某察覺到同村的外甥這兩天言行舉止有點異常。外甥被帶到派出所詢問,他承認了綁架事實,除了口供,如果能夠確認勒索信為外甥所寫,證據才算過硬。

故意偽裝的字跡,這種鑑定難度很大。有文檢專家認為這兩封勒索信不是嫌疑人所寫,在一審時「外甥」又當庭翻供,說不是他做的。警方遂求助於在文檢領域頗有知名度的胡祖平。

胡祖平說,勒索信通常是「偽裝筆跡」,這個和前面所說的「摹仿」剛好相反,「摹仿」是以假亂真,特徵是「大同小異」;而偽裝筆跡則是「大異小同」。因為當年的勒索信在鑑定完畢之後封存於法院案卷,我們用一份「偽裝筆跡」的借條來教你看真相。(見右圖)

一、 看筆跡變化:本案檢材中的籤名,存在結構鬆散,字體變形,字形故意變大等現象。

二、 看細節特徵:將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進行比對檢驗,主要分析運筆形態、連筆方式、筆順等特徵。

胡祖平說,外人常常以為筆跡鑑定對照一下筆跡就行了,其實任何一個筆跡鑑定都要360°全方位的立體思維模式,比如筆跡背後的事情原貌,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像這個案例,胡祖平一邊審視筆跡,一邊詢問案情。

他了解到,該年輕人沒有工作,長期嗜賭,欠下不少賭債。而相比之下,其舅舅家還算條件不錯,而舅舅又經常嘮叨他。在綁架了自己的表弟後,舅舅報警,他就在近旁,所以才沒敢去拿贖金。而當時他將表弟綁至柴房,用布頭塞住小男孩的嘴巴,第二天他發現由於布頭塞得過深,7歲的男孩已經窒息而亡,是以才有了第二封勒索信。胡祖平憑藉他多年的鑑定經驗,結合案情,經過大量的比對檢驗,鑑定出這是一種偽裝筆跡。最後,在物證面前,那個外甥終究難逃法網。

案例三:一場遺產官司,兒女各執一份老父親的遺囑

老父親去世沒多久,兒女為老人留下的那套200多萬元的房產打起了官司。官司很棘手,因為長子和小女兒手中各有一份老人的遺囑。

長子所持遺囑為老人去世7年前所立,說房產兒女各半。女兒所持遺囑是老人去世前一周所寫,說房產歸女兒。如果妹妹所持遺囑是真實的話,這一份遺囑將推翻之前的遺囑。長子大罵妹妹:「你為了繼承家產,居然找人來摹仿爸爸的筆跡。」

解決這起糾紛的關鍵就在於這兩份遺囑的真實性。法院委託「漢博」對這兩份遺囑鑑定,長子還拿來一份父親年輕時的信件作為參照。從表面上看,女兒所持遺囑的字跡比較疏鬆,筆劃無力,和長子所持遺囑以及父親年輕時的筆跡差別較大。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錢江晚報記者請專家為你另取了一份比較典型的老年人筆跡分析給你聽。(見右圖)

專家指點:老年人筆跡也會出現「慢、抖、停、描」的現象。不過與摹仿筆跡不同的是,老年人筆跡「總體性運筆抖動彎曲貫穿字跡筆畫的始終,而且這種抖動彎曲均稱協調、細膩自然。字間距相比年輕時明顯增大,整體看起來筆跡疏鬆而無力」。

結合女兒所持的這份遺囑,是其父親在去世前一周所書寫,醫生證實老人當時身體非常虛弱,所以這種老年人筆跡的特徵就更加明顯。

經過反覆比對謹慎鑑定,「漢博」最後的鑑定意見是女兒所持遺囑是真實的。據了解,女兒在老人住院的幾年裡盡心照顧,而兒子一次都沒有到醫院來探望過,老人最後決定重立遺囑,更改房產歸屬。

這三個案例都屬於「非正常筆跡」的判斷,文檢領域的謎面還有很多,比如文字形成先後,現實案例有先在空白紙頁上簽字後被人填寫了借款內容;整套合同,關鍵頁是否有替換,涉及到是否同一批紙張,同一次列印;還有,同樣的字體字號,如果來自於不同的印表機,也會有細微差別。

相關焦點

  • 筆跡鑑定到底有多神奇?
    更令我們覺得神奇的是,筆跡的這種獨一無二的特性,也是可以進行專業鑑定分析的。目前,筆跡分析已滲透到各行各業,比如招聘、升學、擇業、司法鑑定等。在司法解釋中,筆跡鑑定,是指對人通過書寫活動形成的字跡進行的鑑認、識別活動。人的書寫習慣具有特定性和穩定性,並在筆跡中得到反映。
  • 難倒筆跡鑑定專家?這位AI機器人能模仿任何人筆跡
    現在,名為筆跡公司(The Handwriting Company)的初創企業希望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筆跡公司與布朗大學聯合開發出名為海明威(Hemingway)的機器人,它可以創造出漂亮的手寫文字,甚至還能模仿名人筆跡和書寫風格。與此同時,這款機器人還可以複製來自多種語言的筆跡,即使它只接受了日語字符訓練。
  • 《廣東南天司法鑑定百科》第8期:「複製件」可以筆跡鑑定嗎?
    以筆跡鑑定為例,檢材或樣本字跡不是原件的,應綜合分析字跡的清晰程度及筆跡特徵的客觀反映情況,最終做出是否具備鑑定條件和要求的初步判斷。一般情況下,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有些人認為,鑑定人不必了解案情,或過多的了解案情可能會被案情所左右,會影響鑑定意見的客觀性
  • 劉小紅:淺析筆跡鑑定受到的質疑
    【摘要】 筆跡鑑定作為一門古老的技術,在國內外的司法審判歷史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漢字的筆跡鑑定更是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近幾十年裡,筆跡鑑定卻面臨著十分尷尬的局面  從以上兩個案例不難看出筆跡鑑定在司法實踐中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筆跡鑑定專家認為筆跡鑑定是科學的,另一方面卻又受到多方的質疑與批評。
  • 網上熱賣「模仿筆跡」 鑑定專家嘆服其仿真程度
    最近,在網上就有一些賣家靠模仿他人親筆籤名從而賺取黑心錢,筆跡的仿真程度讓一些專家都不得不嘆服。  在淘寶網站,輸入「模仿筆跡」可以搜到幾十家店鋪。店家聲稱,各種筆跡都可以模仿,價格也很實惠,從10塊錢到100元不等。記者發現,這些店鋪生意都不錯,其中一家店鋪,在短短一個月,就成交了232次。  淘寶賣家:「像肯定會像,滿意再給錢。」
  • 你知道筆跡是如何鑑定出來的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所以去模仿別人的書寫習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通過筆跡的筆畫、筆鋒、力道都可以體現書寫人的書寫特質。筆跡鑑定,是對書寫形成的字跡進行的鑑認和識別,通過對筆跡的檢驗,判斷該筆跡由幾個人所寫、是不是為某人所寫等。比較常見筆跡鑑定就是籤名,多出現於借款、欠款、遺產繼承、合同履行中。
  • 「筆跡鑑定」怎麼進行的?鑑定結論是如何得出?進來看答案
    筆跡鑑定常常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裡,人們對其抱也有諸多疑惑,如「筆跡鑑定真的那麼準嗎?「、」鑑定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呢?」、「偽裝模仿的筆跡也可以鑑定嗎?」……如果知道了筆跡鑑定是怎麼進行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都明白了。今天結合一個真實案例為大家揭示筆跡鑑定的「秘密」吧!
  • 原來,筆跡鑑定是這麼回事!
    每個人隨著年齡、心態、性格的變化,筆跡也隨之不同。小小的筆跡,「見證」著許多重要信息,、、等等場合都離不開它。在訴訟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對筆跡進行鑑定的情況,那麼筆跡鑑定如何提出?程序如何進行?鑑定意見做出後,對方不認可怎麼辦?當兩份同樣籤名的遺囑在你眼前,到底哪一份才具有真的效力?
  • 原來,筆跡鑑定是這麼回事!
    在訴訟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需要對筆跡進行鑑定的情況,那麼筆跡鑑定如何提出?程序如何進行?鑑定意見做出後,對方不認可怎麼辦?法庭在收到書面筆跡鑑定申請後,會再次組織雙方就筆跡鑑定的比對材料進行相互質證。,法庭最希望看到的是兄妹兩人能在質證環節達成一致,此時經過雙方質證並協商一致的材料即可作為筆跡鑑定比對材料。
  • 揭秘鄭州「筆跡師」:十年鑑定1000份文件,無一出錯!
    電腦的文件夾裡,保存了各類借據、收條、貨款憑條等涉案文件原件和對比樣本。河南商報記者隨機點開一張圖片後,1個檢材文字的和9個樣本文字一字排開,「紅色標註」表明樣本與檢材相似,「藍色」則代表存在差異。每一起筆跡鑑定前,王朋非需要對案情詳細了解,再在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對它們進行「身份認定」,「一個文字的局部走向相似,就能判定兩個字是同一人所寫。」印章、筆跡、印刷文書……這10年間,王朋非參與鑑定的文件達到了近1000份,無一差錯。
  • 江西舉辦筆跡書寫時間司法鑑定技術創新與實踐研討會
    司法部原司法鑑定管理局局長霍憲丹、江西省司法廳副廳長江濤出席並致辭,全國文書鑑定泰鬥級專家西南政法大學資深教授鄒明理、江西警察學院副院長周忠偉、省司法廳司法鑑定工作處處長萬筱泓以及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高校、公安、檢察院、法院
  • 我學筆跡學的體會
    我對筆跡學的興趣可以追溯到我對心理學的興趣。我從小就對心理學感興趣,那時只是從報刊上隻言片語地獲得一些零星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但對我自己卻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由於家庭中父母關係的不和諧,二人經常吵架,這使得我感到很苦悶,而讀了這些心理學文章之後卻使我的思想開闊了,遇事更想得開。所以,這以後我就一直積極地學習心理學。對於心理學中的心理測量,我尤為感興趣。
  • 筆跡分析及其特點
    書寫是現代人記錄和交流信息的普遍活動,筆跡是用筆書寫留下的痕跡。根據筆跡的特點判斷某些字為何人所寫,稱作筆跡鑑定;通過筆跡了解書寫者的個性特點和書寫時的生理、心理狀態,稱作筆跡分析。以筆跡鑑定和筆跡分析作為研究內容的學科稱作筆跡學。
  • 筆跡鑑定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因此在民事訴訟中經常要對筆跡的同一性進行鑑定,但不是所有的筆跡鑑定都能給出具體結論。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書寫習慣會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形成條件、心理原因等發生變化,故在委託筆跡鑑定時,常常因樣本條件不充足導致筆跡鑑定無法給出同一性或否定性結論,這給鑑定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 「筆跡鑑定+司法救助」讓申請人看到希望
    河北檢察 公眾號ID:hbsjcy 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王某總算舒了一口氣,檢察院不僅幫她鑑定出房屋抵押籤名是被人偽造,還給予了她司法救助金,一家人的生活總算有了希望。
  • 阿姨十年前賣房如今謊稱不知情 筆跡鑑定明真相
    而這一切,都需要筆跡專家的鑑定!神奇的筆跡鑑定專家們能讓這個案情出現大逆轉嗎?買賣雙方對於這樁十年前的舊事又將作何反應?  上海這十幾年的房價走勢估計就連神仙也沒法事先算準,何況是邱阿姨!在2004年剛分得一套動遷房後,因房屋無人居住,邱阿姨就將房子賣掉變現了。
  • 關於借款證明上筆跡鑑定申請責任人的確定
    原告出示了有被告署名的借款證明,被告稱該證明上的筆跡不是自己的,雙方均不申請對證明上的筆跡進行鑑定。合議庭對該案進行評議時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由原告對證明上的筆跡申請鑑定,因原告沒有申請,導致其所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被告欠其借款未還,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由被告對證明上的筆跡申請鑑定,因被告沒有申請,導致其沒有證據推翻原告所提交的證據,應當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 經驗:關於筆跡鑑定,律師和當事人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司法實踐中,大量關鍵證據都需要進行筆跡鑑定,例如《借條》、《欠條》、《收款單》等等。很多案件中,決定訴訟成敗的關鍵,就是筆跡鑑定結果。筆跡鑑定本身是一個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東西,律師和當事人對鑑定意見不服也沒有救濟途徑。因此,在決定是否進行筆跡鑑定時,有一些注意事項,律師和當事人都要特別注意。
  • 網上有人兜售模仿筆跡 專業鑑定可辨別籤名真偽
    「專業模仿筆跡,可模仿籤名,模仿遺囑,做舊處理,保證通過筆跡鑑定! 」昨天青島一網上論壇內有人發帖,叫賣可模仿筆跡,還有網友跟帖,詢問如何辦理。模仿別人筆跡幹什麼?模仿的筆跡是否會被識破?會有怎樣的後果?
  • 在指印筆跡中尋找聶樹斌案真相
    圖為聶樹斌。所領導找到他:「聶樹斌案複查,由你們負責指紋和筆跡鑑定,不能有任何差池!」    施少培當然知道聶樹斌案的重要性。    「對於我們刑技室的工程師來說,並不是拿到材料,立刻就能開始鑑定。我們首先要評估法院、檢察院送來的材料是否完整、是否具備鑑定條件。確定之後,才能開始正式工作。」施少培說,因為案情緊急,加上工作量實在太大,當時整個研究室十幾個人全員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