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步入於正後路,《晴雅集》熱播下檔,一個人毀一部劇!
一月4號晚,網友在網上訂購第二天《晴雅集》的電影票,發現所有購票平臺都無法搜到這部電影。於正風波剛過,郭敬明風波又起。
《晴雅集》官宣從12月25日上線到一月4日,短短十天的時間就被下線了。創電影上檔下檔最短記錄,但票房可喜可賀,將近4.5億,還不算太差。
相對於票房來說,這是郭敬明花費心血最大,投資最多的電影。這樣被下檔,心會更疼。
從票房來看,《晴雅集》的收視率還算不錯,鄧倫、趙又廷的演技在線,收穫了一大波粉絲的關注。電影畫面的特效製作宏大,有出彩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但對於網友流傳特效方面涉嫌抄襲,抄襲美國的電影大片,如果確實抄襲了的話,那就可惜了。
2020年的最後一天,郭敬明和於正紛紛道歉,為十幾年前的侵權抄襲道歉,真心改過。
於正參加的《我就是演員3》節目也被延期播放,主要處理的問題就是把於正的畫面剪掉,並且張紀中的點評補上於正的缺失。
於正也在同一天宣布退出《我就是演員3》的節目錄製,於正道歉引起的連鎖反應可謂是立竿見影。
郭敬明道歉引起的反應來得比較晚,在道完謙的第四天,《晴雅集》下檔。因為《晴雅集》郭敬明導演的,為了響應156位影視從業者不為惡劣編劇導演提供舞臺的倡議,所以《晴雅集》被下線。
《晴雅集》「被」下線,體現在一個「被」字上,是無奈,是強迫,不是自願下線的。
關於郭敬明導演的作品被下線還有一方面是上面的意思。大家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相關的法律規定了不給抄襲者好市場。
同期下線的作品除了《晴雅集》還有《沐浴之王》,他們都是同樣的原因被下線。於正和郭敬明事件給影視界,創作界打了個預防針,以後要是還有誰在抄襲別人作品,後果就是這樣。
於正和郭敬明就是前車之鑑。
著名作家鄧海春反對郭敬明和莊羽成立「反剽竊基金」,雖然成立基金會的初心是好的,但是社會不需要「文賊」拿基金會立名。
繼郭敬明的電影被下檔之後,郭敬明之前出版的書《幻城》、《夢裡花落知多少》等都被下架。
這次要玩真的了,郭敬明和於正這下真完了。
郭敬明和於正在十幾年之後才向當事人真心道歉,原創維權之路道長且艱。
侵權案件也不止兩例,董哲冒充《建國大業》的「編劇、主筆」在網際網路上造謠撞騙,欺世盜名。
董哲利用網絡傳播或參加電視綜藝節目時,自稱「系《建國大業》編劇」、「系《建國大業》主筆」、「系建國三部曲創作者」等,更可恨的是在央視對話交流中,還這樣說。董哲有意縱容、從不糾正,惡意侵佔《建國大業》編劇名聲。
王興東、陳寶光與2018年起訴,並要求賠禮道歉。
原創不易,但維護原創的權益更加不容易。於正郭敬明之後,影視界正本清源,讓所有抄襲、剽竊原創作品者,無處可逃,無處可躲。
所謂的「文賊」沒有出路,必死無疑。
對於郭敬明於正的教訓我們銘記於心,《晴雅集》的下檔也是正本清源的第一步,接下來誰敢抄襲,誰敢侵權就沒有好果子吃。
《晴雅集》下檔算不算是給郭敬明最痛的處罰?這樣的處罰對郭敬明奏效嗎?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一鍵三連,原創界的春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