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雷射雜誌社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20)將於2020年7月底在北京舉辦,羅徹斯特大學張希成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呂超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魏志義研究員應邀擔任CIOP 2020技術委員會主席。
張希成教授,美國羅徹斯特大學
張希成教授現任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M. Parker Givens主任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太赫茲研究領域的先驅。他是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美國物理學會(APS)、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美國光學學會(OSA)和國際光學工程協會(SPIE)會士,Optics Letters主編(2014年-2019年),Chinese Optics Letters副主編(2003年-2019年)。他發表或合作發表論文350餘篇,出版專著20餘本,h指數為85,並擁有29項美國專利,獲得了30多項榮譽和獎項,包括洪堡獎(2018年)、澳大利亞科學院Selby Fellow(2017年)、IRMMW-THz獎(2014年)、 William F. Meggers獎(2012年)、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William Streifer科學成就獎(2011年)等。自1988年,他開始從事THz成像和生物-醫學應用以及超快光子學、光電子學領域的研究,並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和發展太赫茲科學與技術,由他帶領和指導的研究小組在該領域已取得顯著成果。
呂超教授,香港理工大學
呂超於1985年在清華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分別於1987年與1990年在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獲得工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他於1991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歷任講師,高級講師 和副教授。2002-2005年12月他同時任職於新加坡科技局國立信息科技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 A*STAR),協助創建了光技術研究部並曾任研究部主任。他於2006年4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 現為光纖光學講座教授。他現在香港理工大學帶領團隊從事高速光通信及傳感系統方面的研究工作。通過和華為合作,成功演示了國內的第一個100G波分復用傳輸系統。近來又成功地完成了多個和華為的合作項目。他目前擔任香港理工大學-華為聯合實驗室主任。呂超教授發表了300餘篇國際雜誌論文並多次在國際會議上發表特邀報告。他擁有多項專利,組織過多次國際會議並出任多個重要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曾任Chinese Optics Letters編委。
魏志義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魏志義,1991年4月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1993年5月至1997年3月期間,曾先後在英國盧瑟福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化學系訪問和工作。1997年5月調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999年晉升為研究員,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4月至2002年9月兼任日本電子綜合技術研究所(ETL)NEDO研究員。現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及學位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超強、超短脈衝雷射;窄線寬穩頻雷射;紅外波長雷射;新型全固態鎖模雷射、雷射頻率變換及精密物理測量等研究。獲授權專利10餘項,其中美國發明一項,中國發明四項。1998年獲饒毓泰光學獎和物理所優秀科技青年獎,1997年及2000年先後獲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支持。曾任Chinese Optics Letters,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編委,現任《光學學報》編委。
經過十餘年時間,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信息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高水平國際會議,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從業人員的高度認可。已於8月在西安落幕的CIOP 2019,會議品質再創新高,會議規模達歷屆之最,吸引了近1200餘位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及企業代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