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職業蛙」,帶你輕鬆拿offer!
福利2: 實習/全職精準直推群
靠譜的內推哪裡找? 小蛙為大家組建了一個精準直推群!讓你免去全網搜信息的麻煩,群內發布的信息均為職業蛙官方合作的企業機會,趕緊來get你的第一份機會~
最近,#東北財經大學包機送大學生回家#
衝上了熱搜第二
網友們紛紛表示:財大,太壕了!
其實,不僅學校本身壕,
各財大的畢業生也是「錢」景無限好。
財經名校的學生能賺多少錢?
資本圈最愛的學校和專業是什麼?
海外學校最愛哪些?
北清交復以下無金融?
普通財經院校的學生何去何從?
中國薪酬網發布了《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縱觀榜單前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央財、上外等高校的表現非常搶眼。
這就是所謂的:考入兩財一貿,可不一定比清華北大差。
上海財經大學:四大「大本營」
領英LinkedIn曾經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作為調查對象,發布了一份<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用人調查分析報告>,包含了四大從業者畢業高校百分比排名:
在四大從業者畢業高校分布上,北上廣地區財經類院校及傳統名校表現搶眼。其中,北京以及上海的院校在佔比上尤為突出,兩地高校商科師資力量雄厚 ,北上廣的學生也有更多了解四大的機會。四大從業者畢業院校排名前三的學校分別為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其中上海財經大學更是達到了6.3%的超高比例。這裡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所在城市(北上廣一線)、專業(財經類)等。
另外,上財的畢業生絕大多數會選擇留在上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銀行「人才庫」
「兩財一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 「211工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一所以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國際經濟法)、金融學、工商管理、外語(商務外語)等優勢專業為學科特色的多科性財經外語類大學。
學校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的外貿、金融、會計、教育科研機構等行業領域以及國家機關、中國駐外商務機構。
對外經濟貿易畢業生去了哪裡?
80%以上畢業生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省份、粵港澳大灣區、 海南自貿區等重點戰略地區就業。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圈「生源地」
據《中央財經大學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得知,中央財經大學2020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1.02%,本科生就業率為86.71%,研究生就業率為96.30%,博士生就業率為98.11%。
薪資方面,2020年畢業生平均薪資為9674.22/月,其中,研究生起薪稍高,達到了10238.84元/月,本科生則為7887.29/月。
具體去向方面,2018年的一份數據顯示:籤約金融業的本科生為30.82%,碩士生為53.26%,金融業是主要的就業去向。
《新財富》雜誌掃描了資本圈,包括分析師、基金經理、上市公司高管在內7大核心職群的22912項簡歷數據。調查出了其涉及到的有海外背景院校的TOP10榜。
資本圈海歸們就讀的高校相對較分散,留學的國家也比較多。其中,就讀人數前十名的海外院校分布在新加坡、美國和英國:
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英國華威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國威爾斯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
涉及專業包括:會計學、管理學、工學、法學、MBA、理學和數學等專業。頗有一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勢,而文科類專業則無一上榜。這或許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員等,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學原理、財務會計功底以及管理學知識有關。
普通財經院校的學生何去何從?
儘管財大院校畢業的學生素有高薪之稱,但是近些年財會類的學生卻是直呼就業難。
特別是在金融行業中,青睞名校基因也是根深蒂固,有人直呼:清北復交以下無金融。
知乎@獵頭will,整理了一下目前在中金任職的員工的學歷背景,清一色的老牌名校+海外碩士↓
1分鐘掃碼自測
你的求職競爭力PK掉多少小夥伴?
非名校的學生何去何從?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競爭到名企的offer呢?
第一:學歷
首先,對於現在是本科階段,未來想從事金融行業,且暫時沒有計劃好未來的具體方向的小夥伴而言,可以先考慮提升下學歷背景。很多在招的金融類崗位的要求就是碩士起招。
第二:實習
金融券商、投行都是非常看重實習經歷的。LinkedIn數據表明:從業者進入投行之前的實習工作平均為1.56份。你的相關實習刷夠了嗎?
第三:證書
證書能展現一個人的專業性,投行業務部比較重視應聘者的財務、法律能力,行業研究和投資相對更偏好CFA和FRM,通過CPA、FRM、CFA考試會有加分
第四:校園及科研經歷
如果取得過知名企業商賽的好名次,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優秀的實習經歷,例如聯合利華、歐萊雅、安永、貝恩等等。近期也有商賽正在進行,想要了解的同學可以看這篇文章:《春招HR:沒有實習經歷,商賽也可以!》
最後,講講求職選擇
如果想去打拼,那就去一線金融機構;券商進不去就從四大做起,再不行國內所,一點點熬等機會;
如果想留在老家那就準備公務員,體制內單位(比如省廳、市局)不硬性要求學校,能否考上憑本事;
如果想駐紮北京就關注哪些企業給戶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可能你的需求一時滿足不了,那咱們就長遠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