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100」系列思考之二十一
朱光潛先生在北大教書時,喜歡在校園裡散步。
一次,一個學生在路上遇到他。向他詢問:
「朱老師,你通曉那麼多語言。現在我學英語,單詞卻老是記不住,咋辦?」
「記不住就不記唄!」
這個學生一聽朱老師這麼回答,扭頭就走了:你這個教授,明顯這是看不起人啊。
這讓朱光潛非常擔心:這個學生肯定誤解了我的意思。
思前想後,朱先生覺得有必要對這個事有個交代。
於是,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談如何學習外語。發表在《英語學習》雜誌上。
這篇文章,主要表明了這樣幾層意思。
初學英語,很多人把記住幾千幾百「單詞」定為第一項任務,仿佛單詞記得越多,外語水平越高。
這種做法,離開「義」而單講「字」,效果並不好。朱先生就說,他過去他有一個老同學學英語,整年整月地抱著本字典死記硬背,到頭來外語還是沒有學通。
記不住單詞,就好象記不住一個人的面貌。你碰到一個陌生人,下定決心要把他記住:盯著他看一天兩天不放,就能把他記住嗎?
他是一個活人,你要記住他,就得熟悉他的生活,看他怎樣工作,怎樣聊天,怎樣笑,怎樣穿衣吃飯,如此等等,久而久之,你就自然而然地熟悉他,知道怎樣去應付他了。
朱先生不主張單獨去背單詞。
他說,每個生詞都不能孤立地得到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上下文的關聯才得到它的確切意義。
如果它是真是生詞,你就得勤翻字典,一詞多義是常見的現象,須結合上下文的關聯,才能決定它在當前具體場合究竟用哪一個字義才貼切。
一個生詞經過在不同的具體場合多翻字典,多研究上下文關聯,多動腦筋,你就會認識它,記住它而且會用它了。
朱先生還指出,學英語要掌握英語的一些規律。
詞有詞的構詞法,也就是詞根與詞頭詞尾配搭的規律。結合構詞法的基本規律去分析所遇到的生詞,也有助於理解它的確切意義。
詞法之外還有語法。語法是語言的規律,它本來也是根據實際運用語言的經驗得來的,每個人都要運用語言,每個人也都會有意或無意地經常做這種總結。所以一般人對本國語言很少有請教語法課本的,用得多,熟中自然生巧。
如何學英語,可能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方法。
朱先生的英語學習方法,儘管是他自己的成功經驗,至少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明日預告:《學霸從來不刷題,但沒有哪個學霸不需要大量做題》。
(圖片來自季壓西老師微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