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貴妃墓被盜案:盜賊扒下屍體衣物 追砍警衛

2020-09-15 趣二歷史

2015年10月31日凌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清東陵景妃園寢遭「專業」盜墓團夥洗劫。猖狂的盜墓賊被發現後,竟持刀追砍警衛,盜走12件珍貴文物,溫僖貴妃的部分衣物也被盜出地宮,丟棄在陵墓之外。僅僅7個月後,埋葬孝莊皇太后的昭西陵隆恩殿臺基護欄柱頭又遭盜竊,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截至2016年7月25日,國家文物局已先後兩次就清東陵管護不力的問題約談唐山市、遵化市政府及清東陵管委會。後,某記者探訪清東陵被盜陵墓及周邊區域後發現,陵園內文物保護措施確存在較大漏洞,部分陵園安全措施簡陋,安保人員不足,開展文保工作力不從心。

  貴妃墓被盜 警衛險被砍


小橋流水

  航拍清東陵北部的景妃園寢。

  7月28日中午,某記者來到河北省遵化市西北約30公裡處的清東陵,此前被盜的景妃園寢就位於清東陵北部。作為未開放的陵園,景妃園寢在被盜前後一直處於封閉狀態。

  對於去年10月31日在景妃園寢內溫僖貴妃墓發生的文物被盜事件,門口休息室內的警衛高先生稱,他們事後了解到,這是一個9人組成的盜墓團夥所為。其中,有3個人隱藏在陵園外圍專門監視安保人員的動向,並摸清了警衛進出陵園的時間點和運動規律,「我們是按照陵園裡設置的巡查點打卡進行巡邏的,什麼時候進園,什麼時候出來,什麼路線,人家早就摸透了。」

  對於整個盜墓行為究竟持續了多久,高先生至今也說不清楚,「因為人家(盜墓賊)從西邊爬牆進來,他們在暗處,我們在明處,晚上挖完了恢復原樣,你就是從旁邊過都發現不了。」盜墓賊還利用了陵園西側的灌溉用變電站,使用電動機械打洞,並且用棉被罩在外層消音,「每天晚上幹2個小時,天剛亮就撤,在園區外面根本聽不見。」

  提起發現盜墓賊的過程,高先生仍然心有餘悸,直言「撿了條命」。

  2015年10月31日凌晨4點左右,與高先生換班工作的另一名警衛在陵園內巡查。通過手電筒的光線,他發現西側牆面上有一部梯子,「他當時就知道肯定是有人進來了」,於是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警。

  就在這一過程中,盜墓賊也發現了這名警衛,「(盜墓賊)還拎著大砍刀追他,(警衛)幸虧及時從陵園裡跑出來了,否則肯定得讓人家弄死,算是撿了條命。」

  在今年1月出版的《康熙帝陵歷史之謎》一書中,作者徐鑫披露了景陵妃園寢被盜的一些細節。

  根據書中的描述,盜洞位於溫僖貴妃寶頂西側月臺下,洞口被盜墓者用草木掩蓋。現場圖片顯示,盜洞長1米、深1米左右,切口工整。盜墓者使用的作案工具包括對講機、防毒面具、高筒水靴、潛水泵、電纜、簡易鐵管制蜈蚣梯子等,並引來園寢西面附近農業灌溉電力,利用電動切割工具在地面打了1米多深的洞,然後將盜洞橫向通往地宮,打通地宮石壁,利用潛水泵將地宮積水抽走。

  據了解,清東陵景妃園寢溫僖貴妃墓於1929年、1932年曾經兩次被盜,珍貴文物已被盜掘。這次被盜物品是前兩次被盜文物的遺存,其中包括地宮中的鳳冠、朝靴、衣物、被褥等物。逃跑時,盜墓賊還將棉朝靴、繡龍紋棉被、繡龍紋棉朝服、披風、內褲以及部分工具遺留在現場。

  如今,遭破壞的陵寢已經被重新修繕封閉。

  昭西陵柱頭被盜尚未追回

  相比埋葬著孝莊皇太后的昭西陵,景妃園寢還算是幸運。畢竟,在盜墓案發生7天後,景妃園寢溫僖貴妃墓中被盜的12件絲織品和部分金質殘件文物被公安機關追回,8名涉案人員歸案,仍有1人在逃。

  然而,就在此案發生不到7個月後,昭西陵隆恩殿臺基護欄柱頭又被人盜走,文物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三蘇墳石刻


  昭西陵隆恩殿的臺基欄杆柱頭已不見蹤跡。

  7月28日下午,某記者在清東陵昭西陵南部的隆恩殿遺址處看到,其南側護欄東起第二個欄杆柱頭已經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了新鮮的斷茬。

  據昭西陵現場管理人員介紹,該陵屬於清東陵中半開放狀態的景點,陵園內是孝莊皇太后的陵墓遺址。由於年代久遠,在雨季,園內建築存在一定的危險性,部分建築正在加固過程中,「好在陵墓規模不大,遊客相對較少。」

  今年5月17日下午4點多,工作人員在值班巡查過程中發現隆恩殿臺基上的一個柱頭丟失,隨後立即報案,並對案發現場進行保護。

  據工作人員介紹,被盜該柱頭屬於殘件,之前已經發生斷裂,後來通過人工與石柱進行了粘合,「盜賊就是沿著之前粘合的縫隙把柱頭弄了下來,現在斷口上還殘留著膠水的痕跡,很明顯。」

  該工作人員表示,昭西陵在1992年之前還處於無人管護的狀態,附近百姓可以隨意進出陵園,不少建築遭到了破壞。後來,相關部門從民間收集到了部分陵墓構件並進行了修復,但還有一部分構件沒能尋回。

  「這個柱頭被盜的時間可能是在夜間,但具體過程實在不清楚」,昭西陵內一名工作人員稱,在柱頭被盜事件發生前,夜裡看守陵園的工作人員只有2、3名,外加警犬,沒有攝像頭。現在,該處白天負責管護的工作人員有10多人,「夜裡負責看護的工作人員也增加到了7、8人,裡面也裝上了4個高清監控攝像頭,可以覆蓋整個文物區域」。

  警衛直言文保工作力不從心

  7月27日晚10點,某記者來到景妃園寢東側約一公裡處的雙妃園寢後發現,陵園周圍夜間沒有任何照明設施。有人接近時,陵園南側大門處突然出現了手電筒的光亮。5分鐘之後,兩名著便裝的警衛向記者車輛方向走來,並目送車輛離開。

  景妃園寢警衛高先生介紹,這幾乎就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常態,「我們的工作就是黑天、白天在陵園內外轉悠,園區內任何人不得進入。」警衛人員中,有些是園區管理中心的正式員工,有些則是周圍的村民。

  某記者在景妃園寢警衛休息室內看到,除了一張大床,一臺電視機和一個監控顯示屏外,這裡幾乎沒有其他設施,「這大熱天也沒有空調,那個電扇還是我們自己買的呢。」


獨家:山東無棣一養雞場遭打砸門窗盡毀監控硬碟被搶


  景妃園寢警衛休息室監控設施。

  高先生回憶,去年景妃園寢被盜時,安保力量全天只有一個人,而且是24小時一換班,「園區裡上萬平米的面積,裡面49個寶頂,夜裡就算進來20個人也能難發現,再說大晚上陵園裡陰森的很,一個人進去巡查,心裡多少也有點兒害怕。」

  被盜事件發生之後,園區管理方在陵園內加裝了6個監控攝像頭,警衛數量也由每天1人增加到2人。每天晚上,園區裡要有一個人看守,園區外還要有一個人,「白天巡查12遍,晚上18遍,晚上基本連屋子都不能回,據說還要增加人,但是現在還沒到位。」

  高先生坦言,面對擁有高科技手段的專業盜墓團夥,「那真是一點招兒都沒有」。在他看來,對於文物失竊警衛們不應承擔責任,因為警衛人員數量完全無法滿足安保工作的需要,再加上「當時連監控探頭也沒有,我們實在沒辦法。」

  國家文物局兩次約談管護部門

  據了解,去年清東陵景妃園寢溫僖貴妃墓被盜後,國家文物局於2016年1月13日約談了唐山市、遵化市人民政府及清東陵管委會,要求其解決清東陵屬地政府和管理機構安全防範工作不到位等問題,並儘快組織對被盜文物採取必要的科學保護措施。唐山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也承諾,將按照約談要求,採取有力措施,舉一反三,防止類似案件再次發生。

  然而,就在本次約談4個月後,又發生了昭西陵隆恩殿臺基護欄柱頭遭盜竊事件。7月25日,國家文物局再次約談上述管護部門,指出連續的文物被盜事件反映了管護部門在落實整改工作中存在,追究不到位,敷衍了事,避重就輕,未找到問題根源,沒有形成有效打擊和防範文物犯罪的措施,沒有建立完善相關安全責任體系等諸多問題。



  昭西陵大門位置。

  對此,唐山市人民政府有關負責人再次承諾,將從思想上、體制上、管理上深刻認識並做好文物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清東陵文物保護安全管理水平。

  針對以上問題,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於7月31日接受前街一號(微信:qianjieyihao)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文物拍賣價格一再飆升,導致一些犯罪分子鋌而走險,這是陵園內文物屢次被盜的主要原因。其次,清東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保護區主景區面積達48平方公裡,分布著14座清代帝、後、妃陵寢以及500餘座單體文物建築,文物安保任務十分繁重,監管難度較大。最後,管護部門的文物保護巡查制度不夠科學,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巡查間隙時間作案。

  該負責人表示,經國家文物局兩次約談後,他們已充分認識到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已經開始學習借鑑其他文物保護部門的先進管理經驗。在短期內,將健全警衛巡查制度,保證24小時檢查、巡查工作不間斷。同時,將進一步加強人防、犬防和技防力量,築牢文物保護安全防範體系

相關焦點

  • 東陵被盜,揭曉慈禧墓的靈異事件!
    大家知道的是慈禧墓中有很多寶藏,但很少有人知道,孫殿英打開慈禧墓後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慈禧棺材被打開,慈禧手上竟長出一寸多長白毛!筆者簡要明了的為大家講解這一靈異事件。 清東陵
  • 孫殿英盜掘東陵17年後,一彈棉花老漢再次光顧,差點把皇陵搬空
    但要談到近代發生的盜墓事件,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自然是要談的,1928年,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大肆盜掘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而他們並沒有遇上《盜墓筆記》中的神奇事件,輕輕鬆鬆就搬空了乾隆墓和慈禧墓
  • 墓被盜,慈禧太后的屍體被怎樣處理了?真相難以想像!
    慈禧的陵墓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清東陵,諡號簡稱為「孝欽顯皇后」。北京到清東陵有75英裡的路程,這75英裡,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走整整五天。
  • 1928年,孫殿英盜清東陵,真的侮辱慈禧的屍體了嗎?
    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帶著軍隊炸開清東陵,挖掘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盜走了無數奇珍異寶。當然,最廣為人知的是,孫殿英的部下打開慈禧太后的棺材,發現慈禧的屍體栩栩如生,就輪番侮辱了她。那麼,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
  • 二盜東陵的盜賊最終怎麼樣了?4人被公開處決,一星期內不準收屍
    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專家在古墓內以及周邊發現了247個盜洞。盜墓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因為古墓中可能有劇毒物質,稍不小心就會搭上自己的性命。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盜墓者還是層出不窮,是因為古墓中文物的價值誘惑力太大。對於這種破壞文物的行為,我國一直在嚴厲打擊。最狠的一次,在盜墓現場公開處決4人,7天內不準收屍。
  • 珍妃墓被盜後卻引發一系列詭異事件,當初腐爛的屍體竟恢復完好
    很久之後,珍妃的屍體才被打撈上來,而屍體已經腐爛的不成樣子,最後只能被草草埋葬。三十多年後,珍妃之墓卻被人盜了,這夥盜墓賊已經是慣犯了,他們不僅盜過雍正的泰陵,還盜過王爺陵。然而這一次夜盜珍妃陵可真是嚇得他們不清。 珍妃之墓的地宮有十多米長,八九米寬,南面是石門,北面是寶床,上面便安放著珍妃的棺槨,珍妃便就是在此長眠。
  • 清東陵
    作為清代皇家陵園之一的清東陵正是這一傳統文化的不朽載體。   清東陵的經營跨越了兩個半世紀的時空,幾乎與清王朝相始終,葬有許多對清代歷史有著重要影響的、聲名顯赫的人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不僅是研究清代陵寢規制、喪葬制度、祭祀禮儀、建築技術與工藝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的典型例證。
  • 慈禧太后墓被盜,慈禧屍體究竟變成什麼樣子?真相實在無法想像
    慈禧被埋葬在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東陵,諡號簡稱為「孝欽顯皇后」。是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之一,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她的墓穴裡藏著眾多的奇珍異寶。1928年7月2日,軍人孫殿英以演習的名義一夜之間挖出了慈禧和乾隆兩人的墓,搜查了埋藏在墓中的金銀珠寶,並裝載了20輛車返回。據當時挖掘陵墓的人說,他們回憶說,慈禧的隨葬品過於奢侈,在場的人們都驚訝不已。在孫殿營挖寶的後一個月,南京《中央日報》在頭條報導孫殿英盜墓一事,此舉將全國的百姓都震驚了。
  • 為什麼明朝皇陵沒有一個被盜,而清朝皇陵卻頻頻被盜墓賊光顧?
    但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代皇陵比清代皇陵存在的時間要長很多,但為何明代皇陵沒有被盜而清朝的皇陵卻被盜墓者大肆光顧呢?在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的被盜程度上來看,清朝的皇陵幾乎被洗劫一空。除了沒有陪葬品的孝陵,東陵和西陵都被盜了。
  • 清東陵盜寶後,背上盜墓將軍之名的孫殿英為何會「放過」明十三陵
    在歷史上,自從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自己修建地宮開始,歷朝歷代的各個帝王們都十分重視自己地宮的修建,而盛放棺槨及殉葬財寶的地方則更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環節,為了防盜,他們不惜堆起高高的封土,設置數以千計的守陵士兵,制定最為嚴苛的法律,甚至有些殘忍的君王還會為了保守秘密刻意殺掉為自己建墓的工匠,而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帝國的清朝也在帝王墓的修建中吸收了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在防盜措施上真可謂是處心積慮
  • 孫殿英盜寶時,為何將乾隆牙齒敲掉,還扒慈禧褲子?真相令人憤慨
    清朝皇帝死後一般要安葬在清東陵和清西陵,安葬在清東陵還是清西陵是有規律的,前一個皇帝安葬在清西陵,下一個皇帝就要安葬在清西陵,雍正死後安葬在清西陵,那麼乾隆就要安葬在清東陵。1928年,各地軍閥混戰,軍隊時常斷了軍餉軍費,他為了籌集軍費就瞄準了清東陵的那些陪葬品,他假借「軍事演習」為民,帶著大部隊走進清東陵,清東陵有14座寢陵,他洗劫了其中兩座,這兩座分別是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東陵。
  • 孫殿英先做土匪後挖清陵,其後代又如何?兒子竟是萬人敬仰的大人物
    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槨,竟被匪兵們用刀砍 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們把砍碎的木頭搬開後,就現出了一具紅漆內棺。 由於怕刀斧損傷棺內的寶物,當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謹慎地用刀撬開內官。
  • 盤點震驚國人的近代盜掘古墓文物案,你知道多少?
    清東陵盜寶案1928年春,孫殿英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準備掘陵的消息,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以孫殿英為首的盜墓者用了7天7夜的時間,盜掘了清皇家陵園東陵地宮。把東陵一帶搞得滿目瘡痍,致使大量國寶遺失。
  • 打擊盜墓案中最狠的一次,在盜墓現場公開槍斃4人,7日內不得收屍
    一、二次洗劫清東陵,歷史文物損壞之最第二次清東陵盜竊案件是當地村民的集體性犯案,由於盜匪之間沒有有序的組織和明確的目標,所以案件所帶來的影響極其惡劣,給皇陵所造成的損失是歷史之前所未有的。清東陵從順治帝時期開始建設,一共有14座規模宏大的陵墓,包括皇帝和貴妃等的專有陵寢。順治帝作為第一個埋葬在這裡的皇帝,也許他遵守了滿族早期的喪葬習俗,即簡單入葬和對屍體進行火化,所以他的陵墓沒有被盜,其他的則無一倖免。
  • 為何順治帝墓成了清朝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
    清朝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統治長達二百九十六年的時間,清朝的歷史上一共出了十二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中,有兩位葬在了關外,其他十位皇帝葬在了關內,關內的陵墓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清東陵,一個清西陵,清東陵是以順治皇帝為首的,清西陵是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東陵在各個時期,曾經遭到多次的盜掘,其中以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被盜掘的程度最為嚴重
  • 元皇陵沒法盜;明皇陵不能盜;清皇陵必須盜,這究竟是何意?
    這也是為什麼明皇陵不能被盜的最主要的原因。明皇陵除了開國始祖朱元璋被葬在紫金山,孝文帝不知所終外,其餘的十三任皇帝都埋在天壽山下。漢人以明皇朝為榮耀,誰可能去盜掘明皇陵呢?再加上明朝對明皇陵所採取的一系列保護措施,沒人敢去思考這件事的。因此,明皇陵保護的最好。
  • 大案要案偵破紀實:盜墓賊出沒,中國第一古屍案偵破紀實
    顯然,在這不到一畝地裡就有兩座無封土堆的古墓被盜。為了探清「郭家崗一號」古墓竊後情況,大夥用繩子將文保員李太彪先放下洞裡去查看。李太彪被拉上來後告訴大家,這個墓大得很,可能陪葬品被盜光了。為了進一步查清現場,王海林和民警戴清堂又同時下到墓坑裡勘查。當他們擰亮電筒的時候,墓底的情景令他們十分震驚:只見5米多深的洞直抵墓室頭廂,洞底被擴成2米多直徑的大洞,足足可供三四人同時活動。
  • 大案偵破紀實:盜墓賊出沒,中國第一古屍案偵破紀實
    在距「一號」墓洞東南方向約30多米處,也有一個被盜掘後又回填的同類墓洞。顯然,在這不到一畝地裡就有兩座無封土堆的古墓被盜。為了探清「郭家崗一號」古墓竊後情況,大夥用繩子將文保員李太彪先放下洞裡去查看。李太彪被拉上來後告訴大家,這個墓大得很,可能陪葬品被盜光了。為了進一步查清現場,王海林和民警戴清堂又同時下到墓坑裡勘查。
  • 專家為什麼要用水泥封住雍正的墓?莫非墓中,埋藏著什麼秘密?
    雍正的陵墓位於清西陵的泰陵,所以學者們產生了發掘其墓來找答案的想法。各位,這裡有個問題需要交代一下。我們知道,歷史上,清代的皇帝大多數都埋葬於東陵,那為何雍正要不按常規出牌呢?據官方說法,是因為雍正覺得東陵沙子太多,所以才把自己死後的陵墓選在了西陵。但問題又來了,難道康熙、順治帝等人就不知道西陵沙子多?哦還有他的兒子乾隆,死後不也埋在了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