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兒歌的特殊性,英文兒歌就成了英語啟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寶在6個月左右就開始給她循環播放英文兒歌了。經典的那些兒歌到現在已經都聽了幾十上百遍了。
英語啟蒙為什麼從兒歌童謠開始
兒歌一般很簡單,它的韻律節奏往往能讓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孩子很容易接受英語。而且從小聽兒歌中音樂的孩子樂感會更好,以後學習樂器也會更容易。對於小孩子,尤其是一歲左右的孩子,因為聽力辨音能力強,所以兒歌中的語音他們很容易就能吸收。
那從語言學角度,它是如何引導寶寶理解和記憶呢?
1. 高度的重複性:
兒歌一般會重複關鍵詞,關鍵詞的音高、音長、力度都比較特殊,寶寶聽後很容易記憶和輸出。
2. 強烈的節奏感
兒歌會運用押韻、疊音、反覆、排比等多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孩子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對於母語非英語的孩子來說,就會顯得尤為重要一些。
3. 活潑的畫面感
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形式,很容易讓小孩子形成共鳴,是高效教育的催化劑。每首兒歌又都蘊含了一個故事,一種活潑輕快的畫面感撲面而來,讓人不自覺就會跟著哼跳起來。
家長切記,興趣第一的前提下,大量的輸入。聽到一定的程度後(兒童的語言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孩子就可以有一些簡單的輸出了。
心寶的聽歌經歷
心寶是小寶寶的時候就開始聽兒歌了,一開始主要聽的是一些動作兒歌,比如Walking, Walking和Head,Shoulder, Knees and Toes等。這樣的動作兒歌,在聽的時候家長容易跟孩子產生互動,比如唱到walking(走)的時候,家長帶著寶寶做出走的動作,唱到hop(單腳跳)的時候就帶著寶寶單腳跳。到後面主要聽的是sss(全稱是super simple song)系列兒歌,sss系列兒歌話題非常的豐富,包含食物、動物、交通工具、顏色、數字等非常的全面,其節奏相對慢一些,而且畫面設計的也非常的細膩。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堅持聽英文兒歌的習慣,開車時車裡放的是英文兒歌,散步時邊走邊聽,電視機只要一打開也是英文兒歌。記得有一次在睡覺前,不到兩歲的她自己竟然完整的把five little monkeys 這首歌完整的哼唱下來了,我確實吃驚不小,因為從來沒有強迫她記歌詞。
下面是心寶特別喜歡的部分兒歌:
怎麼確保寶寶能聽懂,有吸收?
英語啟蒙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建立情境對應,也就是不能純粹聽,得通過建立情景對應,讓寶寶能理解關鍵詞。怎麼建立呢?
【1】小寶寶
對於小寶寶來講,主要還是爸爸媽媽要跟寶寶互動,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動作兒歌,爸爸媽媽可以在放兒歌或是唱兒歌的同時,跟著做相應的動作,很容易就幫小寶寶建立起情境對應。
【2】大一點的寶寶
大一點的寶寶(建議2.5歲以後),可以開始適量的看兒歌視頻了,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做的有三步:首先幫寶寶挑選合適的,寶寶感興趣的兒歌播放;然後,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一起看,可以邊唱邊跳,帶動孩子的熱情;最後,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情境對應進行鞏固,比如可以拓展相應的親子活動。
舉個例子: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這首兒歌,歌詞如下: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And on that farm he had a pig. E-I-E-I-O.
With an oink oink here.
And an oink oink there.
Here an oink.
There an oink.
Everywhere an oink oink.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後面的段落是把pig換成其它的動物。)
聽完兒歌后的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寶寶這樣互動:
列印出下面的農場圖片,然後歌詞唱到pig,就把豬的圖片放進下面的農場裡,小孩子一下子就知道pig是豬的意思了。
通過親子互動遊戲的再現,可以更好的讓寶寶理解,同時也對寶寶的動手動眼能力是一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