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根據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首次按照從A+到C-的等級對各重點高校的一級學科進行了排序,其中A+代表學科排名前2%或前2名,A代表排名前2%-5%,A-代表5%-10%,B類(含B+、B、B-)代表10%-40%,C類(含C+、C、C-)代表40%-70%。985工程高校,一般被認為是我國最頂尖的高校,也是我國最具有實力稱得上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985大學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也一直是搶手的熱餑餑。按照我們的理解,985大學都是本領域的領頭羊,都有自己的「拿手學科」,但是也有7所985高校,卻連1個A+學科都沒有,甚至還包括幾所一直被我們認知為知名大學的高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丟臉了?這七所大學明明是985,卻連一個A+學科都沒評上。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中心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從2002年首次開展,平均四年一輪,至今已完成四輪。它是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不同於政府開展的合格性評估。與前三輪評估不同,此次的評估不公布分數名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21個A+的一級學科居全國之首,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科大分別以11個、9個、7個A+一級學科緊隨其後。
這次評估結果顯示,全國39所985工程高校大部分都擁有至少1個A+學科,這也能反映出我國985工程高校的實力所在。但是也有7所985高校,卻連1個A+學科都沒有這7高校分別是:南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幾所高校不乏傳統意義上的知名高校,在這次評估中可謂是「丟盡了顏面」。南開大學入選14個A類學科,遺憾的是沒有A+學科入選。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都是雙一流,在此次評估中三校被列為B類,這次學科評估,東北大學一個A入選,三個A-入選。吉林大學作為985重點綜合性大學,排名一直比較靠前,也沒有A+學科入選。重慶大學只有三個A-學科入選,分別是機械,儀器和電氣。
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後又一國家戰略,其中世界一流大學42所,名單大致由原來的39所985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組成;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95所,當然42所世界一流大學都有世界一流學科。我們常說每一所一流大學背後,通常都會有幾個一流學科撐腰,雖然這這7所一流高校沒有一流學科,但是實力還是很強的,這7所高校獲得A類(排名前10%)評級的學科數量其實也不少,比如南開大學有14個,吉林大學有11個,大連理工大學有7個,湖南大學有5個等等。在我國3000多所高校中,能夠排進前10%,這些學科也是可以稱為一流學科的。
對於以上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