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遇見你,我不想自殺了

2021-02-22 牛津博士媽媽的親子空間

1

上周一,僅僅一天的時間,浙大博士,錢塘江自殺:對不起,媽,願來生不再做你的兒子!這篇文章竟然可以達到7000多。

這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咱一小小小小的公眾號,不比那些動輒10萬+的大號。前面吭吭哧哧寫的文章,也就幾百人看吧。

前幾天在YouTube上看到有個視頻,全球幾億人點擊觀看,大家紛紛表示被老人的庭審刷爆了淚點。

突發奇想,如果這位跳江的孩子,在之前遇到這個老爺爺,把想不開的事給老爺爺說說,老爺爺會怎樣對這個小夥子說?

2

老人名叫卡普裡奧,是美國羅德島普羅維登斯市連任6屆的首席法官。

在這次的庭審直播中,一位違規停車的卡車司機因為上繳的罰款沒有被及時接收,背上了雙倍罰款。

這只不過是一次簡單的上訴,解開誤會後,卡普裡奧當即判他無罪。

(弱弱的問一下:他們的首席法官竟然來判這種違規停車的案件,不可思議?中國的法官,那種人命關天的大案子,數額巨大的案件恐怕都來不及審吧?)

就在眾人以為案件結束的時候,可被告司機卻猶豫著不肯離去。

「您可能不記得我了,但我還想說幾句話……」

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卡車司機半天才吐露出自己的心聲:

原來,20年前的他也曾站在這座法庭上,當時的法官也是卡普裡奧,而那年司機還不滿18歲。

他從外地來到這座城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年——酒駕、飆車、尋釁滋事,每個月上法庭幾乎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卡普裡奧一次又一次地見他走進法庭,終於忍不住問了他一句話:

「你長大了以後想幹什麼呢?犯罪?蹲牢房?還是有所作為?」

老人的語氣很溫和,不是居高臨下,不是大聲斥責,好像只是在和一個晚輩朋友暢談著未來。

可對於這個少年,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的未來,那一刻,因為愛注入他的心裡,他開始充滿力量和希望。

後來他參加了駕駛培訓班,通過了駕照考試。

卡車司機說到這裡,眼睛裡早已經泛起淚光,他停頓了一下,不自覺地舉起手比劃著開車的動作,哽咽著說:「您看,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卡車司機了!

卡普裡奧一直在微笑著聽著,沒有打斷他,就像當年一樣的溫和,等到對方說完,他給了卡車司機一個溫暖的擁抱。

原來,一瞬間,一句話,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原來,唯有關愛,才是激發力量和信心的源泉。

卡普裡奧說:

「當時你處在人生低谷,擊潰你人生的並非是一次犯罪,而是不願意重新振作的罪惡感.有時候人們批評我太寬容了,我不是在寬容,我是在幫助人們,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某些東西」

打擊,管控,打罵,懲罰,給予人的是:在恐懼下的被動約束,

嘲諷,鄙視,冷漠,壓力給予人的常常是:自卑和封閉。

3

候京京有勇氣跳進錢塘江,卻沒有勇氣面對這個社會,面對人生。

我們很難想像他曾經經歷過什麼。

從他的告別信裡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太好的老實人",臨死了,似乎把過錯還都攬在自己身上,不責怪任何人,認為此生遇到的沒有壞人。

"我只想做回我自己」,那麼什麼才是自己呢?什麼才是「我」?

"這是我自己的選擇。"那麼,他一路讀到博士,難道不是他自己的選擇嗎?還是別人替他做的決定?

我好像聽到有個聲音說:我心裡已經很苦了,你卻還不知道?

4

曾經,也有一位家長對我說:

"我小時候,背負著父母的期望,甚至全村人的榮耀,苦讀12年,終於考上大學,沒有想過自己喜歡什麼?

工作後,兢兢業業,養老人,買房買車,也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我是誰?我喜歡過什麼生活?我要的是什麼?腦子裡只有兩個字:賺錢。

有了孩子,開始操心孩子的學習,唯恐孩子將來和自己一樣,總是感受到壓力重重。

似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學?有時就覺得:咋就好像當年我父母期盼我考上大學一樣?

孩子從幼兒園中班,報名英語一年1萬2,畫畫六千,樂器1萬8,

而自己TM的連幾百元的衣服都不捨得買?"

家長最後落淚了。

我問他:孩子知你的好了嗎?

他搖搖頭。

你知父母的好嗎?

知。

為什麼你知父母的好,而孩子卻不知你的好?

他茫然的搖搖頭。

這就是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同。

而精神需求,是看不見的,孩子又不會說。

實際上,我們很多成年人也不會說,而是用行為來表達:吵架,指責,抱怨,離婚,婚外情,訓斥打罵的行為。

如果,我們能夠看到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或者說精神需求,那對於解決行為問題,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還有的家長說:孩子小的時候,表現的很乖(行為層面),長大後,才不聽話的,叛逆啦(精神層面的需求突顯了)。。。。。。

我說:恭喜你,說明孩子長大了,你控制不了你的孩子了。

我們的父輩被控制著長大,

我們也是被控制著長大的一代,

因為我們不控制就沒有安全感。

畢淑敏最近在她的新書裡說:「世界上沒有負能量,所有抑鬱、焦慮、悲傷、失落、嫉妒,都是內心的孩子。你不能鼓勵他們至圓滿,他們才枯萎至幼童」。

而幼童是沒有生存能力的。

這個網絡上火的法官老爺爺所做的,就是鼓勵一個人內心的看不見的『幼童』長大。

如果侯京京周圍的人,能像這位法官對待司機一樣微笑著聽他說話,並擁抱他,他還會說『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嗎?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故事:美國女大生凱西Casey Fischer日前去甜甜圈店購買餐點時,遇見一名流浪漢。

善良的她替他買了單,還善意的問候了他一聲,和他聊了聊天,對他說道:「生活會變好的。」

沒想到當凱西準備離開時,這個流浪漢卻突然塞給她一張紙條,裡面的「秘密」令凱西相當訝異:

「我原本想在今天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因為遇見你,我現在不想了。謝謝你,美麗的人。」

人生,有時細想想真的好奇妙。

一個人,一句無意間的輕聲問候,便足以成為另一個人命運的拐點。

這則消息曝光在網上僅短短兩天,就收到80多萬網友點讚。

在一個人身陷絕境,茫然四顧的時候,

一句撫慰的話,恰似一盞指路的燈,

可以幫助他們在黑暗中衝破迷霧,走出困境。

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願你心底有愛,口吐芬芳,每句話都能成為溫暖別人的一縷陽光。

* 你是否也覺得,在某個瞬間,一個人說了一句話,改變了你的命運?歡迎在留言區寫出你的經歷和感受。

相關焦點

  • 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是否還能遇見你,所以我把最好的給你
    活在時間裡的我們都是過客,只此時,此刻,願你餘生安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認識更多奇妙的人,汲取更廣泛的知識。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讚,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不要向任何人訴苦,因為20%的人不關心,剩下的80%聽到後很高興。在人生中,最富有魅力的該只有愛。
  • 如果有下輩子,我不想和你再遇見
    今生的遺憾,我們總想用來生彌補,可是如果人生真的有下輩子,我不想再次和你遇見,因為我害怕依然遇見的太晚。她與他的男友相識在大學的校園裡,他們算是一見鍾情,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你看了一眼喜歡上了他,恰巧他也看了你一眼喜歡上了你,這種幸運總是能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當她被她男友深深吸引的時候,她的男友對他展開了追求,那一段時間她是我們全宿舍羨慕嫉妒的對象,她每天活在幸福裡,就這樣他們吵吵鬧鬧,分分合合,走過了四年的光陰,他們在我們眼裡是可以步入婚姻殿堂的那種,可是當我們以為她會是我們宿舍第一結婚的人的時候
  • 假如有來生,我不想再遇見你
    假如有來生,你還會選擇再遇見他嗎?再繼續和他相處下去,共度一生,又或者,再也不想遇見他?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廣為流傳,在《撒哈拉》的故事裡,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裡相遇相知相愛。他們之間的感情從未受到外界的限制。年齡、語言和國籍不是障礙。愛就是愛。沒有什麼能阻擋兩顆火熱的心。
  • 如果有下輩子,我不想再遇見你
    如果有下輩子,我不想再遇見你,因為和你在一起真的好累。回憶,總是太多傷悲。別人都是把老婆當小公主寵著,而你卻把我當保姆使喚著。有時候發現自己連保姆都不如,因為保姆還有工資領,做的不開心,還可以辭職。而我呢?只能每天承受著!結婚這麼多年,你試問自己,你對我有多好?你從沒拿過多少錢給我用,有時候向你要幾十塊錢,你支支吾吾半天。你讓我買東西,我不能有半絲猶豫,不然就挨罵。每天做早點,沒做好;買衣服,沒給你買合適;你要衣服,我慢了一點,等等……每一種換來的都是挨罵。
  • 《這一刻,我突然不想死了》:自殺的那一刻,你絕對會後悔
    導讀:《這一刻,我突然不想死了》:自殺的那一刻,你絕對會後悔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動畫《這一刻,我突然不想死了》,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因為生活的各種各樣的壓力而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絕望,他們甚至想要離開這個世界,但如果你看了這個動畫,你估計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 電視劇《因為遇見你》片尾曲 因為遇見你歌詞
    《因為遇見你》由朱元冰、阿悄演唱的電視劇《因為遇見你》同名片尾曲《因為遇見你》,「就讓雨水當做信封,掛滿所有屬於你的天空」,舒緩的旋律,細膩的聲音,傳遞出男女主人公對能夠相遇相知的感恩和兩情相悅的真摯情感。
  • 因為剛好遇見你,留下一生的期許!
    留下足跡才美麗風吹花落淚如雨 因為不想分離因為剛好遇見你 留下十年的期許如果再相遇 我想我會記得你一首歌被人喜歡,總是有著一種特別的對方,因為旋律,因為歌詞,因為意境,而選擇單曲循環,絕對就是被其中的某一些東西所觸動。
  • 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還是否能遇見你是哪首歌曲歌名歌詞
    抖音近幾個月來的風格都是比較偏向於中感情的方面的,從而才衍生出來了「什麼都像極了愛情」這樣喪的句子,近日一首歌曲在此火了起來,其中的歌詞「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還是否能遇見你」,歌詞中傷感有帶一點小幸福,讓網友不經好奇這首歌叫什麼名字呢?抖音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還是否能遇見你是什麼歌?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 抖音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還是否能遇見你是什麼歌曲 附歌詞
    抖音因為我不知道下一輩子還是否能遇見你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歌名叫《只是太愛你》,是歌手張敬軒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只是愛你歌詞  作曲 : 張敬軒  作詞 : 張敬軒  原諒我真的喝醉了  因為我真的想你了  一不小心就被寂寞吞噬了愛著你的快樂  我知道這樣不應該  也知道你會受傷害  只是不想再讓自己對你太過依賴  我明白 你給的愛是真實地存在  只是我不懂得如何去愛
  • 下輩子,我不希望再遇見你
    如果有來生,我真的不希望,還能與你遇見,今生你已離去,傷得太深,不想下輩子,還讓自己一次一次的心痛。我知道今生最愛的是你,我忘不了,今生受的傷,也不想帶到下輩子。不希望再遇見你希望今生還可以在遇見你一次,再遇見你時候還可以對你說一句,我愛你,這是我最後的希望。
  • 遇見你我不後悔,愛過你我不後悔,因為你,我遇見了最好的自己
    圖片源於網絡因為你,我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有動力,累了的時候想你,開心的時候想你,因為你一句想我了,我便失眠一整夜。你有你的執著,我有我的歸宿。我終於明白了,我沒有後悔遇見你,沒有後悔愛情,我只是覺得有點遺憾,內心深處裝的是你,陪我走完餘生的卻不是你。
  • 上海高中女生自殺遺書:我自殺不是因為作弊,更不是因為早戀!
    上海高中女生自殺遺書:我自殺不是因為作弊,更不是因為早戀!心理學將自殺定義為:在完全具有支配意識的情況下,個人實施的一種結束機器生命的行為;自殺者自感自己的人生道路艱難,在生活中遭受挫折;自殺者經常對社會或周圍的特定對象採取強烈的對抗、排斥態度;自殺者通常性格內向,憂鬱,社交能力弱。在今年,學生作為社會群體的一部分,也是被殺害率最高的群體之一。
  • 《遇見你之前》當愛情跨越了時間,唯一能做的就是,我要你好好的
    遇見你之前,我是一個家境殷實事業有成的青年才俊。我熱愛挑戰,熱愛冒險,我討厭世俗的一切。遇見你之前,我是一個平凡的女孩子,過著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生活。我做過最長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餐廳做服務員,幹了很多年,後來因為餐廳關門失業。
  • 不是因為想戀愛才遇見你,而是遇見你之後我才有了戀愛的想法
    三、不是因為想戀愛才遇見你,而是遇見你之後 我才有了戀愛的想法。四、我們都應該明白,有些人走了就是走了,不能挽留,更不能回頭,你覺得新不如舊,他卻早就棄舊從新。五、 生活總是兩難,再多執著,再多不肯,最終不得不學會接受。
  • 520,很高興遇見你!
    《美女與野獸》即使最後你終究沒有變成王子因為愛你在我眼裡仍是美好的《亂世佳人》對於世界而言,你只是一個人而對於某個人,你是整個世界>只是我丟不開愛與責任《兩生花》愛——冥冥中追隨一種呼喚《戀空》如果那時沒有遇見你,可能這一生都不會知道如此愛一個人的滋味吧
  • 感謝緣分,讓我遇見一個靈魂相似的你,因為你,我的世界四時花開
    生命中,總有一次遇見,瀲灩了如水時光,美麗了風煙陌上,如你,便是我時光裡的情深意長。 人世間,唯一抵得過時光流逝的,便是刻在靈魂中的愛戀,你在與不在,它都在最初的地方,守一池清水,等待你,守護愛。 靜坐於光陰的一角,看季節花飛蝶舞,看天外雲捲雲舒,聽一曲老歌,念一個舊人。
  • 因為遇見你,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人世間總有萬般誘惑,走過很多路見過很多景後,抬頭眺望前方,恰巧,你入了我的眼。 從那之後,所有的合適,全都始於遇見了你。 可是啊,感情這種東西,遇對了,可以成就你,遇錯了,必然也會毀了你。她做什麼,柳先生也做什麼,因為想和她在一起,看她喜歡她的書,報她喜歡上的課,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只為了能成為和她一樣的人。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劉先生期末考試班裡第一,他從沒體驗過當學霸的滋味,但因為有了她,柳先生愛上了這種感覺。 在校期間,兩人一起讀書,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 「前任淚目」的扎心文案:如果能重來,我不想遇見你
    如果我能回到從前,我會選擇不認識你,不是我後悔,是我不能面對現在的結局。 2.Love, as long as you don't think about "after", will be very happy. 愛情這東西,只要不去想「以後」,就會很快樂。
  • 金門大橋的巡警凱文,曾救下 200多試圖自殺的人:「因為我聽了」
    「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我經常連哭幾個小時,哭到手腳發麻,又有時候像沒事人一樣,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課不想見室友,我害怕學校,我好想休學。」這個男人,當他讀到「愛了一個少年…..」的時候,笑到不能自已,忙著問要不要繼續讀。
  • 明星自殺都是因為抑鬱症嗎?
    看看今年及之前一些最著名的自殺事件,就會發現孤獨感一直是罪魁禍首,這種現象並沒有因為這個人是誰或者他們一生中積累了多少財富或名望而有所不同。 根據2009年的一項小樣本研究,「處於頂端的人會感覺到自己的孤獨、就像孤立地生活在一個的小島上。在這個孤島上,因為你與眾不同、與他人分離,所以會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