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最近,女兒幼兒園的光碟行動非常有創意、也給孩子們帶來不小的影響,記得上個月就聽閨女說過什麼光碟行動,直到上周五老師在家長群發通知,表示午飯光碟的幼兒會自己獎勵自己一張貼貼,在本月底集齊10個貼貼以上會發「光碟小達人」獎狀鼓勵幼兒,為了讓幼兒更加積極一些,建議家長們在家裡面也繼續進行光碟行動。
後來,當天晚上就有很多家長發了光碟行動照片到家長群,看到幼兒們一張又一張的空碗照片提醒女兒欣賞,結果晚餐時間女兒主動提醒我給她拍「光碟照片」,接連著三天時間在吃飯方面她都一直非常積極,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是屬於集體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人做事情的孩子總是敷衍了事,身上提不起精神的苗頭看起來有多難受就有多難受,如果說孩子是餓了、渴了,又或者是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倘若此時有好幾個小朋友做這件事情,那麼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一定是猴急的模樣。
有了幼兒園的光碟行動創意後,我個人覺得此創意適用於任何類型的教育,比如獨立、勇敢、善良和感恩教育等等,世間萬物都需要一個動力輸出再牽引著另一個影響!所以說,孩子不僅是屬於集體、他們的成長和教育更需要父母以身作則,這也是為什麼幼兒園已經在進行光碟行動了,還要發通知讓家長繼續把這個良好的習慣進行下去,因為東西會變質、習慣也會隨著懶散而被丟棄。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裡什麼樣的集體環境更有利於良好習慣養成呢?
1、獎勵形式的集體性活動
說到有利於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集體環境,獎勵形式的集體活動可以說是最具影響力的,孩子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不是老師獎勵的小貼貼,以及額頭的小紅花最吸引孩子上學的積極性?因為獎勵是嘉獎、更是對一個人的認可,對於孩子們來說老師的嘉獎就是他們聽話、學習好的標杆,所以獎勵形式的集體性活動通常具有激勵積極性的作用。
關於獎勵形式的集體性活動,我們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獎勵形式的活動,比如孩子喜歡畫畫,我們可以給他安排一些繪畫班,有條件的話鼓勵孩子參加繪畫比賽,會發現學畫畫的積極和價值性會更高。
2、行動形式的動手性活動
行動形式的動手性活動,是讓孩子親身經歷對某件事情的認知,比如我們希望孩子有愛心一些,那麼就需要從善待一切生靈開始感悟,記得閨女所在的幼兒園曾經組織過一次開鋤節活動,女兒在那次活動的動手操作裡懂得了要保護植物,每次到公園散步的時候她都規規矩矩地走在人行道,若我們誰踩到了草叢她就會說「不要踩小草,它會疼的,我們要愛護小草」。
曾經有個天鵝造型的公園建築裝飾非常有個性,鼓勵女兒帶著妹妹去拍照留念的時候,她非堅持說「小草是有生命的,我不去,我會把它踩死的」,那一刻我反而覺得很欣慰,因為愛護生靈才是懂得感恩的基礎能量,所以在我們的身邊若有一些動手性的活動,比如植樹活動、志願者服務等等,我們都可以帶著孩子多參加,通過動手去愛護生靈、惜現在懂感恩。
3、不要求回報的傳導行為
集體性的活動,還有一種不要求回報的傳導行為值得傳遞,也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力,前些時間刷視頻看到救護車被堵在路上,一輛車讓出位置後、後邊車主也紛紛效仿,倘若沒有第一輛轎車謙讓、後續車輛不僅無法效仿,也抱著「都不讓,憑什麼我讓」的心態,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正能量需要靠傳遞,而負能量不需要傳遞就可能自然萌生。
經常讓孩子多看多聽這類不要求回報的傳導行為,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有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在獨立和做某些事情的積極方面有著很好的影響力,尤其是碰到汽車避讓救護車這類正能量的傳導視頻都可以讓孩子多看看,告訴他們救護車裡是需要急救的病人,這些人主動避讓救護車就是在爭分奪秒地救人,這類正能量的視頻也讓孩子明白「做好事也有不需要回報的」,不要求回報的傳導行為也會在生活裡慢慢影響孩子的善良感恩和獨立。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