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實驗室
——教育大變革時代的「蝴蝶翅膀」
王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訪問學者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基於實證的國際教育政策比較研究,基礎教育中的科學與技術教育研究,青少年科學與技術普及活動研究,科學素養監測研究等。近期發表的著作及論文包括《中國教育競爭力2010》(2011,合著)、《1970-2010年國際比較教育研究之演進——基於科學知識圖譜方法的實證分析》(王素,鄒俊偉,2011,外國教育研究)、《近十年來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主題》(潘黎,王素,2011,教育研究)等。
21世紀是一個變革迅猛的時代,教育面臨諸多挑戰。鳳凰城大學研究中心未來學會提出了未來世界的6大變革驅動力和未來勞動力必備的10項技能,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人。
21世紀的教育要培養的人的核心素養是7Cs
Critical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 media literacy
(交流,信息與媒體素養)
Collaboration,teamwork, & leadership
(合作,團隊與領導力)
Creativity & innovation
(創造與創新)
Computing & ICT literacy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素養)
Career & learning self-reliance
(職業與自我學習)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跨文化理解)
技術對學校教育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習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
我們需要思考實體學校扮演的功能與過去是否相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學校與外部社會的關係、學校內的學習空間的功能、學校的課程和學習方式、學校的組織形態等。
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研究。未來學校實驗室將整合國內外的資源協同開展有關未來學校的相關研究,基於數據分析服務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實踐。
(2)平臺。未來學校實驗室將成為國際資源整合平臺,學校之間交流平臺,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平臺。
(3)研發。未來學校實驗室將開展有關未來學校教育的相關標準、資源、課程和產品的研發。
(4)服務。未來學校實驗室為政府和地方教育局提供決策諮詢服務,為學校實踐提供指導服務,為企業提供諮詢與產品評估服務。
(5)評估。未來學校實驗室將研發系列評估工具,對未來學校、教師發展、學生21世紀技能、新技術對學習影響效果等方面開展評估。
未來學校實驗室物理空間功能區劃分
未來學校實驗室的物理空間分為三個區域:主動式學習區域,創造、探究學習區域,個性化和非正式學習區域。
未來學校實驗室物理空間主要是展示我們對未來學校學習空間設計的認識,探索未來學校中學習空間、學習方式、教學法和技術之間的交互關係,促進有效地培養學生的7Cs核心技能。
創造與探究學習區域
主要是探討如何創立一個滿足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項目式學習和開展創造性學習活動的學習空間。研究這樣的學習空間中哪些新的技術和軟體能夠促進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中國現有課程中如何使新技術與軟體能夠得到有效的運用和有機的結合,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培訓教師不僅能夠靈活的運用相應的技術轉變學習方式,還要教會教師能夠自己生成相應的教學資源,從而達到可持續的發展目標。
培養的核心素養與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跨學科的學習能力
●有效運用多種手段創造性表達和有效溝通的能力
●與人合作的能力
●領導力
探索的主要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
●基於項目的學習
●基於遊戲的學習
●基於設計的學習
學習空間設計:體現出開放、組合、靈活、豐富資源支持
●邊櫃
●電腦工作檯
●加工臺
●組合式桌椅
●移動式工具櫃
●可移動互動白板
●學生作品展示空間
主動式學習區
主動式學習區主要是探索如何通過空間、教學法和技術的融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研究與探索與主動學習空間和交互式學習技術相適應的學習方式,探索交互式學習技術與現有教材之間的關係和有效的運用,以及與之相應的校本和教師個性化教育資源的生成。同時在學習區域還會探索遠程學習和交流的方式以及在線學習資源的生成。
培養的核心素養與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
●想像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領導力
●參與性和創造力
●創造性地表達能力
探索的主要學習方式
●混和式學習
●基於網絡的學習
●可視化教學
●交互式學習
●移動學習
學習空間的設計
該區域的學習空間主要突出學習的靈活組合與及時變化。空間大小的靈活隔斷。
●可移動的教學桌椅
●可移動白板
●教室隔斷
非正式和個性化學習區
非正式學習空間,主要是滿足學生社會交往、個性化學習、非正式學習的需要。非正式學習空間中的學習更加的靈活多樣有趣。遊戲、多媒體、網絡、書籍、移動終端、APP教育資源都將是重要的學習內容與方式。非正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空間主要是探索學校中非正式學習空間的設計、新技術對非正式學校的支持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的開發。本區域還探索個性化學習方式,以及對不同程度學生的分層指導方式。
培養的核心素養與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素養(收集信息能力、辨別信息的能力、電子安全能力)
●合作能力
●交流溝通能力
●創造性表達的能力
探索的主要學習方式
●非正式學習
●遊戲化學習
●慕課
●微課
●移動學習
學習空間設計
●非正式家具(休閒的座椅、沙包、階梯等)
●學習角(書架、閱讀地毯、沙包、階梯)
●個體學習的桌椅
●書架
●電腦
本文轉自:必達更好的學校建設
如需更多資源,敬請關注 俊傑在線(微信號:junjie-online),或許您會有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