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個網上最近比較火的貼子,講的是一女子蹭閨蜜兩口子的車去西昌遊玩,閨蜜兩口子的朋友作為東道主比較豪氣,花了1萬多大洋請他們到處旅遊、喝紅酒、吃大餐,最後在燒烤店東道主卻把該女子一頓暴打,打輸的進了醫院,打贏的進了拘留所。
咋一聽,挺氣憤的啊!好端端的一個美女被一個男的暴打成豬頭,還有沒有憐花惜玉的美德啊,一個大男人怎麼能打女人呢!該女子稱是被一陌生男子暴打,並報警處理,之後要求賠償40萬才肯出諒解書;雖然該男子被拘留5日並處罰款200元,但該女子表示處罰太輕,要申請複議。
但是暴打東道主和東道主的朋友兩口子卻說出不一樣的內情,原來是在燒烤店酒足飯飽之餘,該女子大放厥詞說閨蜜老公吃軟飯,要閨蜜分手,作為閨蜜兩口子的朋友東道主「見義勇為」仗義執言引發激烈衝突,才導致該女子「美女變豬頭」。
原來事出有因啊,分析該女子被打原因有三:
其一、且不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玩人家的,自己作為一個客場在人家主場大放厥詞、出言不遜,明顯沒擺正自己位置啊。
其二、自古「勸合不勸離」,你一個單身婦女沒經歷過婚姻家庭,你懂什麼夫妻相處之道;兩口子過日子只要不發生原則性矛盾,你憑什麼讓人家分手,跟你一樣過「悲慘」的大齡離異婦女的生活。
其三、人家東道主是閨蜜兩口子的朋友,男性朋友都是勸男人回歸家庭,你惡意中傷東道主的朋友,人家能同意,況且還是勸朋友離婚,這明顯是不懂男人的心理啊,男人向著男人啊!
既然提到閨蜜,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閨蜜」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閨蜜」就是指女子待嫁閨中的時候,不能隨便跟陌生人來往,主要是不跟陌生男子來往,但是有同齡的小女孩一起成長度過年少時的「青蔥懵懂歲月」;主要是交流一下針線活、交流一下身體發育的「小秘密」,以及少女懷春的「羞澀」;因為是一起長大的,無話不談、無秘可隱,因此充滿信任和依靠。
但是長大各自嫁人後,「閨蜜」關係就自動解除了,忙著下地幹活、生兒育女、養家餬口,哪有時間倒騰「閨蜜」關係。
但是到了現代,「閨蜜」舊詞新用,成了女人親密關係的稱呼,尤其是成年女性之間親密關係的稱呼。之前講了,古代「閨蜜」主要用在孩童成長階段,小女孩都比較單純,懂得不多,通過跟「閨蜜」溝通了解彼此、分享心中的「小秘密」、宣洩情感;到了現代用於成年女性肯定背離了「閨蜜」的初衷。
成年女性,各自成長背景不同、閱歷不同,因為工作、學習的關係後天走到一起,發現「能玩得一塊去」,可以一起吃吃飯、逛逛街、吐吐槽,但是忽略了一個成年女性都有的毛病「嫉妒心」。
是人都有嫉妒心,而女人尤甚;再加之一個普遍的現象「人不會嫉妒陌生人的才華、容貌和財富」,但對于越親近的人,攀比嫉妒心更強。
作為成年女性的閨蜜,各自雙方的家庭、工作、以及各自擁有的男人都暴露無遺,說不好在哪一點上你就比你的閨蜜好,暗自比較之下,攀比和嫉妒就出來了;嫉妒心起來了,女人就容易做出在她看來理智實際上卻害人的舉動,把你「拉下馬」,她才覺得心理平衡。這一切都統統冠上一句「我都是為你好」,並得以心安理得。
所以,「閨蜜」這個詞在古代和現代是錯位的,經不起「考驗」的;但是女人沒有「閨蜜」是活不下去的,不然誰陪我嘮嗑、逛街、吐槽,男人嗎?男人只懂得...呵呵,你懂得。
因此,女人需要「閨蜜」,但是也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意識,要擦亮眼睛,什麼要的「閨蜜」要以誠相待,什麼樣的「閨蜜」要認清面目遠離,什麼樣的建議可以聽從?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識人嘛。金庸《神鵰俠侶》有句「一見楊過誤終生」,各位女性可千萬不要「一聽閨蜜之言悔終生」啊!
各位看客,你有過「塑料姐妹情」的閨蜜嗎?請,大膽講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