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選理不選文組合?考試院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2020-09-20 求學雜誌

高考資訊·指導雜誌

大學、專業、學科、志願、勵志……那些事兒

關注

2020高考已經落下帷幕,錄取也接近尾聲。9月14日,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新聞發布會上發出兩點提示:

一是關注文理科結構:

1.2018年以來,安徽省文史類、理工類考生報考人數:2018年22.4萬人、27.5萬人;2019年25.1萬人、26.2萬人;2020年26.6萬人、25.8萬人(含少年班)。

2.近三年普通文史類、理工類本科錄取人數(不含藝術、體育本科):2018年49181人、141830人;2019年49313人、142723人;2020年48197人、146306人。

二是抓住高職擴招機會:

高職擴招是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提升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歷的重要渠道。

有參加高職擴招意願的考生,可於2020年9月11日至13日按照省考試院規定程序和要求報名。考生可選擇填報不超過3所院校,每所院校可選擇一個專業志願。

2020安徽高考總體情況

報考52.38萬人,同比增長1.1萬人。共錄取考生439485人(含應用型本科對口升學、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面向中職畢業生擴招等),較上年增錄12349人,加上五年一貫制和高職三二分段錄取21576人,綜合錄取率達到84.2%,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其中:本科錄取223084人(含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單招21人),較上年增錄2043人。國家、地方、高校專項計劃錄取8014人,較上年增錄269人。

高職專科錄取216401人,較上年增錄10306人,其中,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錄取92057人,面向中職畢業生擴招錄取1903人。

省級考試院連續兩年發文提醒,關注文理科結構(2019年曾提醒讓高中學校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

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會遠遠高於文科。

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

文科生競爭激烈

分數要求高,院校選擇少且質量差

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安徽,在其他各省市,也是如此。

河北

2020河北省高考報名人數為62.48萬,實際有47.17萬名考生參加文化課統考,文史類考生18.58萬人,理工類考生28.56萬人。

本科批共錄取19萬餘人,其中文史類4萬餘人,理工類14萬餘人。

考生文理比例3:5左右,但是在錄取方面可以看出差距,為2:7。

河南

2020年河南考生中:

文史類100分以上人數:355150人;理工類高考100分以上人數:470378人,

比例為:8:11。

再看錄取情況,差距肉眼可見!

本科一批

文科錄取15893人,理科錄取81065人

本科二批

其中文科錄取60055人,理科錄取137609人

所以,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文科的競爭感受較之理科更為強烈,分數要求高,院校選擇少且質量差。

一個嚴酷現實就是文科升學越來越難,這幾年文科經歷了錄取分數突飛猛進以至於遠超理科的情況。

新高考

不選物理,填志願受限多

今年,北京的李同學高考成績568分,選考科目為化學、生物和地理。在填報志願時,他不想學文科,可理工類的其他專業如土木工程、電力、計算機、自動化、人工智慧、大數據、信息與電子科學類等都要求必選物理。所以只剩下化學、生物、藥類、食品、環境、材料、農林、醫學及不限選考的偏文科專業。而學醫分數又太高,只能望洋興嘆。

可見,新高考選考物理的優勢在報考志願上完全展現出來了。

根據2020高招要求,報考物理後,理論上可選專業覆蓋率最低在97.4%,而沒物理的選科組合中,史地生可報專業覆蓋率僅為52.9%。尤其是想考清北等名校的專業大部分都要選考物理。

學好數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

而從招生計劃看,文理招生計劃更是比例懸殊。且文理高校規模懸殊,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就業困難,吸引不到優質生源,這也是大家採用腳投票的結果,什麼專業能夠更好地就業生存,什麼專業能夠帶來更大的利益,就去學習什麼專業。

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曾公開表示,「大家從最近的形勢也看到基礎研究對深圳、對中國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過去講80年代上大學的時候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提那句口號,就是『學好數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

對數理化尤其是理工科的重視,近年來無論是在新高考改革方向還是高校招生、學科建設方面,趨勢日益明顯。

眾人留言

溫開水FY:說實話,文科生總體水平相比於理科生是要差不少,從分班前的成績就能看出。但是,錄取率差距到這種程度,還是有點不合理了。

往事如風27602066:為什麼就不能增加文科的錄取率呢?

貝兒155674913:是的,文科生壓力太大了,可選擇學校和專業都很少,以後就業壓力也大。

老孫56640:安徽文科生競爭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指導林:我家附近一個文科480,一個理科429,雖然分數差距大,有幾十分,但是最後結果卻理科生走的學校竟然還要好一點!

木昜:雖然我是文科生,但是我自己也承認因為興趣選文科的比較少,更多的都是覺得理科難,文科背背就行了。雖然實際上文科不僅僅是背背的事情。但是對於高中生,乃至現在很多人依然認為文科背背就行了。所以很多人就選了文科。不過也不覺得國家招生比例有問題,招生就應該這樣。理科招錄比遠大於文科。

紫陌紅塵162:其實我覺得是生源素質下降了,前些年很多孩子搶著學理科,現在高中錄取分數線越來越低,很多進入高中的孩子初中基礎都沒打好,根本學不了理科。

榮耀子彈流火勳章:理科生能幹文科生的事,文科生幹不了理科生的事,不接受反駁,沒了文科生,理科生裡文科好的大有人在,沒了理科生,文科生就徹底沒辦法。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在高中階段出現文理比例的問題?

高中的文理比例,並不完全受高校招生文理比例的控制,男女生的學習差異客觀存在,文理科選擇的一分為二,還有更多考生在分科時並不清楚的招生情況。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理科相對文科而言,要難學的多!這裡的難易,更多是考生心理的作用。對於物理化學不會的人,在考場上是真的蒙也沒有方向的存在。

當然,不用心的話,文理都學不好這是肯定的!

所以,從家庭的角度,如果孩子在文科方面上不是特別突出,或者說理科上不是特別的「瘸腿兒」,建議是:能選擇理科就不選擇文科,畢竟升學率已經擺在那了。

事實上,我們必須要清楚,不是說你文科能考550理科考500,文科就有優勢了。每一屆考生爭的其實是高考招生計劃指標,選文理之前,還是需要好好給孩子了解一下!

同時,我們也應該正視文科生人數增長的客觀存在,在大概率維持這種競爭激烈的局面同時,也要重視擴大相應比例的文科招生,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綜上,作為還在實行舊高考的學校,學文學理應該是各位家長、學生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在能夠選擇理科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理科——當然,具體問題一定要具體分析,結合孩子自身情況進行抉擇!

文理科選擇的三大原則、四大誤區

三大原則

原則1:要根據個人學科優勢來選擇。

現行的高考計分方式還是以比拼總分為主,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在錄取時才會考慮比較單科成績。所以,選擇文理科時要突出優勢學科、避開弱勢學科,力爭使自己的總分最高。

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數學和英語。數學能拿出手;英語也不差;能看得下去書,整理和記憶能力強;理化生沒有很高的天賦,成績平平。這樣的學生建議選文科。

數學好;物理、化學至少有一科在前列;英語不差;不喜歡文科。這樣的學生建議選理科。

原則2: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所在。

選科關係到一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文理科生所看到的世界不同。文科生眼中往往容得下一滴水看世界的浪漫與瞬間的靈感萌動,浪漫與奇思構築的世界美麗如夢但充滿不確定性;

理科生眼中的水首先是水分子,結構性與理智性構築的世界穩定簡潔。但無論你學習文還是理,沒有一定興趣就會在競爭中喪失主動性,這在高三體現的尤為明顯。

原則3:要關注自身潛能。

這帶有隱蔽性、後天性和可能性,高中生對此一般難以判斷。衡量潛能主要以學習的效率為標準,也就是對於同一個體,如果付出相當的努力,成績和效果較好的學科,正是其潛力和特長所在;反之,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對於這樣的學科,自己很可能就欠缺學習的潛能。

一個人的潛能主要決定其學習的效率和努力的效果,這在藝術類專業中尤為重要,因為,學習的效度和事業的高度,不全由個人努力的程度決定。

四大誤區

誤區1:「牆頭草」現象。

班裡同學或者朋友中,哪科報的多,我就報哪科。

誤區2:僅憑興趣。

興趣是一項重要指標,但由於高中學生經歷所限,興趣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現在的興趣可能是表層的。

誤區3:理工類專業就業前景一定好。

未來的就業趨勢很難預測,讀文科和讀理科都存在就業上的風險。文科和理科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學的東西只是提高你的綜合素質,讓你的接受能力更強,以後的前途是靠你自己的。

誤區4:理科不需要背書。

化學生物上面的知識點非常多,物理到了電磁學的時候,背的內容也不少。而文科也不僅僅是背書那麼簡單。文科要求的綜合能力比較高,有時一個問題可以橫跨幾千年,並且牽扯到世界各國的地理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就需要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較廣的知識面。

不管選文還是選理,一旦選擇成功後,就要義無反顧的去為了高考而努力才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動,那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美好的前途!

高考志願填報必看

還有還有!

長按掃碼添加我們可愛熱情有耐心的求學小助手,

你的志願填報疑問它來為你解答!

來源:轉自燕趙教育網

相關焦點

  • 能選理不選文組合?考試院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有參加高職擴招意願的考生,可於2020年9月11日至13日按照省考試院規定程序和要求報名。考生可選擇填報不超過3所院校,每所院校可選擇一個專業志願。報考52.38萬人,同比增長1.1萬人。省級考試院連續兩年發文提醒,關注文理科結構(2019年曾提醒讓高中學校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機會遠遠高於文科。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發出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機會遠遠高於文科。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所以,從家庭的角度,如果孩子在文科方面上不是特別突出,或者說理科上不是特別的「瘸腿兒」,高考君依然建議,能選擇理科就不選擇文科,畢竟升學率已經擺在那了。事實上,我們必須要清楚,不是說你文科能考550理科考500,文科就有優勢了,大家爭的是高考招生計劃指標,選文理之前,還是好好給孩子了解下吧!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省級考試院連續兩年發文提醒,關注文理科結構(2019年曾提醒讓高中學校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會遠遠高於文科。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發出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省級考試院連續兩年發文提醒,關注文理科結構(2019年曾提醒讓高中學校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機會遠遠高於文科。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發出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如何選擇
    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機會遠遠高於文科。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所以,從家庭的角度,如果孩子在文科方面上不是特別突出,或者說理科上不是特別的「瘸腿兒」,高考君依然建議,能選擇理科就不選擇文科,畢竟升學率已經擺在那了。事實上,我們必須要清楚,不是說你文科能考550理科考500,文科就有優勢了,大家爭的是高考招生計劃指標,選文理之前,還是好好給孩子了解下吧!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接連發出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有參加高職擴招意願的考生,可於2020年9月11日至13日按照省考試院規定程序和要求報名。考生可選擇填報不超過3所院校,每所院校可選擇一個專業志願。省級考試院連續兩年發文提醒,關注文理科結構(2019年曾提醒讓高中學校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
  • 能選理不選文?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在填報志願時,他不想學文科,可理工類的其他專業如土木工程、電力、計算機、自動化、人工智慧、大數據、信息與電子科學類等都要求必選物理。97.4%,而沒物理的選科組合中,史地生可報專業覆蓋率僅為52.9%。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接連發出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
    也就是說文理選科仍是大多數高中生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而周邊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告訴我們「能選文不選理」,那麼事實如何呢?一起來看具體分析~1省考試院發出提示2020高考已經落下帷幕,錄取也接近尾聲。省級考試院連續兩年發文提醒,關注文理科結構(2019年曾提醒讓高中學校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理工類。)可以說是非常重視了。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機會遠遠高於文科。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接連發出重磅提醒:一組數據告訴你如何選
    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會遠遠高於文科。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
  • 高考志願填報能選理不選文?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並且根據安徽考試院發布的數據,理由很簡單而且很現實:文理考生比例接近1:1,但文理錄取人數比例卻接近1:3。這意味著選理科能考大學的機會遠遠高於文科。根據2020高招要求,報考物理後,理論上可選專業覆蓋率最低在97.4%,而不含物理的選科組合中,史地生可報專業覆蓋率僅為52.9%。尤其是想考清北等名校的專業大部分都要選考物理。
  • 能選理不選文?一組數據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根據2020高招要求,報考物理後,理論上可選專業覆蓋率最低在97.4%,而沒物理的選科組合中,史地生可報專業覆蓋率僅為52.9%。尤其是想考清北等名校的專業大部分都要選考物理。首先,文科、理科這種叫法分別是理工農林醫和文史哲的簡稱。那麼從它們各自的全稱也能看出對應的學科專業方向,此外,金融經濟管理類多為文理兼收。其次,從這個分類上我們可以答題看出將來的職業走向,比如你要學醫,那就只能學理科,但是假如你想學語言,比如德語,那麼你選擇理科也是可行的,因為很多高校的語言類專業也是文理兼收的。
  • 能選理不選文?考試院接連發出重磅提醒:告訴你該如何選擇
    有參加高職擴招意願的考生,可於2020年9月11日至13日按照省考試院規定程序和要求報名。考生可選擇填報不超過3所院校,每所院校可選擇一個專業志願。面對這一數據,任何人都會得出能高中選科儘量報理科的結論的。
  • 選文、選理,高考的專業選擇才是關鍵
    看似簡單的選擇,卻會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為了擺脫這樣簡單的選擇,一些省市推行了「3+1+2」或者「3+3」的新高考模式,新的高考模式,看似解決了單一的文理選擇。但不是不管怎樣的組合,一定程度上還是有著文科或者理科的側重。
  • 新高考選科「6選3」,新高一如何從20種組合選擇最合適自己的?
    新高考「6選3」跟傳統高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語數外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的成績構成。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6個科目中選擇。
  • 什麼選科組合更容易上名校?這些選科「潛規則」必須了解!
    大文大理仍是主流根據各省市的選科數據可以看出,選擇物化生、政史地這樣大文大理的組合仍是主流。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和孩子對其他的選科組合不太了解,從而選擇了更為熟悉和保險的組合;另一方面,則是受限於學校的師資,特別是那些相對偏遠的市縣,能夠提供多樣選科組合的學校很少。
  • 高一選科分班時,為什麼有的學校更願意讓學生選偏文的組合
    越是錄取分數低的高校,數據對比越明顯。四、為什麼有的學校仍然願意讓自己的學生選學偏文的學科組合:隨著對新高考信息研究的深入,現在很多高中新生家長們在選科分班問題上,已經逐步走向了理性,有了自己的主見。家長與考生本人,都不再盲目地棄學「物理」,不再像浙、滬兩地一樣一窩蜂地選擇偏文的學科組合。
  • 選科18期丨政地化組合分析,這類偏文科生選絕對就賺了!
    政地化是2文+1理的搭配,整體偏文科的一個組合,在學習上,比較偏理解、背誦,需要較強的文科思維。1、相對純文科組合,專業覆蓋率較高。組合整體覆蓋率達85%以上,除了大部分文科專業外,化工類專業都可以選擇,較純文科組合覆蓋專業更廣。2、學習難度沒有那麼大,對具有理科思維的文科生非常有利。
  • 新高考有20種學科組合,怎麼選?這3種高一新生千萬不要選
    文/阿陽教育今年又有4個省市推行了新高考模式,「3+3」的模式,讓很多家長和學生,非常頭疼,這種模式有20種學科組合,又會影響大學錄取,還有專業的選擇,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不知道該怎麼選?想知道哪種最好?哪種最壞?
  • 新高考下不同選科組合究竟可報哪些專業?選科問題一網打盡!
    面對選科,不少家長和考生一籌莫展,這直接關係到大學所學專業、甚至未來就業方向,選科究竟該怎麼選?不同組合可選報考的專業有哪些呢?今天我們為大家詳解。 ,1指考生從物理和歷史兩門科目中任選一門,2指考生從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任選兩門,如此,考生共有12種選科組合供自主選擇。
  • 高中英語「不理想」,選文還是選理?班主任有話說
    那麼,成為一名高中生後,對於一名女生來說,如果高中英語不理想,那麼在文理分科之時,選擇文科好,還是去讀理科呢?班主任有話說。關於英語的分析從高考的卷面來看,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英語這門學科,都與語文、數學一樣,各自佔據150分,所佔據的分值比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