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3月6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近日,由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1出2型」高端型全自動口罩機在北京成功下線。該型口罩機是經過對航空工業日前下線的「1出1」基本型口罩機進一步優化後研產而出,提前6天實現預定目標,標誌著集團全自動口罩機開發試製成功並進入量產階段。此前,航空工業研製的壓條機已交付各地防護服生產企業使用。兩型產品將按照穩定市場、平抑物價的央企擔當投放市場,緩解疫情期間醫療防護用品緊缺狀況,為國家公共醫療產能儲備力量。
口罩機、壓條機緊急研製任務是航空工業集團急國家之所急,響應國資委關於軍工集團發揮央企頂梁柱、定盤星作用,承擔疫情防控醫療緊缺生產設備研製生產任務的號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緊急啟動的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
對此,航空工業黨組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全航空工業充分發揮行業的技術優勢、製造優勢和協作優勢,在國家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確保頂得住、勇擔當、能作為,全力組織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先進口罩機、壓條機研製任務。航空工業總部直接提供500萬元專項資金投入研產工作,集團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前往製造院檢查產品研製情況,現場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確保專項任務高效推進落實。
此次緊急任務,航空工業全力統籌,明確航空工業製造院、航空工業貴航股份兩家抓總單位的牽頭責任,不談條件、不講困難,組織中航國際、航空工業洪都、精密所、寶成、沈飛、青雲、長空齒輪、萬江機電、貴州紅陽、紅陽機械、華陽電器、華陽電工等多家單位參與,分布在6個省的14家單位的近800名研產人員全力投入研產工作。
在口罩機研產線上,航空工業製造院作為牽頭抓總單位,第一時間抽調骨幹力量,聯合航空工業內7家單位656名參研人員,協調資源,明確目標,密切配合、全力趕工,僅用時3天完成三維整機數字模型和生產施工圖紙設計。採用設計與工藝並行、裝配與調試協同的方式,24小時3班輪轉工作,提前6天完成首臺樣機研製。
在壓條機研產線上,航空工業貴航股份作為牽頭抓總單位,組織6家單位124人組成研產團隊,充分發揮在航空機載產品、汽車零部件產品的經驗,迅速消化圖紙、開發產品、組織產品鑑定和生產交付,僅用7天即研製出首臺壓條機。並在15天內完成了50臺壓條機生產任務,31臺設備交付各地防護服生產企業投入使用。
航空工業作為央企頂梁柱,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履行央企的責任擔當,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為全面贏得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積極貢獻航空力量。
(編輯:嚴玉潔)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