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劉炳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危難關頭,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一附院)醫護人員勇敢地扛起了國家隊的使命擔當,全院5000餘名職工紛紛請戰——「我要去前線」。經過遴選,153名醫護勇士分四批出徵武漢。
最強陣容馳援武漢前線
「這次施院長領命遠徵,隊員們壯志凌雲,都是一附院的英雄,我們為英雄喝彩,為最美的逆行助援。」2月4日,一附院施秉銀院長領命親徵武漢,院黨委書記馬辛格在送別儀式上激昂送行。施秉銀院長既是全國內分泌領域內的權威學術大家,又是衛生健康戰線上的一名資深管理專家。
針對新冠肺炎的疾病特徵和武漢當地醫院的實際需求,一附院集結了3支精銳部隊,主力軍包括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兩個學科的中堅力量,又涵蓋了心血管、神經、肝膽、感染等相關學科的精兵強將。3支醫療隊中,高級職稱以上人員達到25人,重症醫學科石秦東主任、劉昱副主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石志紅副主任、朱柏副主任等紛紛帶頭領命抗疫。
控制感染是傳染病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支醫療隊都配備了控感專業的專家組織研究控感方案,制定流程,確保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醫療隊專門配備了精神衛生心理科的專家,包括陝西省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隊長、交大一附院副院長馬現倉教授。醫療隊絕大多數隊員都是80後,甚至不乏95後的年輕護士,他們沒有經歷過這樣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在接管病區後,一些隊員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心理問題,心理醫生的作用此時便凸顯出來。經過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很多隊員又重新樹立信心調整狀態,繼續與疫情抗爭。
最嚴管理保障醫療質量
「你作為隊長,帶領11名同志上前線,保護好同志,就是保護好11個家庭。」1月31日,在與醫院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隊長朱柏視頻連線時,她的丈夫郭朝錦反覆叮嚀妻子。
醫務人員零感染,是醫院定下的鐵律,既是為了衝鋒在一線的職工,也是避免醫患交叉感染。3支醫療隊出徵前,醫院發布了兩條軍令,一是培訓不合格不能上崗,二是防護物資不到位不能上崗。
「我們是一個團隊,我給陝西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交大及一附院的領導都承諾過,一定帶領大家平安歸來。」一附院副院長馬現倉說。
援武漢醫療隊制定了八大鐵律,要求隊員戴口罩、勤洗手;嚴禁在醫院多停留、不能在醫院和酒店大廳吃飯,吃飯只能在自己房間清潔區內;每個人房間內進行相對汙染區、緩衝區和清潔區的劃分,同時對上班途中、返回酒店、返回房間、注意安全和其他事項均有明確的要求,要求每一位隊員都按照制度執行、按照流程實施。
醫療隊實行三級聯動模式,嚴格按照半軍事化要求進行管理,設置了醫療組、護理控感組、綜合協調組等,通過隊管組、組管人,加強上下聯動,堅持相互協作顧全大局。
援武漢醫療隊制定了《集中生活駐地衛生防護安全管理辦法》,要求隊員嚴格遵照執行。馬現倉說:「我們制定的防護安全管理辦法,陝西省衛健委將以文件形式發布,要求參照執行,武漢協和醫院黨委書記要求協和醫院全院按照這個執行,並要求協和醫院十支醫療隊參照執行。」
最強大腦全力挽救生命
抵達武漢第一天,施秉銀院長要求醫療隊建立重病例討論機制,集合多學科力量,盡最大努力提升重症患者治癒率。他說:「有必要時要打破隊伍之間的界限,通過遠程會診同在院其他學科的專家進行討論,把挽救每一名患者的生命當做頭等大事。」
醫療隊建立了碰頭會機制,每天由各組負責人匯報本日工作,提出存在的問題,商討解決方案,確保以最快速度理順流程,全力投入到病人救治工作中。施秉銀院長多次深入臨床一線指導救治,並參與到每一位重症患者的診療中。他實時與前方醫生聯繫,通過微信傳輸病人檢查資料,實時查閱患者的各項檢查,給予專業的指導意見;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讓每一位患者都得到醫院頂端專家團隊的合力救治。
較早進駐的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重症組組長劉昱副主任醫師,在武漢市第九醫院開展了首例床旁重症患者超聲檢查、首例床旁CRRT,並親自為患者做喉鏡直視下插管有創機械通氣,因地制宜改造了呼吸機,取得了較好效果。目前,經第一批醫療隊救治,已有3名收治患者康復出院,其中,包含一名入院體溫42度的重症患者。第二、三批醫療隊進駐接管醫院病區後,醫療狀況也得到了極大改善,重症患者比例明顯降低。
最優護理提升醫療品質
三支醫療隊接管的武漢幾家醫院,幾乎都存在原有病房布局、區域劃分、人、物流向設計不符合收治傳染患者要求的問題。重新合理分區、控制感染的任務尤為艱巨,加之109人護理團隊大都是從各科室抽調的,有相當一部分護士並沒有接觸過傳染病護理,如何保障自身安全,謹防職業暴露是一大難題。
護理團隊首先將護理人員按照ICU專業與其他專業搭配的原則進行人員分組,每個責任組設置組長一名,並設置各病區感控護士。進入病區後,責任組護士立即奔赴一線照護患者,其餘人員在護士長及感控護士的帶領下將科室清潔區及汙染物的環境進行整理整頓,重新布局,明確各類標識,使各區域最大化發揮功能。在原工作流程基礎上結合醫院日常工作習慣進行修改,以確保患者相關治療按時實施。
由於隔離病房沒有家屬照料,護士還要承擔生活護理的重任,特別是對一些病情較重不能自理的患者。為了儘可能節省有限的隔離防護物資,護士們6個小時進行一次輪班。防護服下的洗手衣一個班下來完全溼透,如同身著沉重的鉛衣,護目鏡裡面凝結的霧氣極大阻礙了視線,面戴口罩長時間缺氧帶來了強烈的窒息感。一下班走出病房,她們最想做的事就是趕快大口吸上幾口新鮮空氣。
但在疫情面前,這些柔弱的女子沒有退縮,都化身成了堅強的女戰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