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上方↑"學生課堂"免費訂閱哦!
學生課堂(mrwzcom)——不一樣的學生,不一樣的課堂,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學生課堂」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學生課堂知識。作者:北冥有魚
來源:黑客技術(ID:hackerjishu)
生活不容易。這個不能稱之為道理的現象,相信絕大數人都有深刻體會。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不容易」,有多少是別人的原因導致,又有多少是自己造成的?
先講三個故事。
一個大學同學,結婚後一直跟妻子鬧矛盾。其實在我們外人眼裡,他愛人真的很好。小姑娘性格溫順,心地善良,做事麻利,孝敬父母,更難能可貴的是,品性純良,從沒有歪心眼。但我的這位同學,對他媳婦一直看不慣,覺得她沒心機、沒頭腦、沒主見,在事業上幫不上他什麼忙。他們結婚頭幾年,三天兩頭吵架,每次都是男人訓斥女人,女人總是默默忍受,還要主動道歉、和好。同學向我們抱怨的時候,我們幾乎沒有支持他的。他雖然偶然也會認為是自己性格不好,但更多的卻是牴觸,總覺得家庭生活不順。
一個好朋友,自工作以來就覺得不順利。她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作為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生,最初很受部門領導器重。但慢慢地,她發現領導不再那麼客氣,經常批評她,甚至疾言厲色,毫不顧忌顏面。工作任務也越來越重,到處被挑刺。這讓她覺得很委屈——憑什麼要受這些「變態」的批評?明著不敢跟領導對抗,但她內心時時牴觸,根本不願意做領導安排的工作。時間一長,萌生去意,一氣之下申請換部門了。但悲催的是,到新部門之後,進入一個新處室,碰到一個更加自以為是、年齡比她還小的領導。或許是因為年輕得志,這位小領導經常頤指氣使、官氣十足。以我朋友這種性格,根本不願意妥協,又走上了處處牴觸的老路,關係可想而知。
還有一個同事。本來在我們看來是很大方、很大度的人,但就在他愛人生孩子之後、丈母娘前來照顧月子的時候,他性格就好像完全變了,跟他聊天總感覺他的內心充滿牴觸,對他丈母娘橫看豎看不順眼,一會覺得丈母娘管得多了,一會覺得丈母娘做飯不好吃,甚至覺得,丈母娘來照顧月子本來就多此一舉——按中國傳統,都是婆婆照顧兒媳婦,哪輪的上丈母娘指手畫腳?他甚至有些後悔當初「太開明」,答應了媳婦讓丈母娘過來照顧的請求。生孩子的喜悅,都被這種牴觸心理給取代了。
說這三個例子,不是為了嘲笑別人的無知與無能。因為這種情況,或多或少都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對家人不滿意,我們會牴觸;對領導不滿意,我們會牴觸;對長輩不滿意,我們也會牴觸;對你人生中經歷的所有不順心、看不慣,都會牴觸。正是這種處處牴觸的心態,攪動了我們本該安靜的心,讓我們的生活痛苦不堪,讓我們的工作舉步維艱。
一路走來,一路牴觸,難道你真的很爽嗎?
當然不爽!
那為什麼你還這麼喜歡「牴觸」?
「別人的原因。這都是別人的錯。」我們很自尊,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狹隘與陰暗,但很不幸,我們內心深處的第一反應,確實是這麼想的:這些痛苦,都是別人導致的!我們恨不得讓這些導致自己痛苦的人與事,立即消失,遠遠走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希望他們走開,它們反倒就待在這裡,不僅不會走開,甚至離你越來越近。在生活,你越討厭某個人,他(她)可能就會時不時在你面前出現;你越牴觸某件事,它可能真的就會出現。這既不奇怪,也不玄妙。吸引力法則說的很清楚,你所期盼的和排斥的,都會離你越來越近,因為你的內心始終在想著它,這種意念力極為強大。佛家說的或許更明白,你越排斥、越牴觸,這個「緣」就會越結越深。
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段讓你痛苦的「緣」?
當你放下的時候,它自然就會走開。但「放下」可沒那麼容易,那是一種修行的境界。但如果換個思路,或許你會離「放下」更近一點。這就是,你或許應該認識到,自己之所以經常「牴觸」,真的不全是別人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偏見」導致。
讀大學的時候,我們會經常去自習室上自習,這個時候,如果安靜的教室裡有人竊竊私語,你會覺得非常牴觸、厭惡,怎麼這個人這麼沒教養?你會渾身不舒服。但如果那個人是你的好哥們、好閨蜜,你或許就不會那麼厭惡,那所謂刺耳的噪音,你也不會那麼介意。很顯然,問題不在於「噪音」本身,而在於你如看待發出噪音的那個人。道理其實不難理解,但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這種悟性往往只會出現在一瞬間,轉眼就忘。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不慣」,看不慣某人的某些習氣,包括自私、強勢、嫉妒、傲慢、無禮等等。凡是不順自己心的都會看不慣,對別人就容易產生輕視的看法,乃至於不禮貌。你要知道,人心都是比較敏銳的,你對別人是好是壞,別人都是能感觸到的。你對別人輕視,對別人不禮貌,別人對你自然也好不到哪去,痛苦就由此產生了。為什麼不多想想自己的毛病呢?這就是我們的問題。
好吧,你可以反駁說,我能力強、水平高、性格好,為什麼有些人還總是批評我、詆毀我?這裡面當然可能有別人的原因,有可能那些人確實素質低劣、心理陰暗,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這種看起來不合理的現象,難道就沒有一個「合理」的原因嗎?這種人為什麼就會被你碰上了呢?就算你不信命,你也應該看到人世間充滿大量的案例:很多事情都是定數。你不認可這個觀點?那好吧,那就快換一個環境,不要把精力消耗在對別人的怨恨上了——如果你有能力改變環境的話。但在此之前,牴觸和抱怨,真的一毛錢的作用也沒有。
我的老師曾對我說,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經常想「我做得還不夠,我可以做得再好一點」,內心就會越來越有動力;千萬不要認為「我已經夠努力了、我吃了很多苦……」,這些想法只會讓你更加苦惱,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心想事成,一個行為、一個想法,如果你每天串習它,天長日久,它就會成為你的習慣、變成你內心的力量。你現在的狀態,是你串習的結果。
其實,人們喜歡「牴觸」,根本原因還是不信因果,不願意接受。因果這個事情很奇妙,很多人覺得那是個愚人的麻醉劑。但事實上,你不信因果,或許才真正是被麻醉了,會一直生活在糊塗之中。不管你信不信,因果都在那裡,毫釐不爽。對此,我們的傳統文化已經有太多說明,多讀書就會明道理。我想說的是,一個人深信因果,才不會對自己遇到的人和事感到迷惑,因為這一切都是要經歷的,想逃也逃不了,想跑也跑不開,你需要做的是更加積極、更加陽光,而不是牴觸與排斥,否則只會越陷越深,糾纏不清。
所以,生活既然這麼不容易,我們就不要牴觸那麼多了吧。接受該接受的緣分,做好該做的事情,安詳一點,靜靜等待更好的明天。
●●END●●
學生課堂
微信號:mrwzcom
提供中小學生學習心得和家長教育心得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