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企業措手不及。消費場景的缺失、消費需求的驟減讓整個消費行業猶如陷入冰封。與此同時,逆全球化的貿易摩擦也時有發生,全球消費零售業面臨複雜而深刻的變化。
危機中亦蘊藏著機遇。疫情雖然重創了線下市場,也催生了新的消費場景、消費習慣和消費群體。其中,線上新消費為各類消費群體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傳統生活場景的有效延伸,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動能。線上購物、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新業態,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撐。
11月27日上午,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中國線上新消費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活動以「後疫情時代的新消費場景」為主題,眾多業內大咖、重量嘉賓齊聚,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消費領域的新特點、新趨勢和新變化。
疫情催生新業態與傳統行業煥新
如果說直播電商在去年還只是一場小範圍的狂歡,今年的抗疫背景無疑使其成為人人參與的盛會。
全球監測和數據分析公司尼爾森發布的《中國直播電商趨勢解讀報告》顯示,伴隨線上渠道不斷創新以及疫情對線上消費習慣的加速養成,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興購物方式迎來全面爆發,正在成為全民參與的商業形式。
論壇現場,快手科技副總裁餘敬中帶來了他對短視頻和直播領域的最新研判。
快手科技副總裁餘敬中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餘敬中表示,「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在進行媒介化進程,傳播無處不在,每個行業、每個領域都離不開傳播。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可以成為傳播的主體,這就是方興未艾的全社會媒介化進程。而短視頻/直播+是我所理解的產業融合的新路徑,隨著電商直播的崛起,短視頻/直播+可能會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一定影響」。
在他看來,快手或短視頻直播以及其他的社交網際網路平臺改變了傳播者與受眾之間原本的單一關係。「過去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關係最多是受眾消費一下你的廣告,而現在不僅僅是這樣。受眾可以成為傳播者的粉絲,可以掏錢給傳播者打賞,還可以成為傳播者的用戶或者客戶,小黃車一鍵下單,還有其他商業上的機遇或者產業上的各種合作夥伴等,這是傳受關係的多重關係一體化」。
「隨著5G的推動,這一切才剛剛開始。」餘敬中表示,「隨著疫情加劇產業的線上化,短視頻直播平臺或將成為新零售的主戰場」。
騰訊智慧零售垂直行業生態總經理何迪則談到,從2018年開始,網際網路的線上流量逐漸邁入了瓶頸期,各個電商平臺都希望挖掘新的線上流量,一些懂零售、不懂零售的玩家都在嘗試新的業態。「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線上的傳統電商試圖向線下延伸,而線下的零售企業則希望網際網路化、分食線上流量」。
騰訊智慧零售垂直行業生態總經理何迪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何迪認為,過去兩三年間,商超行業出現了三個非常有趣的趨勢,分別是「創新業態,比如社區團購;用戶數位化,用戶行為被非常強地數位化,企業能更深入了解用戶畫像和用戶行為;第三,線上線下一體化已經不是預期,如果哪家商超不做線上業務,整體銷售額起碼下降10%」。
新的業態、科技和商業模式也正在滲入傳統行業。申唐集團&九眼橋董事長申倫忠表示,「任何傳統行業都可以用不傳統的方式再做一遍」。他以自身企業所在的調味品行業舉例稱,現在傳統行業的創始人、從業者,基本都是60歲打底,而這類傳統行業很少有年輕人願意接受。但如果用網際網路、新技術,甚至只是用創新的商業模式或產品結構形態做一遍,傳統行業也能煥發新的商機」。
申唐集團&九眼橋董事長申倫忠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用不傳統的方法做傳統產業
抗疫讓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等行業站上了一個不曾預料到的風口。作為行業人士,他們體會到了疫情帶來的哪些細微變化?而當疫情防控趨於常態化,這些最受關注、成長最為迅猛的消費新場景能否持續?
新希望集團聯合創始人、成都滑屏時代投資人李巍有一個更為大眾熟知的身份,即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太太、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的母親。但實際上,李巍自己不僅是一名KOL,也是MCN機構的投資者,即KOL的孵化者。
新希望集團聯合創始人、成都滑屏時代投資人李巍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為傳統行業的佼佼者,如今又是新消費行業的「初學者」,李巍說,只要抓住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階段的機會,抓住平臺帶來的紅利,那麼就可以成為最好的創業人。李巍表示,新希望的養殖產業也引入了新技術、新手段,「每頭奶牛脖子上掛的項鍊記錄了它每天的健康狀況,甚至連心情開心與否都能有所反應,這就是數位化。任何一個傳統產業只要用不傳統的方法去做,都可以趕上時代的紅利」。
蘇寧易購華南區執行副總裁戴馮軍則在論壇中分享了疫情給蘇寧易購帶來的改變和體會。戴馮軍表示,今年1月到9月,蘇寧易購的線上銷售訂單金額同比增長18.15%。
戴馮軍稱,蘇寧易購有兩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體現了數位化對零售行業轉型的推動力。「其中一個就是家樂福。家樂福本身是非常傳統的商超企業,但數位化給它帶來了新的盈利能力。通過家樂福到家業務等作出的業績貢獻,今年1月到5月,家樂福的銷售增長了450%。而疫情培養出的消費習慣也延續到了今年雙11期間。」
蘇寧易購華南區執行副總裁戴馮軍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另一個案例是下沉市場的夫妻店。原先這些夫妻店的SKU可能最多只有200個,但通過數位化賦能,它們的SKU可以達到17000個以上。同時,資金周轉量也提升了5至6倍,這就是數位化轉型給原本傳統型的企業和商戶帶來的改變」。
作為在線教育企業的代表,跟誰學總裁助理王芳潔也對疫情帶來的助推作用深有感觸。「原來大家對線上教育的效果有疑慮或者牴觸。但疫情之後,很多學校或機構不得不把教育場景轉往線上,大家接觸了之後發現,在線教育並沒有真的比線下輔導機構、線下教學場景差很多。通過這次疫情,我感受到賽道的變化需要供需兩邊的觀念革新。」
跟誰學總裁助理王芳潔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克服同質化競爭、找到更成熟的盈利模式仍是每一家在線教育企業需要攻克的難題。這也成為疫情後在線教育行業的主要議題。
隨著直播電商和電商直播的興起,「直播都是打價格戰」的說法引起熱議。值得買科技副總裁謝汝娟在論壇上強調,隨著線上消費場景的蔓延和深化,強內容成為線上消費的重要一環。「好的內容能夠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優質的內容和優質的價格以優質的內容展現,這樣的綜合性場景會讓消費者能夠信任並且產生很好的消費連接。」
值得買科技副總裁謝汝娟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