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8日,由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新華通訊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新時代、新技術、新傳播」第四屆(2018)新媒體公共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推進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發展論壇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
中國教育電視臺總編輯、國務院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傳媒大學原校長胡正榮教授,臺灣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臺灣《中國時報》原總編輯倪炎元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李喜根教授,韓國中央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傑出教授DONG HEE SHIN先生,美國ABPent國際公司製片人柯粵川先生,復旦大學《新聞大學》常務副主編朱春陽教授,暨南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林愛珺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張磊研究員,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焦世君、院長張舉璽、黨委副書記孫保營,副院長張淑華、鄭素俠,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委員汪振軍教授,工會主席周宇豪教授,以及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重慶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鄭州大學學報》《新聞愛好者》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學術期刊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會。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興成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鄭州大學副校長趙明皞教授參加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發展研討會並講話。
李興成首先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和感謝,他簡要介紹了鄭州大學近年來快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同時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特徵之一,就是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方式產生重要影響。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把「新媒體公共傳播」作為學術研究和學科發展的特色研究領域,希望通過舉辦高規格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徵集觀點,凝聚共識,打造學術共同體,促進學界和業界的深度思考和意見交流。希望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為鄭州大學的發展以及新媒體公共傳播研究的深入開展建言獻策,多提寶貴意見。
趙明皞在學科建設發展研討會上介紹了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意義、目標和做法。他談到,鄭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承載著河南社會經濟發展的呼喚,承載著河南億萬人民對優質教育的期盼,承載著地方大學由大變強的重託,承載著我國中部崛起和振興的責任。同時,他對鄭州大學規劃的一流大學建設三步走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進行了闡釋。
在大會主題發言環節,共分四個模塊,胡正榮、倪炎元、李喜根、朱春陽、柯粵川等15位專家發表了主題演講。主題分別為《中國新聞傳播學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問題與創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發展方向》《人工智慧時代的新聞倫理與法規問題研究》《互動與用戶體驗:未來數字媒體的驅動力》《互動媒體在美國學院和工業中的10年》《新媒體與臺灣公共傳播》《網際網路時代媒體信息接觸理論探析》《傳媒中話語操縱的類型與語言客觀性的策略建構》《數字勞動、平臺資本主義與中國的非正式經濟》《是大眾誤讀,還是設計誤區——鄭州地標性建築的傳播學分析》《資本、政治、主體的多元實踐:縣級媒體融合的反思》《人工智慧與輿情溝通》《當代時空雜交視角下文本的開放性生成——以李安<家庭三部曲>為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傳播話語體系變遷研究緣起》等。
胡正榮教授在題為《中國新聞傳播學學科與專業建設的問題與創新》的演講中指出,當前傳播及其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播形態突出表現為網絡、移動、社交和智能化,社會形態表現為全球化、本地化和網格化,經濟形態表現為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政治形態表現為治理和善治,導致當前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四個困局:一是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二是學科羸弱,學科解釋力不強;三是全媒體與新聞傳播學學科及專業教育分離;四是傳播方式多元化與新聞傳播學類的學生去向相分離。因此,應通過學科融合、專業改革、課程更新、實踐提升、教師優教等方式,打造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專業型和國際化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及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變革。針對一流學科建設,胡正榮建議,首先要抓好頂層設計,其次狠抓師資隊伍、科研成果、國際化等方面的顯示度指標,第三要抓好評價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
在分論壇交流環節,共設三個分論壇,來自中國傳媒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南昌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安徽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的近二十位學者,針對自己提交會議的學術論文,與大家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會議期間,還舉辦了 「『青椒』學術沙龍」活動,邀請與會的六位專家分別作了題為《新世紀我國電影產業發展道路思考》《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侵權與倫理選擇》《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狀況、問題及對策》《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學術研究規範》《算法和啟發法:解釋算法驅動新聞推薦的用戶啟發法》《視聽媒介與認知心理》等專題學術報告。
鄭州大學「新媒體公共傳播」學科方向是鄭州大學2014年支持建設的基礎與新興學科方向之一;2016年「公共傳播」二級博士點被教育部獲批招生;2018年1月,「新媒體公共傳播」成為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一級博士點的一個學科方向。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該學科方向的深入發展搭建了較好的學術平臺,進一步提升了鄭州大學在該研究領域的學術影響力。(鄭州大學孫保營、吳靜供稿)
(責編:王佩、宋芳鑫)
河南:如何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種小麥8000萬畝以上,產量佔全國的1/4,與小麥相關的規模以上企業1700多家。然而,一個問題始終困擾河南,怎麼既保糧食穩產,又促農民增收?……【詳細】
鄭州:改革開放中找到新定位 歐洲快消品牌Zara最新款服裝頭天凌晨落地鄭州機場,第二天清晨便可以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貨架上。一件服裝,見證了「鄭州速度」,也描繪出鄭州「站位大樞紐、放開大胸襟」的全球格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