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腦】循環論證的謬誤,你能不被繞暈麼?

2021-03-02 胡謅GMAT

   Hello童鞋們大家好,我是略懂皮毛的東哥。

曾經有一位CR老師,在直播課講到同學們對選項分析推理時容易犯的錯誤,拋出了一個高大上的概念,叫做「循環論證」。很多童鞋聽的是一頭霧水一臉懵逼一笑而過。於是這位老師大放厥詞:

「循環論證這個謬誤太難了,GMAC不會專門考到!」

然而,官方300難題的出版,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啪啪打在這位老師臉上。

不要誤會,被打臉的不是初代網紅羅老師,羅老師的臉只有他自己能打。被GMAC啪啪打臉的,就是東哥本哥。

回想起來,當年的自己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ïve。我是萬萬沒想到,GMAC在高分庫居然這麼狠,連這個謬誤都拿出來直接考,這不等於把考生直接放在火上烤麼?我們且來看看這道高分難題吧:

Some theorists andcritics insist that no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a work of art is sound if it is based even in part on data about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artist. This opinion is clearly false. The only sound aesthetic evaluations of artists' works are those that take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the era and the place of the artists' births, their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and the values of their societies—in sum, those factors that are part of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The above argumentis most vulnerable to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bjections?A. The argument presupposes the conclusion for which it purports to provide evidence.B. The argument cites evidence that undermines rather than supports the conclusion.C. The argument draws its conclusion by means of an equivocal interpretation of key terms.D. The argument assumes that the production of an effect is evidence of an intention to produce that effect.E. The argument assumes that evaluative disputes can be resolved by citing factual evidence.

循環論證指的是用來證明結論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需要依靠結論來證明的邏輯錯誤。

這句話有點抽象,通俗點說就是:在論證結論的過程中,把有待證明的結論當做了已知前提使用,用結論本身來證明結論。由於這樣的論證,是在假設了結論成立的前提下得出結論成立,所以「循環論證」又被稱之為「預設結論」,也就是上題正確答案中的描述:

The argument presupposes the conclusion for which it purports to provide evidence.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一段經典的毒雞湯:

老馬:「可是什麼有意義呢,許三多?人這輩子絕大多數時候都在做沒意義的事情。」

許三多:「有意義就是好好活。」

老馬:「那什麼是好好活呢?」

許三多:「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看一眼老馬後再強調)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許三多的這段憨厚的回答,乍一聽似乎展現出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但從邏輯上稍加思索就知道,這是一個標準的循環論證。

最簡單的循環論證,就是論據對結論進行同義表達,俗稱「換說法」。

比方說,川普同志聲稱自己是美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總統,因為歷史上的其他美國總統都沒有他傑出。

「川普是最傑出的美國總統」和「其他美國總統都沒有川普傑出」,只是形式上的同義表達,並沒有給出任何理由說明「為什麼他最傑出,其他人沒有他傑出」,這所謂理由不過是同一主張換湯不換藥的重複。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循環論證。

而上述題目的論證過程,也是「換說法」的循環論證。有待證明的結論是:「用藝術家的文化背景來進行美學評估是合理的」,而給出的理由是:「唯一合理的美學評估是考慮了文化背景的評估」,只不過對「文化背景包括什麼」額外做了一些補充,並沒有論證為啥用它們是合理的。

「換說法」的循環論證,本質就是:「因為A,所以A」,只不過是用了一些語言的技巧,把結論裡的A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放到了論據當中。

如果在作者的邏輯閉環中增加幾個環節,就會形成更複雜的循環論證,俗稱「兜圈子」。

上述許三多的案例,就是一個二元的「兜圈子」型循環論證。命題A為:「一個人活得有意義」,命題B為:「一個人好好活著」。許三多先是用B為前提來論證A成立,又用A為前提來論證B成立。

在此基礎上,你只需要再增加一些中間環節,只要這些環節足夠抽象縹緲,就可以形成更複雜的邏輯環。比如加上「活得充實」、「不虛度光陰」: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著,而好好活著就是活得充實,活得充實就是不虛度光陰,不虛度光陰就是做有意義的事!Perfect!

當然,雖然增加了環節仍然是在「兜圈子」,但兜的圈子越大,論證越具有迷惑性。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聽者對這些抽象概念都具有自己的common sense認知,當循環論證中的某些概念和聽者自己的認知產生了共鳴,形成了認同感之後,聽者實際上被自己的認知所提供的額外信息所說服了,卻會誤以為是被作者的論證所說服

有點抽象,我們舉個例子。比方說王小明自己的認知當中,所謂的「活得充實」就是每天好好工作創造社會價值。當他聽到「好好活著就是活得充實」時,不自覺的把「活得充實」理解為每天好好工作創造社會價值,從而產生了認同感。但實際上這種認同感是王小明自己對「活得充實」的內在定義帶來的,這已經脫離了作者對「活得充實」提供的論述,只是王小明自己沒有意識到。而一旦在環中任意一個環節認同了作者,這個循環就能起到作用,說服王小明相信整個邏輯的自洽性。

雖然GMAC在300難題中打了東哥的臉,但目前官方題裡也就只有這一道題專門考察了循環論證這個謬誤。所以,如果你實在繞不出來,也不用太擔心:考試考到它的概率非常小,萬一你真的遇到了,那麼恭喜你,你進入了高分庫!

不過,儘管循環論證很少刻意考到,但還是有必要知道它的。因為同學們在對CR的選項分析時,容易自己犯循環論證的問題。而一旦犯了這個問題,就會必然認為選項加強結論,無論這個選項實際上是加強、削弱還是無關。

舉個例子:

Advertisement:Ten years ago, the Hilton Hotel's lobby was carpeted with Himalaya carpet while the lobby of a nearby hotel was being carpeted with our competitor's most durable carpet. Nowadays, after a decade in which the two hotels have had similar amounts of foot traffic through their lobbies, that other hotel is having to replace the worn-out carpeting near its lobby entrances, whereas the Hilton's Himalaya carpeting has years of wear left in it.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eriously weakens the force of the advertisement's evidence for concluding that Himalaya carpet is moredurable than the carpet of its competitor?B. The carpet of the Hilton Hotel's lobby is not the most durable carpet that Himalaya manufactures.

這題本身是一道比較簡單的削弱題,文章是一個廣告,核心現象就是:相鄰酒店競爭對手的地毯壞了,而喜馬拉雅地毯沒壞。主觀結論在問題當中,是對現象的解釋:喜馬拉雅地毯比競爭對手地毯更耐磨

很多童鞋認為這裡的B選項是加強項,他們的理由是:既然喜馬拉雅裡不是最耐磨的地毯都比對手最耐磨的地毯要耐磨,不就加強了喜馬拉雅比對手耐磨麼?

聽上去似乎挺有道理的,但實際上就犯了一個循環論證的問題。我們來剖析一下吧:

我們來仔細看上述童鞋的理由:喜馬拉雅裡不是最耐磨的地毯都比對手最耐磨的地毯要耐磨。

 這個複合命題實際上由三個信息組合而成:

1. 希爾頓的地毯不是喜馬拉雅裡最耐磨的地毯;

2. 相鄰酒店的地毯是競爭對手最耐磨的地毯;

3. 希爾頓用的地毯比相鄰酒店的地毯要更耐磨。

這三個信息當中,只有1是選項給的信息2是文章裡給的事實信息,而3本身是整個論證裡有待證明的結論

換句話說,上述童鞋給出的理由,並不是單純的選項信息,而是由選項信息作出的一個推理。而在這個推理過程中,這些童鞋不僅用到了文章中給定的事實,還把文章的結論當做了條件使用了。只有在結論成立的前提下,這個完整命題才成立,而又用該命題在意圖證明結論,這就是循環論證了。

實際上這個B選項是典型的無關比較,它在喜馬拉雅品牌內部比較希爾頓用的產品和品牌內最耐磨的產品,這對該品牌和其他品牌之間的比較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在CR當中,並不是不能對選項進行推理,甚至難題幾乎必須對選項進行推理。但在對選項進行推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推理可以結合文章給出的事實/前提,甚至一些common sense比如供求關係,但一定不能把結論也當做給定前提加入推理過程,否則就會犯循環論證的問題,於是就一定會認為選項是加強作用

要是題目是個削弱題也就罷了,如果是個加強題,這種推理的謬誤會很容易把無關項當做加強項而錯選。實際上,有時候有些童鞋加強題做的不好,甚至做錯了對完答案還始終認為自己選的那個選項有加強作用,大概率就是在選項分析時犯了循環論證的謬誤而不自知。只有意識到有這種情況存在,才有可能降低犯這種錯誤的概率。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我們改天再見!

相關焦點

  • 假如十月份考到了循環論證......
    今天的推文中向大家介紹其中一種缺陷——循環論證。為什麼循環論證是一種論證上的缺陷類型?argument= premise(s) + conclusion,前提給結論以支撐才構成valid argument,循環論證的問題就在於前提和結論講述的內容完全是一樣的,前提並沒有向結論提供支撐內容,因此論證本身很單薄、存在缺陷。
  • 無限循環懸疑燒腦電影你看過幾部?
    在眾多電影類別中,小編獨愛懸疑燒腦片,而在這一類別下,無限循環電影堪稱最愛。那什麼是無限循環電影呢?這些電影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且聽小編一一解說。誰知這艘巨大的遊輪空無一人,而不知名的兇手卻將朋友們一一殺害,就在傑西將兇手制服後,遠處又有一艘同樣的遊輪緩緩靠近。什麼樣的電影開頭即是結尾,結尾亦是開頭?這篇便是了。第二部:《蝴蝶效應》相信大家看名字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具體來講,英文寫作中的邏輯謬誤主要有循環論證、因果謬誤、滑坡謬誤、概念不當、合成謬誤以及分割謬誤等,這裡做一些說明:(1)循環論證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是指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要依靠論題來證明的邏輯錯誤,也就是說,在循環論證中,論證的前提就是論證的結論。
  • 27部無限循環的燒腦電影你看過幾部
    四、《你的名字》第三,也是一部燒腦片,影片就那麼幾個人,誰才是殺死自己的兇手?十二、《時空罪惡》上映時間:2008年豆瓣評價:7.2類型:懸疑片哈哈,這個有點燒腦也許每個人生不如意的人都希望有這麼一次機遇吧。豆瓣評分雖然不高,但是作為一個喜劇並且逐漸完善自我的勵志片,小編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我們雖然沒有把事件定格在某一刻的能力,讓我們去不斷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適當的放慢節奏去嘗試著改變自我,使得生活越來越好。
  • 辯論中必須知道的15種邏輯謬誤 (二)
    下面繼續介紹另外五種典型的邏輯謬誤。 循環論點(Circular Argument)當一個人的論點只是重複他們事先已經假設的東西時,它並沒有得出任何新的結論。我們稱這個為循環論證或循環推理。如果有人說:「聖經是真的,因為聖經裡就是這麼說的",那麼這就是一個循環論證。
  • Godlie第五季持續燒腦,虎牙六子的腦迴路到底有多繞!
    Godlie第五季持續燒腦,虎牙六子的腦迴路到底有多繞! 原標題:Godlie第五季持續燒腦,虎牙六子的腦迴路到底有多繞!狼人殺恐怕是千萬小夥伴最喜歡的遊戲之一了,各大直播平臺隨之而起的"狼人殺"節目也蜂擁而起。
  • 你知道有哪些邏輯謬誤嗎
    謬誤,是我們日常生活最頻繁接觸,卻又經常難以發現。什麼叫謬誤,如果一個論證的前提不支持其結論,我們就是在進行錯誤的推理,這就稱為論證。然而,大多數謬誤並非形式邏輯的推理錯誤,以非形式謬誤居多,即關注點經常脫離真正要論證的命題。謬誤的分類有很多,下圖是書中對謬誤進行的四大分類。
  • 燒腦題目繞暈你 「高智商測試」今天到底星期幾?
    原標題:燒腦題目繞暈你 「高智商測試」今天到底星期幾?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眾多網友被一條燒腦題攪得心煩意亂。該題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昨天是明天就好了,這樣今天就是周五了。句中的今天是周幾?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循環論證 理論: 是用A去證明A的邏輯謬誤。 詭辯者使用循環論證的時候,會繞一個大圈子,使得看起來毫無破綻。提到循環論證,就順便提一下循環定義。不討論現下的事物(A),而是把討論重心轉移到了臆想出來的極端事物(Z),並且沒能給出任何證據來證明A的發生一定會造成極端事物Z的發生,就是滑坡謬誤。 例子:小紅反對同性戀婚姻,因為她認為如果我們允許同性戀結婚,那麼就會有人想要和桌子、椅子結婚。小紅犯了滑坡謬論。
  • 【我愛學邏輯】邏輯謬誤2--稻草人謬誤和滑坡謬誤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兩個謬誤的知識,這種邏輯謬誤往往以定義、平行結構的形式考查。稻草人謬誤:在論辯中有意或無意地歪曲理解論敵的立場以便能夠更容易地攻擊論敵,或者迴避論敵較強的論證而攻擊其較弱的論證。
  • 這些燒腦的循環類電影大作,你真的看懂了嗎?
    年輕的時候呢,追求刺激,喜歡驚悚的、恐怖的影片,視覺效果越震撼越能勾起欣賞欲。基本上可以這麼說:人家拍片的節奏趕不上小盤盤看片的節奏(有點誇張啦)。隨著年齡的增長,脆弱的小心臟已經經受不住那種太過強烈的刺激了,反而對懸疑片和燒腦電影更感興趣,也經常潛伏在豆瓣,搜尋一些高分的或者比較出眾的佳作。
  • 最燒腦的五道智力題,圖一七成人做不出,圖二推理太繞腦
    最燒腦的五道智力題,圖一大概有七成人做不出,圖二的推理太繞腦。這樣撲克牌的題目相信有的小夥伴也遇到過,問:如果紅牌先出,最後讓紅牌贏,該怎樣出牌呢?這道題有七成的人做不出。這樣的題目推理還是蠻繞腦子的。看到圖中有形狀各異的圖形,問:怎樣組合才能將所有圖形組合成一個大正方形呢?小編還沒有組合出呢!這樣的題目做過的很多了,就是根據完整的式子,進行推理得出最終問號處應該填什麼數字。
  • 循環論證
    ,而用洛必達法則求導得到結果無疑是循環論證.循環論證是什麼?舉例說明:「為什麼長得胖?因為我吃得多。」這兩段話就是經典的循環論證,他的最大特點是同義重複.那麼這道極限題應該如何做?首先我們複習下高中的和差化積公式:
  • 認清邏輯謬誤,行測多拿幾分不是夢
    以之作為充分論據來論證論點的正確性,它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然而大多數人的觀點不一定是正確的,只有觀點本身的內容,才能作為觀點成立與否的標準。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所有人都認為A是真的,所以A是真的」。【循環論證】循環論證就是把論點隱含在論據中,用來證明論點成立的論據的真實性依賴於論點本身的真實性。比如A需要B證明,但是B又需要A來證明。
  • 15個常見邏輯謬誤匯總(上)
    有趣的是,這種謬誤經常被用來支持多個相互矛盾的結論。比如:「沒人能明確證明外星人存在,所以外星人不可能是真的」,和「沒人能明確證明外星人不存在,所以外星人肯定是真的」。相同的論證策略可以同時支持相互排斥的主張,這個策略就是個糟糕策略。訴諸無知,除了證明一個人不知道之外,並不能證明任何事情。沒人能證明鬼魂或飛碟不存在,那就不能證明這些東西存在或不存在。
  • 高七師:成人自我的邏輯謬誤
    比如說父母自我的判斷方法,可能會使用滑坡推理方式,尋找完美解決方案的趨勢,用模稜兩可的話來隱瞞真相,不恰當複述公眾意見,讓人可疑的權威,或者呈現虛假的兩難情況,將注意力從論題上移開,通過光環效應讓聽的人分神,或者是用循環論證,這都是父母自我侵染了成人自我了一些方法。
  • 被稱韓版《恐怖遊戲》電影,燒腦程度不輸原版,突破時間循環題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最近比較火的電影《恐怖遊輪》,看過的朋友有沒有理解這部電影其中的含義呢?說實話小編看了好幾遍都沒有完全理解電影的含義,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的是錯綜複雜,甚至還燒腦。不過,比起這部電影小編更喜歡看被網友們稱為韓版《恐怖遊輪》的電影《一天》,這部電影也是一部以時間循環為主線,比起《恐怖遊輪》來看的話,不管是在劇情還是在人物上都比較的鮮明,在劇情和燒腦程度非常的精彩。
  • 李先焜:邏輯中常見的語義謬誤
    3.偷換論題的謬誤論證過程不管原論題的要求,去證明跟原論題不相干的另一論題,就稱為偷換論題的謬誤。例如,1980年在南昌十三省水資源會議上,長江流域許多省的水利部門提出:長江水系泥沙含量在增加。但是有的同志不同意這一觀點,認為長江水系含沙量並沒有增加。
  • 24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例子:小紅在飯店看到小明吃狗肉,於是上前訓斥:「你怎麼可以吃狗肉,小狗多麼可愛,就像小朋友一樣,你忍心傷害小朋友嗎?」小紅犯了訴諸感情的謬誤。4 從論證到結論你看到別人的論述水平很低,或者別人的論述裡面有謬誤,就認為別人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很多時候,辯論的贏家獲勝並不是因為觀點正確,而是因為辯論技巧更好。
  • 滑坡謬誤的幾點見解,帶你了解滑坡謬誤
    首先 什麼是滑坡謬誤? 滑坡謬誤是一種論證模式,其形式為:如果A1那麼A2,如果A2那麼A3,…,如果An-1那麼An;因此,如果A1那麼An。 這個論證模式要滿足三個條件才能稱之為滑坡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