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上海新增30GB交通數據流量,大數據源源不斷為人工智慧提供「燃料」;
1個月,上海人工智慧相關行業融資額就超過50億元,達到歷史新高,成為國內AI產業資本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1年來,上海泛人工智慧企業超過3000家,人工智慧企業從業人員約10萬人,每3個行業從業人才,就有1個坐標在上海……
一年前,首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成為上海邁向人工智慧國家高地的新起點。時光流轉,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再次拉開帷幕,在中國的智能發展版圖上,上海謀布局、搶身位,一個更加開放、創新的智慧城市躍然眼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上海當前正在全力打造人工智慧創新策源高地、應用示範高地、制度供給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將緊緊抓住這一戰略突破口,努力打造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
《新華每日電訊》發表文章《智能時代的上海動能》,詳見下文。
▲8月26日,在徐匯西岸會場,小朋友在體驗一款能根據表情進行心理分析的「魔鏡」。 (新華社記者方喆攝)
超前謀劃四大高地
一年間,上海AI行業發展正上演現實版的「速度與激情」——
首屆大會上簽約的20多個項目全部落地,微軟、亞馬遜等國際巨頭從「客場」參會到「主場」加盟;既有圖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Raj Reddy等老朋友,又有特斯拉CEO馬斯克等新嘉賓;醫療、教育、園區、交通、金融等世界級標誌性、首創性成果在這裡應用……
聚焦人工智慧四大「高地」,一場果敢布局、爭分奪秒的智能革命,在浦江兩岸開啟全球「新賽場」。
創新策源高地,突出「平臺」效應。聚焦智能算法、晶片、類腦、無人系統等重點方向,推進一批基礎研發平臺和行業創新中心的啟動落地,上海正形成屬於人工智慧前沿理論的「黃埔軍校」。
應用示範高地,著重「開放」場景。在浦東張江人工智慧島,30多種應用「聯手」作戰,成為園區智腦;在徐匯西岸,「海上奇遇記」通過過去、現在、未來,帶你遊覽數字上海;在楊浦長陽創谷,智慧機器人成為工業旅遊的景點……通過場景的開放,人工智慧最新成果正率先「試水」。
制度供給高地,聚焦創新突破。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22條」、智能網聯汽車路測政策,公共數據和「一網通辦」管理辦法、AI安全發展上海倡議……針對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用更好的安全護佑更穩健的產業,上海「規則」正跨前一步。
人才集聚高地,堅持外引內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首張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上海交大成為全國首批獲批設立人工智慧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大賽、人工智慧大講堂……讓上海AI既有全球「智」的加盟,又從「娃娃」抓起。
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在滬上孕育長大。上海市副市長吳清用一組數據展現一年間變化:已擁有人工智慧核心企業1000餘家,泛人工智慧企業超過3000家,相關產業規模超7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精準發力戰略「先手」
先進位造業的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長;新商業新零售將這裡當作優先的「試驗場」;公共數據開放的先行探索……鮮有城市像上海這樣,具備AI發展的充分先決條件。
也正因為此,代表國家參與新產業的全球競合,上海當仁不讓。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說,上海把發展人工智慧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抓牢產業培育,重點培育集聚關鍵產業、新興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培育引進一批領軍企業、龍頭企業、「獨角獸」、「隱形冠軍」,引領帶動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在視覺等成熟「賽道」上,上海已布局了眾多獨角獸企業,並在「雪亮工程」中積極應用。
安防上,商湯、雲從等的人臉識別技術廣泛使用;辦公中,科大訊飛、騰訊、中譯語通等語音轉錄翻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醫療裡,聯影、森億、依圖等的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用於癌症篩查、智慧診斷等多個環節。
然而,成熟技術的紅利終有「天花板」。先行一步,探索AI未來「新賽道」,上海在探索智能經濟新形態上主動謀篇。
無論是流程自動化軟體(RPA)領域的UNIPATH,還是聚焦知識圖譜體系的明略科技,抑或是聚焦金融反欺詐的同盾、氪信,在這些可能是下一個「風口」的隱形賽道裡,上海先手布局。
「通過揭榜掛帥機制,向全球設立『擂臺』,上海正積極而審慎地釋放整座城市的數據優勢和場景優勢,打造一個以需求引領、應用先行的人工智慧(AI)發展模式。」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
在重大國家戰略、宏大發展手筆等「硬核」之外,群眾能夠感知到的,是一幅AI賦能的智慧生活新畫卷。
無論是兒童醫院已經上崗的AI醫生,還是隨處可見的送餐機器人,抑或是可以感知水壓的消防栓、自動報警的巡更機器人,上海正在著力讓「泛在化」的人工智慧,賦能城市發展、產業升級。
為「下個十年」積蓄能級
鑼鼓鏗鏘、舞臺夯實,即將揭開面紗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是上海創新發展又一個智慧節點。知重要更有緊迫,未來已來,全城紛紛動起來。
黨中央賦予上海的新三大任務、一大平臺,為人工智慧的發展鋪展了壯麗的空間和可能,溢出效應可期。
長三角的廣闊腹地,以及製造業門類的齊全,讓這裡演繹著智能經濟的東部崛起;
科創板的設立,讓先進產業企業更加「輕裝上陣」,人工智慧行業接收大「禮包」;
自貿區新片區的營商便利,成為不少AI「獨角獸」「隱形冠軍」的落滬磁力;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提供的先進技術展示平臺,已成為全球AI產品首發「秀場」……
搶築智能生態,放活市場環境。及時出臺新興行業註冊目錄,為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企業精準「安家」;研究開放數據重點領域負面清單,建立數據共享交換監管制度……
一搶一放之間,彰顯了這座城市發展的脈絡和格局。
面向全球布局——2019上半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展了以色列、法國、英國等國的海外路演,一批海外合作平臺關係因勢建立,「AI@SH國際創業營「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瞬息萬變、百舸爭流。我們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拓展創新創想創造的空間,拿出更多硬招實招妙招。」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說。
面向未來投資——幫助青年成長是最好的投資。孵化並誕生在首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的AI青年科學家聯盟,正在發展「A班計劃」,旨在挖掘培養AI學術研究和創業領域20-30歲間的青年人才,蓄能未來。
「智聯世界,無限可能」。這場全球競跑的智能革命,浦江孕育澎湃動力。
資料:新華每日電訊
編輯:周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