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國勝(天津市口腔醫院)
不少患者十分苦惱與口腔醫生交流時,常常聽清了醫生說的每個字,卻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又不好意思反覆追問,於是交流半天仍然不明就裡。今天,我們就先聊聊口腔修復領域中,那些令人頭大的專業術語。
首先解釋下何為「口腔修復」。很多人不知道口腔修復醫生是幹什麼的,或誤以為是「補牙」。
其實口腔修復醫生的工作就是做烤瓷冠、全瓷冠、活動、全口義齒、貼面和種植牙等。下面我們通過例子解釋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什麼是牙冠
患者因牙疼做完根管治療(殺神經),醫生讓他做個「冠」加以保護。醫生說,要把牙齒磨小,做個與原牙等大的牙冠並使用粘接劑,粘在磨小的牙齒上。而牙冠有烤瓷冠、全鋯冠、全金屬冠,這幾種可以選擇。患者聽完不知所云。我們不妨以此為例,來詳細解釋一下:
在根管治療後,牙齒失去了營養供應,有機成分逐漸缺失、無機成分比例升高,極容易受力折斷,如同老年人比小朋友容易骨折道理一樣。
而「冠」作為牙冠替代物,其高強度和整體性保證了正常咀嚼時不發生折裂,相當於為牙齒戴上安全帽、頭盔。但為了牙齒之間緊密相鄰,必須將牙齒適度磨小,才能將一定厚度的「冠」恰如其分套在牙齒上。
「冠」最終是用粘接劑粘固在牙齒上,類似於「膠」,這是對口腔及全身無毒無害的專用「膠」。
二、牙冠的選擇
「牙冠」按材質和製作工藝分金屬烤瓷冠、全瓷烤瓷冠、全鋯冠、全金屬冠等這幾種。其中金屬烤瓷冠和全金屬冠的金屬,會影響核磁共振檢查,全鋯冠則影響很小。
金屬/全瓷烤瓷冠:內層是金屬或高強度陶瓷,外層高溫烤瓷,模仿真牙的顏色、紋理,恢復美觀;前後牙都可用,但用於後牙有崩瓷風險(外層烤瓷受力崩裂),而且金屬烤瓷冠用在前牙美觀性不佳
全鋯冠:是用強度極高的氧化鋯瓷塊切削加工而成,不會崩瓷,適用於後牙
全金屬冠:是銀灰色/金黃色,異於牙色,只能用於後牙
三、缺失牙修復
兩位患者就診,一位只剩幾顆牙,吃飯很費勁;而另一位患者想修復半年前拔掉的兩顆牙。醫生說這兩位患者都屬於「牙列缺損」,第一位患者需要拔掉鬆動牙後做全口義齒;而第二位患者可以考慮做固定橋、種植牙或局部活動義齒。下面來解釋一下缺失牙修復:
牙列缺損
單頜(上頜或下頜)牙齒形成的弓形排列稱作牙列。從缺失一顆牙到只剩下一顆牙,牙列完整性被破壞,稱為牙列缺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全口義齒
將人工牙排列於樹脂(塑料)基託上,靠樹脂基託與牙床的緊密貼合吸附不脫落。
固定橋
缺牙區雙側均有堅固天然牙(真牙),可以磨小兩側天然牙,將幾顆連在一起的牙冠粘接固定到天然牙上;如同利用兩個橋墩搭建橋梁一樣,因此稱作固定橋。
固定橋中利用的天然牙與缺失牙數目之比,一般為 2 比 1 或 3 比 1,因此缺失牙齒不宜超過兩顆,否則磨切天然牙數目太多,整個固定橋太長。
種植牙
種植牙則是將純鈦種植體埋植在缺牙區頜骨內,經 2 到 3 月的植體-骨結合,植體牢牢長在骨內,就像植樹節種樹一樣;再將植體作為牙根在其上做冠。種植牙對雙側天然牙幾乎零損傷,但對植入區骨質骨量有要求,因為土地健康肥沃,植下的樹才能根深葉茂。
局部活動義齒
局部活動義齒是利用兩端具有彈性的金屬卡環,將樹脂義齒卡在雙側天然牙上,患者可以自行摘下戴入;有一定異物感且需飯後摘下清洗。
貼面修復
患者對門牙不齊和表面的黃白斑紋耿耿於懷怎麼辦呢?醫生說黃白斑紋其實是氟斑牙或四環素牙,這可以通過瓷貼面改善顏色修正外形,不過需要先正畸矯正患者的門牙不齊。而有些患者說市面上有機構可以通過全瓷冠改善不齊和顏色問題,但這靠譜嗎?
氟斑牙
飲用水含氟量高造成牙齒黃白色、棕褐色斑紋、甚至局部缺損,稱作「氟斑牙」,一般是地區性聚集流行。
四環素牙
四環素類藥物的應用,導致 20 世紀 50-80 年代出生的大批人牙齒出現半透明的棕黃色、灰黑色改變,稱作四環素牙。
愛美人士總覺得牙齒不夠亮白;外傷導致牙齒小範圍缺損。除中重度四環素牙,以上牙齒顏色形態問題都可以求諸貼面。
貼面
貼面是不磨牙或者將牙齒唇面均勻磨除 0.3-0.8 mm,製作薄層貼片,粘接到磨過的牙面上,恢復和改善美觀。根據材料可以分為全瓷貼面、樹脂貼面及聚合瓷貼面。
全瓷貼面:相對於其他兩種貼面,全瓷貼面強度更好、不易變色、效果穩定持久。
樹脂貼面:一般由醫生在磨切牙齒後利用光固化樹脂修復成功,一次就診即可完成,但對醫師技術要求極高。
聚合瓷貼面:是將陶瓷微粒添加到樹脂中改善樹脂強度、拋光性能,性能介於陶瓷和樹脂之間,但仍有老化變色現象。
但貼面對牙不齊的改善微乎其微,全瓷冠只能糾正一定程度的牙不齊,所以企圖用全瓷冠排齊重度牙不齊,只會導致牙齒過度磨削、引起牙髓炎症、危害牙齦健康。
尤其近幾年,各種美容機構風靡一時的炫彩貼面、3D/6D 貼面。操作者不具有任何醫療背景,對口腔牙齒牙齦牙周健康無知無畏,所做的貼面完全沒有正常牙齒形態、沒有科學的顏色變化、肥厚臃腫,更甚至侵犯牙齦,引起嚴重的牙齦炎症、牙齦退縮。
四、小結
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阻礙了患者與醫生的交流,影響患者對病情的理解,幹擾患者選擇正確治療決策。尤其是極少數機構或個人,通過過分誇大某項治療的優點、避諱缺點、無視對口腔健康的危害。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知曉並理解醫療術語,不單可以使患者跟醫生溝通更輕鬆順暢,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患者對病情及治療方案擁有科學審慎的態度,辨別實情與謊言,作出科學合理的治療選擇。因為任何承諾、保證都挽不回錯誤治療帶來的更嚴重的危害。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