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利用新的食品快速檢測設備開展抽查。
福州新聞網1月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通訊員 劉永土 文/攝)回應群眾關切,創新「你點題,我檢測」活動;啟用食品安全監管指揮新系統,實時了解全縣食品快檢數據;創新小作坊監管模式,縣財政專項補助20萬元……連江縣在創建食品安全城市中突破創新亮點不斷。
啟用新監管系統 實時了解檢測動態
從2016年7月1日起,連江縣啟用食品安全監管指揮系統伺服器,各基層所在使用食品快速檢測設備檢驗過程中,相關檢測數據不但會在儀器內自動顯示,還會自動上傳到食品安全監管指揮系統平臺,只需登錄系統平臺,就能了解全縣各基層所實時上傳的食品快速檢測數據。只要一個品種有問題,可以馬上指令全縣各基層所舉一反三、及時處置,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連江縣啟動定位監控功能,能及時了解任一基層所在對哪個市場上的食品進行檢測,從而實現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數據的自動上傳和定位監控,做到科學監管、高效監管。
連江縣市場監管局負責人介紹,去年該縣重點檢查水產品、水產製品、肉類、乾貨、蔬菜、水果等食品品種,及時發現、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如全縣市場水產品浸泡福馬林的比例,從原來的9.85%下降至0.5%,食品安全係數明顯提高。截至去年11月,連江縣共開展食品快速檢測1540批次,發現12批不合格。
創新監管模式 引導小作坊辦證
連江縣市場監管局根據上級局加強小作坊食品監管的工作部署,為了讓更多食品小作坊獲得合法「身份證」,取得「通行證」,專門下發了《連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食品加工小作坊辦證流程的通知》,明確小作坊證照受理部門、現場核查人員、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方便各所和縣局行政審批科具體實施辦證事項。
該負責人表示,縣財政撥出20萬元開展小作坊專項補助,基層所每引導一家小作坊辦證,可獲一定的食品安全監管經費獎勵,並把小作坊辦證的數量和質量作為績效考評的重要組成部分,調動了各所引導小作坊辦證的積極性。截至目前,連江縣已新辦食品生產小作坊許可證16家,另外4家正在辦理中,辦證數量居福州市各區縣局前茅,品種涉及肉燕、魚丸、魚餃、魚面、線面、糕點、魚露等傳統食品,連江縣丹陽聯美食品加工廠的「德一品」牌肉燕已銷往江蘇、上海等地,飛進福州市區屏山大院等機關食堂。
回應群眾關切 你點題我檢測
為落實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拓寬群眾參與渠道,提高群眾對食品安全的參與率、知曉率、滿意率,連江縣市場監管局在全縣開展食品安全「你點題,我檢測」活動。充分利用第三方抽檢工作時間和快檢設備,對群眾關注度高的食品,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局效能監督員,參加開展「你點題,我檢測」活動,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並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開展廣泛宣傳,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營造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首創信息公示牌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連江縣市場監管局在全市首創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該公示牌上包括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制度、食品安全承諾書、投訴電話、員工健康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相片和食品風險等級評定等內容,特別新增了「食品日常監督檢查記錄表」,登記執法人員檢查時間、檢查內容和檢查結果,這家店是否守法經營一目了然,既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又能對監管執法人員行為進行監督,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述負責人表示,該縣積極開展「三安三創」,食品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現場會舉行後,連江縣作為全省農業(水產)大縣,縣委縣政府迅速行動,立即部署開展全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創建工作,並與創建食品安全縣共建共創。縣海洋與漁業局、農業局兩單位牽頭並大力推行標準化、技術化、溯源化,在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提升產業層次和產品質量的同時,從源頭上減少和降低食品安全風險。「三安三創」工作的開展,初步實現在強化源頭治理同生產經營監管無縫對接,達到從農田(養殖場)到餐桌全鏈條監管,有效提升全縣食品安全縣創建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