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島是印尼17000多個島嶼中最耀眼的一個島,位於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島東部,島上東西寬140公裡,南北相距80公裡,全島總面積為5620㎞。是世界著名旅遊島,印度尼西亞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
峇里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島上的最高峰是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峇里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80%的人信奉印度教。主要通行的語言是印尼語和英語。
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島上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裡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遊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
由於峇里島萬種風情,景物甚為綺麗。因此,它還享有多種別稱,如「神明之島」、「惡魔之島」、「羅曼斯島」、「綺麗之島」、「天堂之島」、「魔幻之島」、「花之島」等。
2015年由美國著名旅遊雜誌《旅遊+休閒》一項調查結果把印尼峇里島評為世界上最佳的島嶼之一。
峇里島人是由多種南島移民以及約公元前2500年的史前時代混血 所組成。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的青銅器時代,峇里島已有非常進步的文化;仍在使用的農田灌溉組織(Subak),和灌溉系統就是沿襲自當時。
大約10世紀時,印度文明影響全東南亞,經過爪哇島傳入峇里島,提供後來峇里文學、藝術、社會組織和政治的雛形。13世紀時,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開始統治峇里;公元1515年伊斯蘭教(Islam)傳入爪哇,促使了大批印度教的僧侶、貴族、軍人、工匠和藝術家逃亡峇里,造成16世紀峇里的黃金時代。
也就在這個時候,來自歐洲的白人開始拜訪峇里。在荷蘭探險家們的形容中,峇里異教徒的神秘色彩、富足的社會文化和溫暖的氣候,令荷蘭人既好奇又心動,幻想著只要將荷蘭的文明和商業帶進峇里,就可引導峇里人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公元1908年,荷蘭的國旗終於插遍了全印度尼西亞和峇里島,峇里的貴族們在幾次為尊嚴而自殺的普普坦儀式中,結束了貴族統治的時代。荷蘭人統治了峇里34年,接著在二次大戰時日本人又佔據了三年;直到公元1949年,在聯合國的幹涉下,荷蘭才退出印度尼西亞,島民溫和的峇里,自然成為獨立後印度尼西亞的一省。
在爪哇島佛教王國夏連特拉王朝時代,佛教及印度教開始傳入峇里島。愛爾·卡首次將峇里島與爪哇島統一,其後經過新柯沙裡王朝,1343年爪哇島印度教王國麻諾巴歇再次統一兩地,印度教開始大規模進入峇里島,並和原來的佛教進行融合。1515年伊斯蘭王國淡目興起並取代麻諾巴歇,於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峇里島,由此開始印度教文明的繁榮。
1550年巴圖仍貢建立了第一個峇里島王國。
1588年西方人第一次來到島上,據說3個荷蘭航海家船隻失事後到達島上,後來能夠搭船回國時卻只有1人願意回去,由此也可見峇里島的魅力。其後進入荷蘭殖民時期。在很長一個時期,殖民者只專注於爪哇島和蘇門達臘的資源掠奪(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貿易,並未將峇里島納入進來。
一直到20世紀初,荷蘭人決定徵服該島,峇里島土著在抗爭無效之後,選擇大規模集體自殺,1906年登巴薩王室貴族幾乎全部自殺於荷蘭軍隊面前(登巴薩市政廣場的紀念碑即是紀念此事件)。自殺事件經新聞傳到歐洲後引發震動,迫使殖民者實行較人道的統治,峇里島的傳統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夠保持下來。峇里島(Bali)是印度尼西亞島嶼,位於小巽他群島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面積約5620㎞,人口約315萬人。地勢東高西低,山脈橫貫,有10餘座火山錐,東部的阿貢火山海拔3142米,是全島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乾季約6個月。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僅次於爪哇,居全國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峇里人,信奉印度教,以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歌舞和風景聞名於世,為世界旅遊聖地之一。
峇里島(BALI)隔峇里海峽(BALI STRAIT)與印度尼西亞東哇島(EAST JAVA,INDONESIA)相望,這個美麗的島嶼因其如畫的風景、純樸的民風而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度假區。當您漫步於美麗的沙灘,沐浴著溫暖的印度洋海水,滿目充斥的是綠色的熱帶雨林和遍地的樹叢野花,您會感到身心無比的放鬆和愜意。當然,您也可以選擇衝浪、潛水、跳傘,或者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京打馬尼火山山麓和火山湖風景區,眺望遠處火山煙直插雲宵的同時享受舒適的習習涼風。這將是一個亦動亦靜的假期,何不來感受一番呢?峇里島旅遊絕對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1-9]
地勢
峇里島北部有一火山帶貫穿東西,其中最高為阿貢火山(Gunung Agung),3142米。火山帶從南向北延伸,為島上主要生產農作物的肥沃稻田。峇里島西部人口稀少,是島上唯一的非耕種區域,也是峇里島國家公園所在地,這裡為茂密的樹木叢生區域,內有豐富罕見的植物和鳥類以及壯觀的海底世界。
最高山:東北部的阿貢山(Gunung Agung),海拔3142米,被稱為「世界的肚臍」。最大湖泊:巴杜爾湖(Danau Batur)。最主要的兩條河流:帕克裡桑河(Pakrisan)和貝塔努河(Petanu),這兩條被視為聖河的兩岸,曾經發現許多古代帝國的遺蹟。國家森林保護區:西部的珍巴拉納(Jembrana),是仍居住著熊、野豬和鹿等生物的熱帶叢林。
峇里島地處赤道,氣候炎熱而潮溼,是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在低處,平均溫度在21℃-33℃之間,但山區溫度可以低至5℃。溼度根據地區及季節不同而異,總體而言很高,平均溼度約在60%-100%之間。
一般而言,印度尼西亞可分為兩個季節:東南季風帶來乾燥天氣(乾季),西北季風帶來豐沛的雨水(雨季)。雨季從11月持續到3月,1月至2月是雨季的最高峰,每天下雨好幾個小時,特別是在峇里島中心的小山上。這時期下雨是可以預期的,然而總會間以陽光出現雨水稍停的時候。下雨之前,空氣中充滿溼黏的悶熱感;雨後則立刻讓人感覺清涼舒暢。4月到10月是乾季,是攀登山峰或參觀自然保護區的最佳時節。峇里島還是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區,峇里西距首都雅加達約一千多公裡,與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隔海相望,相距僅1.6公裡。
該島由於地處熱帶,且受海洋的影響,氣候溫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綠水青山,萬花爛漫,林木參天。峇里人生性愛花,處處用花來裝飾,因此,該島有「花之島」之稱,並享有「南海樂園」、「神仙島」的美譽。島上大部分為山地,全島山脈縱橫,地勢東高西低,有四五座錐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貢火山(峇里峰)海拔3142米,是島上的最高點,附近有曾於1963年噴發過的巴都爾活火山。島上沙努爾、努沙·杜爾和庫達等處的海灘,是該島景色最美的海濱浴場,這裡沙細灘闊、海水湛藍清澈,每年來此遊覽的各國遊客絡繹不絕。[1-9]
氣候
峇里島氣候屬於熱帶海島型氣候,氣候常年炎熱,全年平均溫度約28℃,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其它時間為旱季。考慮到天氣,旱季(4-9月)是遊覽峇里島的最佳時機。雖然一年中其餘時間比較潮溼、陰霾,暴風雨也比較多,不過你仍然可以享受度假的樂趣。也有會造成明顯差異的特定旅遊季節。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放暑假期間,旅行者最多,7月、8月和9月初是旺季。在這些月份,旅館房間會非常緊張,房價也會較高。許多澳大利亞人在聖誕節和1月初之間抵達——航班通常會被預訂一空,學校假期同樣也是旺季,尤其是4月初、6月末至7月初及9月末。
峇里島南部像Legian這樣的度假區就是為這類旅客服務的。許多印尼人會在印度尼西亞節日期間遊覽峇里島。在這些時間以外,峇里島是個相對寧靜的地方——你可以在大多數地方找到住處,去喜歡的餐館用餐也不用訂座。
峇里島氣候屬於熱帶海島型氣候,氣候常年炎熱,全年平均溫度約28℃,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為雨季,其它時間為旱季。雨季建議不要出行到峇里島,而雨季結束後的一個月是峇里島最熱的季節,也就是4月,而每年的5月到9月因為澳大利亞冷空氣北上,這段時間是峇里島全年最涼爽的時間,便成為了前往峇里島旅遊的最佳季節。在這個最佳時段裡,住宿、機票折扣都很少,所以請儘量提前預定。
社會經濟
經濟結構
峇里島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稻米、玉米、椰子和咖啡。農業生產多以集體合作形式進行。旅遊業是面積5000平方公裡的峇里島的支柱產業,每年創造的產值佔全印尼旅遊業的1/4,GDP的1%-1.5%。2002年10月峇里島發生大爆炸,導致200多人死亡,使峇里島旅遊業遭受重創。如今的峇里島旅遊業正在復甦,接待外國遊客13.1萬人次,超過2002年爆炸前的13萬人次。
峇里島是世界著名的旅遊聖地,也印尼旅遊業的領頭雁,連續幾年佔印尼旅遊收入的45%,峇里當地居民的80%都從事旅遊業。據資料統計,每年來峇里島的外國遊客總數達300多萬人次,酒店的住房率平均達到90%。峇里島的外國遊客曾經以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美人為主,但自2006年起,中國遊客數量已佔據外國遊客總數的四分之一。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來峇里島的遊客逐漸增多,每逢春節以及「五一」、「十一」黃金周,甚至有京、滬兩地遊客包機到峇里島旅遊。為此,峇里旅遊業把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市場加以開發。酒店業是中國遊客增多的直接受益者。[1-9]
地方特產
土地墾殖率65%以上,出產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菸葉、花生、甘藍、洋蔥、水果與棕油等。牛奶、咖啡與椰幹為主要出口產品。峇里島東側的龍目海峽是亞澳兩大陸一部分典型動物的分界線,在生物學上有特殊意義。[1-9]
旅遊景點
海神廟
海神廟(Tanah Lot)是峇里島最重要的海邊廟宇之一,始建於16世紀,祭祀海神。該廟坐落在海邊一塊巨大的巖石上,每逢潮漲之時,巖石被海水包圍,整座寺廟與陸地隔絕,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時才與陸地相連。巨巖下方對岸巖壁,有一小穴發現幾條有毒的海蛇,傳說是此寺廟守護神,防止惡魔和其他的入侵者。據說寺廟建成時忽逢巨浪,寺廟岌岌可危,於是寺內和尚解下身上腰帶拋入海中, 腰帶化為兩條海蛇,終於鎮住風浪。從此海蛇也成為寺廟的守護神。對岸有小亭可以眺望日落景色,成為峇里島的一大聖景。
高爾夫球場
峇里島的BALI GOLF AND COUNTRY CLUB號稱亞洲最好的五個球場之一。也是峇里島最著名的球場。她坐落在NUSA DUA地區,臨印度洋,18洞高爾夫球場。同時球場還備有SPA、別墅等供客人所需。
聖泉廟
Pura Tirta Empul(聖泉廟)位於Ubud北邊的Tampak Siring,是「千寺之島」峇里島上著名的廟宇之一,寺廟環繞一處聖泉而建故名。
一千多年來,峇里島人認為此廟以及此地兩處可供沐浴的地方可供求取健康和財富,廟裡的泉水由水池裡出,島上的居民多在此請聖水回家祭拜,此地並且也設有泉水沐浴場。石頭聖龕上早是苔痕斑斑,而泉湧依然如當年,這裡的泉水據稱頗具療效。聖泉廟建築模宏大、完整,在這裡可以看到峇里島所有寺廟的特點,這裡的骨骼和象牙雕刻,以及貝殼飾均品倍受矚目。傳說在英特拉神和馬亞連那瓦魔王在正邪對戰時,英特拉神為了讓被魔王毒死的村名起死回生,以大地之杖另不死之泉(泉寺)湧出,進而使被魔王毒死的臣民起死回生,幫忙擒服魔王。
從古人古老的碑文中得知,Tirta Empul在西元962年就已建造完成。
聖泉寺幾乎是每個觀光客必到之處,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元962年,據說,這裡的聖泉永遠都是清澈,還具療效,而且不同出口的聖水療效不同,吸引來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前來頂禮膜拜、沐 浴。聖泉湧出地面的情景很是動人,石壘水池池底遍布黑色細沙,泉眼處,水湧沙舞,如碩大的黑 牡丹,盛開在倒映著藍天綠樹的清水中,傳說這是大神因陀羅(INDRA)以劍插地引出的不老不死 水,洗滌百病。[1-4]
烏布王宮
皇宮坐落在素有峇里島藝術重鎮的烏布市裡,皇宮始建於16世紀,由著名的藝術家們一手設計,共有60間房,整座宮殿氣勢恢宏,特別是大門,宮殿內精緻細膩的手工雕刻和貴氣逼人的金箔裝飾,每年吸引著許多的藝術愛好者們慕名而來,此外下午七點半開始在宮殿裡還可以欣賞到許多精彩的極具峇里島本土特色的傳統舞蹈表演,如迎賓舞、假面舞等。
皇宮裡面居住著皇族的後裔,但是他們和平民一樣需要自己努力工作以求謀生,如果您想感受峇里島極致奢華的皇宮貴族生活,可以選擇入住皇宮旅館,只不過價格昂貴。
京打瑪尼火山
京打瑪尼火山是座活火山。1917年曾經噴發過,摧毀了無數神社、村莊。但是也同樣帶來了土地的肥沃,火山周圍一帶栽種著柑桔、香蕉、咖啡、椰子等作物。這一帶村民的習俗也和普通峇里島人不同。他們不進行火葬、土葬,而是天葬。
烏魯瓦圖斷崖
烏魯瓦圖斷崖位於峇里島最南端。它的背後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悲劇。傳 說當地有對門戶不當的青年男女相戀,女方的父親是村長,因此兩人的愛情得不到任何祝福,在絕望之下雙雙投海殉情。為此地平添了離奇色彩。在此品著下午茶、嘗嘗當地特色的點心,斷崖、海洋盡收眼底,無限的瑕意。此地有很多猴子,戴眼鏡、手錶的遊客需注意安全。
金巴蘭海灘
金巴蘭海灘(Jimbaran Beach)是整個峇里島最令人感到親切的一片海灘。原來這裡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居住著島上最為純樸的村民。自從漂亮的飯店蓋起來之後,一下子吸引了大批喜歡自然的遊客,金巴蘭海灘以海上日落著稱。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商業行為並沒有泯滅小漁村的原本風貌,村民們反而用他們特有的熱情和樸實使得整個海灘極具親和力。海濱內增添了許多許多賓館、飯店。在這裡傍晚看著落日,聽著歌手們演唱各國歌謠,享用燭光晚餐、海鮮燒烤,別有情趣。
庫塔海灘
庫塔海灘(Kuta Beach)號稱峇里島上最美麗的海岸,這裡的海灘木雕
平坦、沙粒潔白、細膩,是個玩衝浪、滑板的樂園。這裡附近有熱鬧的商業街,各色峇里傳統手工藝品、絢麗民族服裝展示,而且還有大型百貨商店買到各類商品。這裡,海灘風急浪高,是衝浪的好地方,深得尋求刺激的年輕一族青睞。
庫塔海灘(Kuta)離國際機場約15分鐘車程,是峇里島遊客集聚最多的熱鬧地區。海灘上有許多小販,沿街兜售各式各樣的商品、T恤以及海灘服飾品等等。還有數家度假旅館,不過大多是二、三星級的旅館。
木雕之鄉
峇里島是印尼手工藝術品的盛產地,木雕尤其是中的佼佼者。例如Mas就
阿勇河漂流是峇里島木雕之鄉,這裡集中著峇里島最優秀的雕刻師。其中一些佔地不小的藝廊展示著他們的作品。展示的工藝品主題以印度教神話人物及傳統居民的生活風貌為主,還有較大型的家具如全套桌椅等,形形色色。不過如果你只想購買一些便宜的小雕飾物,最好還是到其他風景區的小店購買比較便宜,不過價格是和木材的材質和雕工的細膩度有關的。
神鷹廣場
峇里島金巴蘭海灣的神鷹廣場(Garuda Wisnu Kencana),佔地239公頃。是蘇哈託時代留下的廣場,只是一個雛形,並未完工。之所以叫神鷹廣場是因為這裡本來要豎起一座世界上最高大的神鷹銅像,神鷹背上騎著峇里島的最高神明「破壞神」,即Wisnu神(梵文中的Vishnu神),是印度三位一猴子
體神之中的保護者。這座銅像全部用純銅鑄成,據說全部建成後將高達118米,已經完成的神明半身像高34米。據傳,一位高僧曾指點蘇哈託,這座銅像鑄成之後將庇佑印尼國運昌盛,人民幸福平安,可惜銅像只完成「破壞神」的頭部,胸部以及神鷹的頭部,蘇哈託就下臺了,這個耗資巨大的宏偉工程也就此擱淺。
阿勇河漂流
峇里島自費水上活動首推的自然是著名的阿勇河漂流(泛舟)。
阿勇河長11公裡,流經上有22處急流點,兩岸均是原始森林的變換景象。可以參加漂流公司,漂流公司有很多,漂流時間也各不相同。但是最好選擇有保險、專門水上教練陪同的。
愛之船出海
峇里島有很多公司提供出海活動,船況、所包含的內容都不相同。但是其中名最知名的要數「QUICK SILVER(快銀號)」、「BALI HAI(峇里海)」。這兩家船務公司公司的愛之船活動內容、價格用都差不多。一般安排為全天遊(9:15分出海-15:30回來)、黃昏遊(18:00出海-20:30回來)。
聖猴森林公園
聖猴森林公園(Monkey Forest)是一片豆蔻林,位於峇里島中部、Ubud 西北方聖猴森林公園
不遠處,距離登巴沙大約20公裡遠。公園佔地6公頃的長滿了最高可達40米高的茂盛豆莢植物,園內林木蔥鬱茂盛。林中生活著當地特有的峇里獼猴。峇里島居民認為猴子是神猴哈努曼的部下,也應該當作神靈敬奉。因此這裡的猴子生活得無憂無慮,還有專人餵養。 公園外圍有一間廟宇,這裡居住著許多猴子,被視為聖猴。據說這些猴子原來時常搔擾民宅,當地農民不堪其擾,只好在林中修建神廟(Pura Bukit Sari)加以震懾。這座建於17世紀的廟宇平時不對外開放,倒是猴子們可以自由出入。
Padang Padang 海灘
Padang Padang海灘( Padang Padang Beach)位於烏魯瓦圖山腳下,也被國內遊客稱為巴東海灘,這是一個很袖珍的海灘,還沒有被完全開發起來,因為旅遊團一般不會帶遊客過去,所以這裡基本沒有什麼商業氣息,海灘水清沙白,景色宜人。[5-9]
這些傳說都是對美好事物的象徵,象徵著愛情,象徵著正義,都是我們需要吸收的正能量。在峇里島可以好好沉澱和洗滌我們原本浮躁的心靈。我們都會懷揣著學習當地文化,享受當地慢生活 的心情來到這個美麗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