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近段時間,這個詞相當引人關注:長江經濟帶。
12月7日上午,浙江省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省委書記袁家軍主持,會議提出要全省域全方位參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覆蓋了9個省和2個直轄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如果僅從表面看,會發現這麼一個事實:長江幹流並未流經浙江,省內大部分地區也並不屬於長江流域。但如果從更深處挖掘,會發現浙江其實和長江經濟帶密不可分。
已閱君今天要來聊聊這話題。
他宣講中央全會精神,為何去了省外?
近段時間,很多地方、部門和單位領導都在宣講中央和省委全會精神,宣講地通常在浙江省內,但浙江有個單位的負責人,卻去了省外宣講。
他就是浙江省海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毛劍宏。
前段時間,微信公號「浙江海港」登了這麼一則消息:11月24日,他去了江陰蘇南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調研,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這個碼頭所在的江陰市,是江蘇省無錫市下轄的縣級市。
這是為什麼呢?查詢一下就可以發現:去年12月,寧波港就發布了關於收購江陰蘇南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相關股權的公告,今年7月又發布公告,稱相關股權已經交割完畢。
如果關注相關新聞,還可以發現更多的布局。
例如,這兩年,浙江省海港集團已經與上港集團、安徽港航集團籤訂了合作協議,前段時間又和江蘇港口集團籤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和浙江省海港集團籤約合作的這些單位,有個共同特點:他們都在長江中有港口。
根據公開新聞報導,去年12月,浙江省海港集團甚至還去了千裡之外的宜昌,和宜昌港務集團商談合作事宜。
這些還只是見諸媒體的公開報導。
浙江省海港集團官網上,有篇毛劍宏的署名文章:《加快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和世界級港口集群》,上面就說得更清楚了:浙江省海港集團已經構建成了北接古絲綢之路、中匯長江經濟帶、南攘千裡浙贛線的三大物流通道。
又見到了這個詞:長江經濟帶。
海港集團只是浙江國有企業中的一家。但從它近段時間一系列的布局,從中不難管窺出浙江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參與度之深。
浙江可以「畫龍點睛」
長江經濟帶指的不是一個流域的概念,而是一個區域,即與長江有關的以省級行政區為單元的區域。它對浙江有多重要,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來:
它佔據中國國土面積的約21%,約205萬平方公裡;
承載了中國40%以上的人口;
產出了40%以上的GDP。
如果這還不能一窺它的全貌,那就再來看這句話:它不僅是中國總量最大、腹地最廣闊的經濟區,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區。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這個綱要中提出要建立「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格局。
「一軸」指的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以沿江主要城鎮為節點。
「兩翼」是指發揮長江主軸線的輻射帶動作用,向南北兩側腹地延伸拓展。
「三極」是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
如果展開地圖,就會發現長江經濟帶很像一條即將騰飛的巨龍,而位於長三角南翼的浙江,位置就在龍眼睛附近,非常重要。
怎麼「畫龍點睛」,浙江可以大有作為。
參與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不但可以與全省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效結合起來,還可以與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效貫通起來。
這方面早就有專家提及過,長三角一體化將成為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動力源,而其他省市將會為長三角地區帶來廣闊腹地,下遊地區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可以向中上遊地區有序轉移,從而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住。
浙江還有個相當重要的優勢:港口。
長江是橫貫中國東西的水運大動脈。在2016年,長江完成的航運量就已經是密西西比河的4倍,是萊茵河的6倍。藉此通江達海,是浙江參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6年時,浙江省印發了《浙江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裡面提到2030年浙江要實現的目標,不難看出浙江準備怎麼「畫龍點睛」:國際商貿物流重要樞紐地位基本確立,國際大宗商品儲運、加工和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形成較為完善的適應全球化新特徵的開放型經濟體制。建成一批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成為長江經濟帶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標杆。
浙江已做的這些事,可以被借鑑
如果關注相關新聞,凡是談及長江經濟帶,經常會看到這些用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生態環境保護,是12月1日在北京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的重要內容,也是12月7日的省委常委會會議的重要內容。
這中間會涉及到諸多問題,例如在同個省級行政區內,怎麼持續整治環境汙染,提升生態優勢,同時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不同的行政區劃中,尤其涉及到上下遊,怎麼共同協調,怎麼建立監督機制等。
浙江當然一方面要自己把事情做好,浙江已經在做的一些事,也可以為其他地方借鑑。
比如說怎麼推行綠色發展,在這方面,浙江做得確實相當不錯。
這裡舉兩個例子:2019年,淳安縣下姜村共接待遊客73.3萬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693元;安吉縣餘村十多年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休閒旅遊蓬勃興盛,2019年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收入3500萬元……
如何跨省合作,做好綠色生態這篇文章,浙江也有個鮮為人知的「全國第一」。
2012年,新安江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這是我國跨省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的首次實踐。在當時,相關生態協議曾被形象地稱為「水質對賭」,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下遊撥付給上遊補償資金,否則相反。
幾年下來,一方面機制本身在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範圍也不在不斷擴大,從「水質對賭」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擴展。
目前全國多地以此為「模板」,正在開展跨省流域生態補償相關試點工作。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是唐人的詩。相信隨著長江經濟帶的進一步發展,將不會是李白當年看到的「孤帆」,而是千帆齊發,萬舟競流,大家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