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得知《使徒行者》第三部開播的消息,其實還是挺驚喜的。 這種感覺,如果你是完整追完第二部的劇迷,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當時看到結尾留下的伏筆,特別是聽到馬國明飾演的角色說出那句「統統都要死」的時候,恨不得馬上看到下一部。 結果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三年。《使徒行者3》
面對這個經典的警匪系列劇,我的態度一直挺複雜的。 覺得可惜,又有點捨不得。 第一部由林峰和佘詩曼主演的劇版,毫無疑問最經典。之後由於兩個人的離開,第二部經歷了大換血,雖然演員和劇情大改,也不緊不慢看了下來。 至於兩部賺了不少票房的電影,這裡暫且不提。
為什麼我覺得這一次播出的《使徒行者》符合期待? 倒不是說拍得有多好,甚至能和第一部相提並論,而是能明顯地感受到它的用心: 一方面,繼續維持著港劇獨有的特色。 另一方面,試圖通過不斷的努力適應更大的市場。
總之,要說它是部爛劇,我不太同意。
就拿這部劇的演員來說,應該算是這部劇目前能夠找到,最有說服力的一套陣容了。 不僅保留苗僑偉(卓凱)和許紹雄(歡喜哥)這對老搭檔,而且還請到了第一季的林峰(爆薛)以及開頭提到的馬國明。
除此以外,劇裡的重要配角也早就不是什麼沒經驗的新人了,這幾年還能出現在大家視野裡的港劇,基本都能看到這幾個人的身影。 比如第二部裡的袁偉豪(徐天堂)和黃翠如(阿梅),包括通過香港小姐競選籤約無線電臺的蔡思貝,也參演過之前的《法證先鋒4》和《鐵探》。
要說印象最深的,還是前不久剛剛在《反黑路人甲》裡提到的張振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六年前的他只不過是《使徒行者》裡沒人記住的小馬仔,如今憑藉自己的努力,也開始在多部港劇裡擔任重要的角色。
你說,港劇大不如從前,沒人會否認。 新生代的演員有些青黃不接,也是事實。 不過,只要不是拿著「使徒行者」這幾個字一味地炒冷飯,我覺得都是值得鼓勵的。
說回劇情。 先簡單回顧一下前兩部。內容雖然差不多,講的都是找臥底和抓黑警,不過按照時間線,第二部的故事其實發生在第一部之前。 第一部的劇情大家都比較熟悉了,而第二部主要是交代了卓凱和歡喜哥的過去。 比如為什麼卓凱那麼重視臥底的生命安全? 因為在第一集的時候,劇情就直接告訴觀眾,他曾經在一瞬間失去了親密無間的五個夥伴。
比如為什麼覃歡喜會從臥底變成黑幫老大? 因為他想要結束自己的任務,結果遭到拒絕,最後連累了自己的親人。 他的妻子在臨死前告訴他,以後要多笑一笑,這才有了後來的歡喜哥。
最近播出的第三部,算是對前兩部的整合。 劇情方面。無縫銜接第一部的大結局,卓凱替爆薛頂罪,坐了三年牢之後,正式出獄。
角色方面。好消息是林峰飾演的爆薛繼續成為主線角色,可惜的則是佘詩曼依然沒有回歸,關於釘姐,只在開頭提了一嘴失蹤的消息。 除此以外,保留了第二部出現的新臥底成員,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天堂哥和阿梅(周柏豪由於其他原因戲份被刪)。
目前,我只看了十二集。 從劇情的推進節奏來看,前幾集比較慢熱,大多數時間都在鋪墊,通過一起器官買賣的案件讓不同的角色悉數登場。 大概從第六集開始,也就是馬國明飾演的韋作榮亮出臥底身份,開始成立所謂的安全情報部門之後,故事才正式進入狀態。
整部劇的基調,基本延續了《使徒行者》一貫的風格,以群像戲為主,通過臥底工作的危險性突出角色內心的抉擇和掙扎。 值得關注的,主要是兩方面。 首先是新老成員的交替,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就是爆薛。 在第一部裡,他作為臥底潛伏在黑幫,當時卓凱還是他的聯絡人。如今,到了第三部,他也開始變成聯絡人,並且有了自己的臥底, 然而,讓人覺得遺憾的是,他也品嘗到了和卓凱相同的痛苦,自己的臥底在一次任務中英勇犧牲。 這件事刺痛了爆薛,讓他開始不相信自己的領導能力。
與此同時,他的面前剛好又出現了一個新人,也就是蔡思貝飾演的阿兜。 阿兜既年輕又漂亮,不僅對未來充滿了幹勁,而且在後續的調查中以臥底的方式獲得了重要線索。 她特別希望爆薛能夠成為自己的聯絡人,但對方一直不肯接受。
黑幫這邊,張振朗飾演的龐浩洋,作為年輕一輩,同樣準備接管社團的生意。 劇中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作為前輩的卓凱帶著受傷的龐浩洋回到所謂的黑幫公司,坐下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想不到你的公司還挺正規,跟其他社團公司很不一樣。」 旁邊的龐浩洋一臉嫌棄:「你是不是以為要去唐樓,裡面再放一尊關公像,還有很多高香才對。」 說著說著,還不忘總結:「正確來說,如果不會上網,沒法當古惑仔。」 聽完這段對話,不得不感慨,時代確實是變了。
第二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這部劇的暗線,即韋作榮的真實身份。 開頭也提到,在第二部的結尾,這個角色作為反派露過面,而且通過演員名單,我們也很容易就會發現,馬國明飾演的角色除了韋作榮,還叫魏德禮。 換言之,他真實的身份應該是魏德信的兄弟,韋作榮很大程度上是偽造出來的身份。 至於真正的目的,極有可能是要替魏德信報仇。
當然,這些也只是表面透露出來的信息。 這部劇到目前為止,看似臥底和黑警的身份都已經浮出水面,不過隨著劇情的深入,我相信一定會有更加出乎意料的反轉。 在這其中,立場尚不明朗的魏德禮,以及年輕有為的龐浩洋,都是不能掉以輕心的角色。
最後,聊聊合拍劇。 或者換個角度,也就是這部劇的評論裡反覆提到的「失去的港味」。 現在的很多人,只要遇到香港的電影或者是電視劇,總是有意無意地提及這個詞。 的確,那段輝煌的時光,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回味。 但必須要點出的是,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並不是它們總想著怎麼拍出港味,而是因為這些作品照射出了那個時代。 這裡面有偶然,也有必然。 換句話說,一部香港作品拍得好不好,沒必要依靠它有多少港味來判斷,而應該看它是否符合自己所處的時代。 在一個沒有「關公像」的時代,強行拍一部有著關公像的黑幫故事,未必就能成為好作品。 相較於一味的不思進取,懷念過去,我更加希望港劇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趕快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和未來。
我特別喜歡第一部《使徒行者》裡的主題曲《越難越愛》。 裡面有一段歌詞,是這樣唱的:「無懼世事變改,還是越難越愛,為你所以有期待。花開花落至少這一季,被甜蜜蓋過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