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濟南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正式亮相。睦裡桃源、康體養生、靜享樂活、濟濼風情、古濟新貌和山水藝術……六大風貌帶讓「補妝」歸來的小清河成為了新的「網紅打卡地」,重溫了900多年的流金歲月。一渠清水、萬千魚蝦,舟楫林立、商賈如雲……歷史上的小清河因泉而生、澤被齊魯、連通河海,綿延237公裡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在壽光羊口注入渤海,是一條多功能的人工運河、「東鹽西運」的重要通道。
魯網5月2日訊 五一假期,濟南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正式亮相。睦裡桃源、康體養生、靜享樂活、濟濼風情、古濟新貌和山水藝術……六大風貌帶讓「補妝」歸來的小清河成為了新的「網紅打卡地」,重溫了900多年的流金歲月。一渠清水、萬千魚蝦,舟楫林立、商賈如雲……歷史上的小清河因泉而生、澤被齊魯、連通河海,綿延237公裡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在壽光羊口注入渤海,是一條多功能的人工運河、「東鹽西運」的重要通道。
小河縈九曲,茂木鬱千章。上個世紀50年代的山東小學語文課本中這樣描述:「小清河,長又長,山東是個好地方。青山綠水好風光,出產稻麥和高粱。」但是,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期,受到沿岸城市工業汙染,到上世紀90年代,小清河魚蝦絕跡變成小黑河,到了上個世紀末,由於天氣乾旱、航道水深不足、農業灌溉爭水、貨源不足等原因,小清河內河運輸逐步萎縮,直至1998年全線斷航。至此,流淌近千年的小清河只剩下行洪排汙的功能。
面對「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和「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的諄諄告誡,2017年小清河復航工程正式獲批,起點為濟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橋下200米處,終點為濰坊港西港區羊口作業區,計劃建設航道169.2公裡。復航後的這條「黃金水道」帶動腹地經濟範圍可輻射全省近一半地區,沿河地區也將實現海河聯運無縫對接,成為新型的經濟發展帶、亮麗的景觀旅遊帶和宜人的生活休閒帶。
如果說小清河是齊魯大眾引以為豪的「母親河」,那麼京杭大運河就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大動脈」。 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在全長3200公裡的裡程中,大運河山東段全長643公裡,由南至北依次經過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五市。其中,「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棗莊段,至今仍延續著400年來的繁忙景象。正是這條「活著的運河」助力中國的大運河項目2014年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切,都離不開對於文化遺產的悉心保護。
放棄了一批棚戶區改造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以世界級標準復活了一座即將湮滅的千年古城。棗莊市臺兒莊古城重建前「舍房產保遺產」的佳話曾傳誦一時。變房產為遺產,變景點為經典,遺址的文化價值和產業價值自然會越來越得到彰顯。2010年開門納客,古城當年便迎來150萬遊客。2017年接待遊客581.8萬人次,營業收入3.47億元,業態綜合收入13.8億元。據統計,臺兒莊古城2008年建成後,已累計接待遊客3700多萬人次。古城如今更是擬定了依託大運河,打造「全域旅遊」,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設想。
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如果真正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如今,不僅國家層面出臺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我省也研究制定了《山東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
水蘊華章,萬古生輝。獲得悉心保護與治理的大運河,不僅記得住鄉愁,更能滋養起文化,也將講述出新的故事。在大河新生中,可以清晰地聽到時代的「脈動」。從小清河到大運河,沿線城市的再出發、開新局,不斷為承載著文化基因的「血脈」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從保護到傳承,記錄著歷史文化厚重、壯美、輝煌的運河,在新時代也將煥發出更加動人的光彩。(據山東商報)